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出血性卒中病史的老年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金属裸支架(BMS)植入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日100mg,氯吡格雷日75mg(1个月)。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日200mg(6个月)。6~9个月后冠脉造影(CA)随访。结果9个月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CA随访结果,最小管腔直径(MLD)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15±0.57mmvs1.81±0.36mm,P〈0.05)。管腔晚期丢失(0.71±0.19mmvs1.28±0.33mm)、再狭窄率(RR,13.8%73537%)、靶病变重建率(TLR,13.3%VS34.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冠脉病变参考血管直径≥3.0mm且病变长度≤20mm、合并出血性卒中史的老年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可考虑用BMS;并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6个月西洛他唑,有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趋势,增加随访期的MLD、减少BMS术后RR和TLR,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在相同患者中杂交置入的CYPHER和TAXUS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比率,以排除患者因素对再狭窄的影响,判定2种支架再狭窄率的真实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6年4月于北京阜外医院接受杂交置入并完成6个月造影随访的患者101例,其中CYPHER支架170枚,TAXUS支架138枚,据此分成2组。结果:2组基线病变的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HER组支架内和病变血管段再狭窄率均低于TAXUS组(分别为:5.2%∶12.8%,P<0.05;6.5%∶15.4%,P<0.05),最小管腔直径和晚期管腔丢失CY-PHER组也明显低于TAXUS组[分别为:(2.01±0.02)∶(1.96±0.03)mm,P<0.01;(0.11±0.04)∶(0.31±0.02)mm,P<0.01]。结论:CYPHER支架再狭窄率低于TAXUS支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136例稳定性心绞痛成功行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根据术后12~1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62例及对照组74例;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用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评价。结果对照组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再狭窄组[(364.21±42.47)μmol/L vs(440.66±69.05)μmol/L,P=0.000];对照组术后12~18个月的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大于再狭窄组[(2.12±0.38)mmvs(0.76±0.37)mm,P=0.013];狭窄程度术后12~18个月对照组明显低于再狭窄组[(35.84±12.34)%vs(84.53±14.26)%,P=0.000];对照组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小于再狭窄组[(0.27±0.14)mmvs(1.66±0.57)mm,P=0.000]。尿酸与支架术后再狭窄有关(OR=0.680,95%CI:0.564~0.937,P<0.05)。结论尿酸水平增高可能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涂层支架治疗老年支架内再狭窄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冠心病二科的病人,符合支架内再狭窄诊断标准,病例按1∶1比例分配入组,随机分为球囊治疗组和支架治疗组。球囊治疗组采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治疗,支架治疗组采用雅培洗脱支架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病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血栓形成率以及参考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结果最终球囊治疗组纳入29例、支架治疗组纳入28例病人进入统计分析,2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治疗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8%和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治疗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分别为6.8%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治疗组血栓形成率为0,支架治疗组为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治疗组参考血管直径以及最小管腔直径与支架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涂层支架均可有效治疗老年病人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不劣于药物涂层支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血浆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水平表达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TCA手术治疗,并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分为ISR组28例,支架内无再狭窄组32例,另30例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对照组。详细记录3组临床资料,并对血浆IP-10浓度进行测定,分析ISR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血浆IP-10浓度高于支架内无再狭窄组及对照组(P<0.05);支架内无再狭窄组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支架长度、糖尿病史、血清尿酸、血清总胆红素及血浆IP-10表达水平与ISR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是ISR发生高危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PTCA治疗后,IP-10水平表达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术后ISR的生化指标之一;吸烟史、支架长度、糖尿病史、血清尿酸、血清总胆红素是术后ISR发生高危因素,对具备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强化药物治疗,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PCI前、后及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血清氧化指标oxLDL、MDA和内皮功能指标NO、ET和SOD变化情况。结果卡维地洛组最小管腔直径和管腔净获得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mm±0.5mmvs1.2mm±0.3mm,P<0.05和1.6mm±0.4mmvs0.6mm±0.3mm,P<0.01),再狭窄率明显下降(21.8%vs43.3%,P<0.05);血清oxLDL和MDA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0.56±0.12)mg/Lvs(0.86±0.15)mg/L,P<0.01和(7.48±1.08)nmol/mlvs(16.86±4.80)nmol/ml,P<0.01。结论卡维地洛可以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局限病变的8个月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直径≥3.0 mm,长度≤15 mm)的非糖尿病患者入选本研究,148例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81)和金属裸支架组(n=67),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术前、术后和8个月随访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并在住院期间,30天和8个月时观察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期间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率,在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无显著性差异(1.2%和0%,P=0.36).在术后30天时两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8个月随访时,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大于金属裸支架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支架内远期管腔丢失、病变内远期管腔丢失、支架内狭窄直径、病变内狭窄直径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8.64% vs 17.91%,P=0.09)和病变节段再狭窄率(11.11% vs 17.91%,P=0.24)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支架内再狭窄率比数比为0.8985(95%的可信区间0.7887;1.0237).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对于治疗非糖尿病、自身冠状动脉局限病变患者安全有效,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药物洗脱支架有降低再狭窄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和血管内超声在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方法2006~2008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PCI180例,随访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支架内再狭窄28例。PCI术前及随访时以酶联免疫法测定ox-LDL,用血管内超声检测病变血管的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结果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CI前后ox-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ox-LDL在PCI术后升高[(70±18)μg/L比(78±19)μg/L,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支架内无狭窄组比较,两组外弹力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斑块面积分别为(6.8±2.4)mm2和(5.1±1.6)mm2,P<0.05;最小管腔面积分别为(4.7±1.9)mm2和(6.2±2.1)mm2,P<0.05;最小管腔的支架面积分别为(1.95±0.33)mm2和(1.49±0.21)m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5例LASO患者,分为华法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服用贝前列素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华法林片,术后1年内监测凝血酶功能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华法林组的再狭窄率降低(15.23%vs 7.81%,P0.05),术后1年的最小管腔内直径升高[(3.76±0.31)vs(4.68±0.68)mm,P0.05)];华法林组和对照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华法林组出血率降低(14.17%vs 6.89%,P0.05)。结论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疗效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168例SAP患者成功行支架置入治疗,根据术后12~1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支架内狭窄≥50%,72例)及对照组(支架内狭窄50%,96例);测定患者HCY水平,同时对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及12~18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coronary analysis,QCA)评价。结果对照组HCY水平显著低于再狭窄组[(11.68±3.54)μmol/L比(18.54±4.39)μmol/L,P=0.01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的最小管腔直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18个月对照组狭窄程度显著低于再狭窄组[(33.24±12.52)%比(84.23±13.26)%,P=0.000];对照组的晚期管腔丢失显著小于再狭窄组[(0.36±0.21)mm比(1.82±0.68)mm,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回归系数为-0.578,P=0.023(OR 0.693,95%CI 0.548~0.952)。结论 HCY可能是SAP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非血运重建患者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60例老年ACS未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被随机分为:甲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予氯吡格雷75mg/d维持),乙组(30例,冠脉造影术后予氯吡格雷50mg/d维持),两组冠脉造影术前均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冠脉造影术前24h内及造影术后一周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以血栓弹力图法测定血小板抑制率。并观察3个月内两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甲组:(25.8±11.4)%比(75.2±12.3)%,乙组:(24.2±13.3)%比(64.8±17.5)%]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甲组:(16.7±21.6)%比(82.7±25.4)%,乙组:(23.8±22.2)%比(80.2±22.7)%,P〈0.053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个月内两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非血运重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低剂量氯吡格雷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5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9例。根据临床用药方式的不同所有患者被分为联合治疗组(80例,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治疗组(78例,阿司匹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14d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第7d,两组患者hsCRP、IL-6以及P-选择素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阿司匹林治疗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治疗第14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hsCRP[(3.48±1.98)mg/L比(2.93±1.16)mg/L]、IL-6[(9.81±4.58)μg/L比(8.98±3.52)μg/L]、P-选择素[(9.56±4.67)ng/ml比(9.11±4.57)n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5)。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标志物水平,这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老年患者11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rag组(58例)和20mg组(59例),均为每晚服药一次,患者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3个月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访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服药后第1个月、3个月的TC、LDL-C、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3个月后与10mg组比较,20mg组下降水平TC[(4.07±1.03)mmol/L比(5.02±1.08)mmol/L]、LDL—C[(2.24±0.77)mmol/L比(3,03±1.07)mmol/L]、hsCRP[(27.90±1.90)mg/L比(36.00±3.80)mg/L]更显著(P均〈O.05);(2)20mg组累计MACE发生率较10mg组显著减少(5.1%比19.0%,P〈O.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XCL16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取9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并给予常规治疗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3周,比较其血清CXCL16及hs-CRP浓度与正常人的差异,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CXCL16及hs-CRP浓度显著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CXCL16及hs-CRP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CL16:(1.44±0.67)ng· mL-1 vs.(3.45±0.62)ng·mL-1,P<0.05; (1.86-±0.76)ng·mL-1 vs.(2.65±0.95)ng·mL-1,P<0.05. hs-CRP:(1.21±0.46)mg·L-1vs.(3.32±1.08)mg·L-1,P<0.05;(1.62±0.76)mg· L-1 vs.(2.25±1.02)mg·L-1,P<0.05];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效果更优,以降低血清CXCL16浓度效应更明显.结论 依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降低血清CXCL16浓度从而发挥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指导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第二炮兵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680例,在PCI术后72 h后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氯吡格雷抑制率>20%者行常规治疗;将氯吡格雷抑制率<20%者分为2组:西洛他唑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西洛他唑治疗,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治疗.三组均随访3个月,统计心脏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或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8.9%,西洛他唑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常规组及西洛他唑组(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对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舒血宁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3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9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为1疗程。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86.0%)显著好于和对照组(64.2%),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ηbH(3.8±1.1)mPa/s∶(5.9±1.2)mPa/s]、全血黏度低切变率[ηbL(12.8±2.1)mPa/s∶(15.2±2.0)mPa/s]、血浆比黏度[ηp(2.2±0.2)mPa/s∶(3.0±0.4)mPa/s]、全血还原黏度[ηH(10.8±2.2)mPa/s∶(13.9±3.5)mPa/s]、血细胞比容[HCT(0.7±0.1)∶(0.8±0.1)]和纤维蛋白原[Fib(4.0±0.9)g/L∶(4.4±1.1)]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除HCT、Fib外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除HCT、Fib外其它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治疗组(23.5±14.5)ng/L∶(59.3±12.1)ng/L,对照组(40.3±16.2)ng/L∶(61.6±14.7)ng/L]、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组(40.3±16.2)ng/L∶(254.4±55.6)ng/L,对照组(127.5±31.8)ng/L∶(257.0±44.9)ng/L]和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组(4.1±0.9)mg/ml∶(6.1±1.2)mg/ml,对照组(5.0±1.0)mg/ml∶(6.0±1.1)mg/m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④治疗后治疗组的一氧化氮[NO(48.2±7.2)mmol/L∶(43.4±8.5)mmol/L]、内皮素[ET(82.7±7.3)ng/L∶(89.2±12.5)ng/L]及NO/ET[(0.58±0.14)∶(0.49±0.11)]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明显的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则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黏度,炎性因子水平,进而调节血管内皮活性,增加供血量,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ACS患者209例,被分为两组:ACS合并糖尿病组(观察组,73例),ACS无糖尿病组(ACS对照组,136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其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三支病变(50.68%)、弥漫性病变(27.22%)以及Gensini积分(24.21±4.3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15%,16.09%,(18.53±3.59)分,P〈0.05~〈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高血压的合并风险比值(OR)为1.455,P=0.013,甘油三酯OR为1.930,P=0.003,总胆固醇OR为1.552,P=0.006,均为其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复杂、严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合并高血压病史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7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经两周停药"冲洗期"后被随机分到硝苯地平组(43例,口服10mg,1次/8h)或左旋氨氯地平组(44例,口服5mg,1次/d),疗程共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血压和填写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83.7%∶86.4%,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硝苯地平组低(11.4%∶27.9%,P0.05)。服药3个月后左旋氨氯地平组在躯体症状[(16.9±4.2)分∶(10.8±3.2)分]、精神愉快感[(16.7±3.2)分∶(12.3±4.1)分]、情感状态[(15.6±4.8)分∶(5.6±4.8)分]及生活满意度[(13.9±3.6)分∶(8.9±3.2)分]方面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硝苯地平组在躯体症状[(16.2±5.1)分∶(11.1±2.9)分]、精神愉快感[(15.9±4.3)分∶(12.6±3.8)分]方面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在情感状态及生活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安全有效,均可改善患者的活质量。但左旋氨氯地平疗效更佳,是一种理想的,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8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随访观察治疗前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LDL-C和TC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1周时LDL-C和TC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31.2%vs12.5%;TC:29.2%vs13.1%;P〈0.05),1个月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43.0%vs17.6%;TC:41.3%vs22.3%:P〈0.05)。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间LDL-C和TC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序贯治疗组1周、1个月、3个月时LDL-C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周:48.2% vs 25.9%;1个月:77.6%vs60.0%;3个月:81.2%vs68.2%;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可显著降低hs-CRP的水平,序贯治疗组1周和1个月时hs-CRP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f序贯治疗组治疗前(8.17±5.69)mg/L,1周时(4.23±2.43)mg/L,1个月时(1.96±0.77)mg/L;常规治疗组治疗前(7.75±4.31)mg/L,1周时(4.87±2.70)mg/L,1个月时(3.21±1.27)mg/L;P<0.05]。序贯治疗组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9%vs15.3%,P〈0.05),序贯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风险进一步降低了9.4%。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PCI术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