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自介素(IL2 6、IL28)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28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肺功能并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及检测血清IL26,IL28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血清IL26、IL28浓度均明显高于缓解后水平(均"P<0.01"),急性加重期FEV1 pre明显低于缓解后的水平("P<0.01"),IL26、IL28与FEV1 pre均呈负相关("P<0.01"),Neu/Leu%与FEV1 pre无明显相关性,IL26、IL28与Neu/Leu%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26,IL28参与了老年COPD的气道炎症,对判断COPD的急性加重、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自介素(IL2 6、IL28)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28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肺功能并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及检测血清IL26,IL28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血清IL26、IL28浓度均明显高于缓解后水平(均"P<0.01"),急性加重期FEV1 pre明显低于缓解后的水平("P<0.01"),IL26、IL28与FEV1 pre均呈负相关("P<0.01"),Neu/Leu%与FEV1 pre无明显相关性,IL26、IL28与Neu/Leu%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26,IL28参与了老年COPD的气道炎症,对判断COPD的急性加重、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气道炎症反应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采用ELISA法分析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缓解期患者诱导痰上清液和外周血清中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散射比浊法分析诱导痰上清液和外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同时测定患者FEV1.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COPD急性发作时外周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中IL-8、TNF-α和CRP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水平(均P〈0.01)。(2)痰液及外周血清IL-8、TNF-α、CRP水平与FEV1.0pre呈负相关(均P〈0.05)。(3)痰上清液中IL-8和TNF-α与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无明显相关(分别为r=0.492,P〉0.05;r=0.412,P〉0.05),痰上清液中CRP与血清CRP水平明显相关(r=0.864,P〈0.01)。结论 (1)COPD急性加重期较缓解期气道局部炎症和全身炎症反应增强,并可能加重了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2)COPD的全身及气道炎症反应可能存在不同的炎症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通气功能、外周血、诱导痰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超短波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超短波治疗10~14 d,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14 d病情缓解后分别行血常规及肺功能检查测定1 s肺活量(FEV10)占预计值百的分数、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和诱导痰液中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治疗10~14 d后外周血及痰液IL-8、TNF-α均显著降低(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率(FVC%pred、FEV1.0%pred)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减轻气道炎症和全身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汪玲  郑绍同  陈敏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12-814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3、IL-18、TNF-α的浓度。结果(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IL-13、IL-18、TNF-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病情缓解后IL-18、TNF-α血清浓度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IL-13、IL-18、TNF-α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前后上述细胞因子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IL-13、IL-18、TNF-α3种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廖谷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131-132,138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2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痰液及血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8水平。结果:COPD组在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清IL-1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急性发作期痰IL-18水平与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在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清IL-18水平与痰IL-1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血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COPD急性期痰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比较IL-8、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收集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3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和诱导痰标本,于病情缓解后作自身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和痰液中IL-8、TNF-α、IL-1-β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0.01);稳定期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及痰液中IL-1-β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与TNF呈显著正相关(r=0.593,P〈0.01),痰液中IL-8与TNF-α也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1)。COPD组血清和痰液中IL-8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1)。结论 IL-8、TNF-α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形成,在COP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IL-5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作用.方法 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所处疾病时期分为急性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每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痰诱导,并进行痰液标本的细胞定量、分类及IL-5浓度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EV1%及FEV1/FVC自急性发作期组至正常对照组逐级增高(P均<0.01);急性发作期组、缓解期组痰液中细胞总数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IIL-5自正常对照组至急性发作期组均呈依次递增趋势(P均<0.01).结论 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哮喘中的发病机制以及诊疗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E)测定33例哮喘患者诱导痰的上清液及血清中IL-13、TNF-α,同时用肺功能仪测定FEV1%pre及计数痰涂片中嗜酸粒细胞,与20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IL-13、TNF-α与痰炎症细胞及FEV1%pre的关系。结果:1哮喘组痰LogIL-13的浓度2.09±0.25pg/ml、嗜酸粒细胞/白细胞%(EOS/Leu%)15.8±5.7%、痰TNF-α浓度58.38±13.28pg/ml高于对照组的LogIL-13的浓度1.71±0.19pg/ml、EOS/Leu%1.6±0.4%和TNF-α浓度15.20±4.99pg/ml,有显著性差异;2哮喘组痰IL-13浓度与痰内EOS/Leu%呈正相关(r=0.823,P=0.000),与FEV1%pre呈负相关(r=-0.752,P=0.000)。结论:哮喘发作时IL-13、TNF-α浓度及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提示IL-13可能通过对嗜酸粒细胞的调节从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同时IL-13参与哮喘呼吸道炎症及其呼吸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 dyisease,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气道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10-2011年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COPD稳定期患者20例。同时抽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3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IL-8及CRP水平,并将所有入选者的白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数计算出来,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情况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组FEV1.0%pred要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上清液中IL-8和CRP水平、痰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具体。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8痰、IL-8、血清TNF-α、痰TNF-α分别为(2.67±1.32)、(3.65±2.11)、(6.97±1.15)和(7.98±2.92);COPD稳定期组分别(为2.56±1.45)、(2.87±2.33)、(6.55±2.25)和(6.88±2.36);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8±1.31)、(2.48±1.25)、(4.97±1.45)和(4.58±2.06)。结论 COPD患者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气道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变化有所不同处,于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由,于极易到气流的限制,患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炎症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比较严重,且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会随着其病情的加重而不断加重,因此要及时给予COPD患者应感染性炎症控制治疗从,而保证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曹霞  肖斌  朱涛 《西部医学》2015,(4):604-606
目的观察炎琥宁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炎琥宁雾化吸入+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对患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FEV1/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个人最佳值%(PEF%)进行检测,并对患者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天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PEF%)及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PEF%)及血中TNF-α、IL-4、和IL-13水平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雾化吸入可以有效的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同时炎琥宁对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炎症反应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推广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春  张文礼 《西部医学》2012,24(1):52-53,5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检测以及肺功能测定,并与38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前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治疗临床缓解后,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升高(P﹤0.05),在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hs-CRP与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 TNF-α、hs-CRP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同时对两者血清水平的检测对于了解哮喘气道炎症情况和哮喘的控制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血清IL-8、IL-10及TNF-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各40例患儿和健康者的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IL-8、IL-10、TNF-α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IL-10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证实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可能与IL-8、TNF-α的上调,与IL-10的消耗性降低有关。说明IL-8、IL-10、TNF-α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测定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降钙素原含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血清PCT≥1.5 ng/m L,对照组患者血清PCT1.5 ng/m L,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机械通气比例,Logistic回归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EF、FEV1/FVC、6 MWD和MMRC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8和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抗生素时间分别为中位数10(0~15)、5(0~10),机械通气比例为25.00%、10.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功能状态及炎症指标是PCT水平的影响因素,且PEF、FEV1/FVC、6 MWD和MM RC与PCT含量呈负相关(P0.05),血清TNF-α、IL-8和IL-1β水平与PCT呈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PCT水平能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疾病预后,其水平受患者肺功能状态和全身感染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15.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IL-6、IL-8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COPD患者68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非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血清TNF-α、IL-8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呼吸衰竭组血清IL-6水平虽高于缓解组,但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结论:TNF-α、IL-6、IL-8参与了COPD患者的炎症过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及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血清、诱导痰白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水平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40例稳定期COPD门诊和住院患者,同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采用痰诱导方法留取深部痰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8水平;同时行肺功能、血常规和胸片检查.结果:稳定期COPD组血清和痰液中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期COP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pred<50%组痰液和血清中IL-18明显高于FEV1.0%pred≥50%组(P<0.05);稳定期COPD血清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稳定期COPD痰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存在炎症反应,而且诱导痰及血清中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症和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茜  周志益  李华  甘丹 《重庆医学》2013,42(17):1938-1939,1942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高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缓解期外周静脉血,检测IL-8、IL-6、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FEV1%pred的变化。结果高龄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水平随综合评估分级递增而逐渐增加(P<0.01);急性加重期IL-8、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IL-8、IL-6、TNF-α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d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龄COPD患者IL-8、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衡量高龄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且与肺功能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2、13水平对儿童哮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8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经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IL-12和IL-13水平,同时用肺功能仪测定其1s用力呼吸容积(FEVL0),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IL-12水平与FEVL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1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IL-12水平与FEV1.0pre均明显低于治疗后,IL-1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均P<0.05)。IL-12水平与FEV1.0pre呈正相关(P<0.05,r=0.495),与IL-13水平呈负相关(P<0.05,r=-0.519);IL-13水平与FEV1.0pre呈负相关(P<0.05,r=-0.527)。结论IL-12与IL-13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可为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和细菌感染、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入选135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和28例健康志愿者,均行肺功能检查.采用自发咳痰法留取COPD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和细胞因子的检测,采用痰诱导的方法留取健康志愿者的痰液进行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COPD急性中重期患者痰培养阳性率51.9%.依据肺功能分组,3组患者均以杆菌感染为主,但极重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在急性加重时,杆菌感染数量要明显多于中度组,而中度组的球菌感染数量要明显多于极重度组和重度组(P<0.05).FEVI<50预计直组、FEV1≧50%预计值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痰液IL-8、TNF-α和IL-19浓度有显著差别(p<0.05),而IL-10浓度差别无显著性(P>0.05).IL-19和IL-10呈负相关(P<005),IL-19和IL-8呈正相关(P<0.05),IL-19和I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肺功能的明显减退导致了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增加,细菌、细胞因子和吸烟共同参与了气道炎症,并导致了肺功能的下降,COPO病程的不断进展与加重.  相似文献   

20.
谭海涛  胡业焕  杨奕尤 《吉林医学》2011,32(28):5878-5879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气道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AE-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解痉、平喘、抗感染及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2次/d,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气道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4、IL-8、TNF-α等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4、IL-8、TNF-α等指标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治疗AECOPD的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AECOPD患者血清中IL-4、IL-8、TNF-α等气道炎性反应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