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黄花蒿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郑丽屏  王剑文  谭仁祥 《中草药》2007,38(4):602-605
目的研究青蒿素高产的黄花蒿植株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结合青蒿素量的测定,应用RAPD技术对10个产地黄花蒿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RAPD多态位点为53.6%,证明在黄花蒿野生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分析表明:在黄花蒿中可能至少存在具有遗传分化的4个分支,黄花蒿遗传分化与青蒿素量的变化及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黄花蒿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这些遗传分化是黄花蒿种质资源筛选的关键,是青蒿素“高量育种”和生物技术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筛选出优良的黄花蒿种质资源,为我国黄花蒿种质资源数据库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在黄花蒿主产区采集种质资源72份,引种至广西靖西县和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种质资源圃,于现蕾期采收叶片和花蕾,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青蒿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多数不同黄花蒿种质之间的叶片产量和青蒿素质量差异显著。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同一黄花蒿种质种植于不同地点,其青蒿素含量不同。黄花蒿的遗传变异比较大,引种后第2年的黄花蒿青蒿素含量有下降趋势。结论:原产南方的7份种质表现较好,其青蒿素质量分数均高于0.90%,理论产量在2 250 kg.hm-2以上。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与其自身遗传特性及生长环境的差异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黄花蒿多倍体诱导研究,探讨解决黄花蒿资源紧张及产量较低问题。方法:以秋水仙素诱导产生黄花蒿多倍体,并对黄花蒿多倍体进行鉴定,通过HPLC对青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0.05%的秋水仙素处理叶芽时,其诱导率为24%,死亡率为6.7%。30 d后,二倍体黄花蒿气孔长为(23.3±4.66)μm,多倍体黄花蒿气孔长为(40.4±4.66)μm。多倍体中的叶绿体含量比二倍体叶绿体高31.6%。30 d后,多倍体的生物生长量为二倍体生物生长量的1.25倍。在显微镜观察中,多倍体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36,观察到的多倍体染色体数率为91%。通过HPLC检测表明:二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为2.10‰,多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为2.17‰。结论:诱导的多倍体与二倍体中青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同一生长期内诱导的多倍体生物量比二倍体高出20%。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黄花蒿不同组织中挥发油及青蒿素的含量差异,为该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利用HPLC测定黄花蒿叶、花、根、子及茎中青蒿素的含量,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甲醇(40∶60),检测波长260 nm,流速0.8 m L·min-1。结果:黄花蒿植株各组织挥发油含量排序为花叶子根茎,青蒿素含量排序为花子叶根茎。青蒿素在1.025×10-3~1.025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平均回收率100.34%,RSD 2.3%。结论:挥发油和青蒿素在黄花蒿不同组织中分布差异较大,两者均以花中含量为最高。青蒿素HPLC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好,方法可靠,适用于黄花蒿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快捷准确的测定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用以指导青蒿素生产原料的收购及青蒿素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方法 改进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292 nm,青蒿素含量计算公式:M(mg/g)=(A样品×V×r×2)/(A标准×3).结果 青蒿素对照品在0.02 ~0.14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7),平均回收率为99.81%(n=7).重庆市酉阳县等7份不同产地黄花蒿样品中青蒿素含量范围为6.71~10.19 mg/g.测定结果与传统的分析方法无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改进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青蒿素含量测定简单易行,线性及重复性良好,可以取代传统的分析方法作为青蒿素生产过程中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天津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向娟  李士雨  何玉娟 《中草药》2006,37(3):449-450
黄花蒿又名青蒿,为菊科植物Artemisia annuaL.的干燥全草,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从中分离得到的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唯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抗疟新药[1]。目前,商用的青蒿素主要来自植物提取物。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他天然植物资源。黄花蒿虽然系世界广布种,但青蒿素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的量都很低(不足0.1%),无生产价值,使得青蒿素的天然资源相对匮乏[2]。天津地区黄花蒿资源丰富,但至今仍未得到开发利用。本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贵州江口野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分别状况。方法:石油醚回流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贵州省江口县的4个主要黄花蒿分布区,青蒿素的含量分别为民和乡(0.49%~1.72%),双江镇(0.66%~1.66%),桃映乡(0.44%~1.20%),坝盘乡(0.75%~1.25%)。所研究的65株野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分布状况分别为:≥1.50%2株,≥1.00%24株,≥0.60%61株,<0.60%4株;青蒿素含量最低为0.44%,最高1.72%。结论:江口的野生黄花蒿品质普遍较好,通过人工驯化栽培,有望获得优质高产的黄花蒿新品系;同时,贵州江口可以考虑作为青蒿素原料基地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西南农业学报2010,(2):519-522比较了62个黄花蒿产地的环境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差异,各产地的气象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青蒿素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土壤水分下黄花蒿生理及产量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黄花蒿抗旱生理及需水特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生长期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在处理后2周及花蕾期前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各生长期不同土壤水分对黄花蒿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生物产量及青蒿素累积都有很大影响.在土壤水分胁迫时叶片水分含量下降,质膜透性增加,脯氨酸快速积累以增强细胞的保水能力,保护酶POD与CAT二者相互协调并与SOD共同作用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膜的损伤.土壤水分降低时黄花蒿生物量下降,而青蒿素含量与产量反应复杂.苗期处理的土壤水分在50%~55%时青蒿素含量和产量最高,分枝初期处理的土壤水分为50%~55%时青蒿素含量最高,70%~75%时青蒿素产量最高,分枝末期处理的土壤水分在40%~45%时青蒿素含量最高,60%~65%时产量最高.结论:黄花蒿各生长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最适土壤水分范围为50%~55%,分枝初期和分枝末期时在较高的土壤水分下青蒿素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黄花蒿中新分离的化学成分,分析了不同品种黄花蒿中活性成分及其合成前体的含量,提出可通过生物合成影响结构或选择产地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青蒿(黄花蒿)干叶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甲醇提取青蒿素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测定条件,采用Shimadzu Shim-pack VP-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最佳的含量测定条件为加40倍量甲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青蒿素在1~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1.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昭通产青蒿进行质量分析。方法 :用 TL C- IR法鉴别青蒿中的青蒿素 ,用 TL C- UV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 ,花蕾中的青蒿素含量较高。结论 :本法可用于青蒿中青蒿素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湖南雪峰山地区野生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华卫  王定勇  李晓蒙 《中药材》2006,29(6):562-564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湖南雪峰山地区野生黄花蒿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蒿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归一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共鉴定出45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知,湖南雪峰山地区野生黄花蒿品种优良,有开发的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满元  杨岚  张东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2):1698-1669
 目的建立青蒿药材中青蒿乙素简便易行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测定不同来源青蒿中青蒿乙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石油醚超声提取,硅胶小柱净化,ODS柱,甲醇-水(6∶4)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青蒿乙素获良好分离,在0.02~0.40μg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0%,RSD为2.22%(n=6)。不同来源最高含量为0.18%,最低含量为0.003%。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青蒿药材中青蒿乙素的含量测定。不同来源青蒿中青蒿乙素的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石家庄野生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4.0%.结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蒿酮(33.4%)、右旋樟脑(15.7%)、1,8-桉叶素(8.7%)和石竹烯(7.1%).  相似文献   

16.
青蒿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青蒿不同种源,生育期的不同处理栽培比较,寻找青蒿的栽培技术措施.方法 开展野生青蒿与家种青蒿栽培,青蒿播种量,移栽期,青蒿不同苗龄移栽,青蒿摘尖等试验.结果 青蒿应野生驯化栽培,育苗亩用种150 g较为合适,移栽期为6月下旬,生育期生长至1 m时摘尖,可提高产量.结论 青蒿应野生驯化栽培,加强管理.采用有性繁...  相似文献   

17.
利用GC-MS分析方法,对生长在贵州金沙县3个产地的青蒿叶中青蒿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单萜(52.45%~75.32%)和倍半萜(24.68%~47.55%)]是青蒿精油的主要成分,它们分别是樟脑,L-龙脑,古杷烯,β-石竹烯,红没药烯,大根香叶烯D,大根香叶烯B,(-)-新丁子香烯-(Ⅱ),异香树烯过氧化物和顺式-澳白檩醇等.3个青蒿精油样品的化学成分相一致,但是各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有不同,这些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青蒿中青蒿素与其他萜类物质之间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邱琴  崔兆杰  刘廷礼  田赏 《中成药》2001,23(4):278-280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4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青蒿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青蒿幼嫩叶片再生植株的方法。方法以青蒿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接种于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结果以6-BA0.1 mg/L 2,4-D0.3 mg/L诱导愈伤组织,在含6-BA0.1 mg/L IAA0.3 mg/L的培养基上分化,用含IAA0.1 mg/L NAA0.3 mg/L的培养基生根。结论用以上方法可以在较短周期内从幼嫩叶片得到再生青蒿植株。  相似文献   

20.
青蒿花药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青蒿花药为材料,进行诱导培养,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为青蒿单倍体植株的诱导奠定了基础.方法 青蒿花药在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前处理后,置于含不同激素和蔗糖浓度的MS培养基上,再进行不同时间的高温后处理,然后转入25℃黑暗培养,统计愈伤诱导率.结果 青蒿花药培养最适培养基是6-BA 1 mg/L+2,4-D 0.3 mg/L+蔗糖3%或6-BA 1 mg/L+NAA 0.3 mg/L+蔗糖3%,无需低温前处理和高温后处理.结论 可通过青蒿花药培养得到单倍体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