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联合常规抗凝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治疗的28例DVT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对其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同时进行足背浅静脉溶栓治疗。结果随访23例,其中20例患者的DVT均消失,患者下肢无肿胀,同时未见复发病例。结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会引起栓子脱落,进一步导致肺栓塞,可以使得患者死亡,但是予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同时合并患肢浅静脉输入溶栓剂,可以很好的预防肺栓塞,并减轻下肢的肿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置入下肢静脉滤器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全部为国产-体式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分别行溶栓、抗凝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均全部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近期无肺血栓出现.结论 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腔静脉血栓中的使用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取栓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52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之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患者滤器置入位置适中,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移位、血肿、出血或释放通路血栓形成等,无术中、术后死亡或肺动脉栓塞(PE)发生。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无PE发生或复发,无严重出血疾病发生,无滤器相关死亡。结论VCF入在手术取栓时及取栓术后可有效预防PE,且VCF置入术操作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4.
邓川 《福建医药杂志》2001,23(4):180-181
我院自 1996年至 1999年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12例 ,经抗凝、股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等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病人 12例 ,其中男性 3例 ,女性 9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为 33岁。 7例手术后 ,2例产后 ,3例原因不明。来诊时为程度不同下肢肿胀 ,均为单侧。就诊时间距发现症状 1周~ 2个月。诊断均通过下肢静脉造影证实。1.2 治疗方法1.2 .1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每日肌注 1支共 3日 ,华法令口服维持。1.2 .2 溶栓治疗 :患肢股静脉注射尿激酶 ,初期 2 0万 u,以后 10万 u,时间 7~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即应用下腔静脉缝合滤网术。观察组: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置管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74%高于常规组的47.37%(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低于常规组的9.21%(P <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置管溶栓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升高的趋势,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更高达50%以上,严重的可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致死性肺栓塞日益受到重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约80%~90%的致死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栓子来自于下肢和盆腔静脉,传统预防肺动脉栓塞(PTE)的方法有外科下腔静脉离断、结扎、股静脉结扎等,但创伤性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作为预防肺栓塞的有利措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是永久性滤器研究仅20多年的时间,对远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尚待观察,所以对年轻或妊娠妇女患者滤器安置让人担心。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成为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预防静脉血栓脱落导致异位栓塞的有效方法。现对我院2003-2004年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先置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ATD消融及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经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后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6例同时行月国静脉ATD消融。尿激酶用量为25-100万U/天,平均给药5—10天。结果 22只下腔静脉滤器全部释放到位,展开良好。6例经ATD消融患,下肢深静脉即时开通。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0例。无一例出现肺动脉栓塞及颅内等重要脏器出血。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ATD消融及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2),观察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肢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常规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足背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患肢周径差降低、消肿率及血栓清除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均趋于正常,其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尿激酶使用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溶栓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患肢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常规抗凝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8例采用单纯抗凝治疗,治疗组31例在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进行导管接触性的抗凝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69%和96.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患肢周径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抗凝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伟  沈晓文 《江苏医药》2005,31(12):947-947
献报道,美国每年有近50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其中近10%发展成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其余多数病例发展成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自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介入溶栓联合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抗凝及导管溶栓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凝和系统溶栓治疗,实验组在抗凝和导管溶栓治疗基础上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差和小腿周径差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肺动脉栓塞原因中有80%~90%系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我院自1999~2002年对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综合性介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本组8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4~78岁,平均51岁,病程3~18天。全部病例均经血管造影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左小腿深静脉伴骼股静脉血栓5例,骼股静脉血栓2例,骼股伴下腔静脉下端静脉血栓1例。主要临床表现,患肢肿胀疼痛,皮温降低,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4.
15.
江建军  裴永斌 《河北医药》2009,31(17):2232-2233
目的探讨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行经颈内静脉或股总静脉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患者9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经静脉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于平右肾静脉开口之下1cm处的下腔静脉。术后进行溶栓、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滴注、抗凝治疗。观察其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中1例经颈内静脉释放,其余均经股静脉释放,均在DSA下进行,术后给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滴注,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效果好的方法,可改善疗效的同时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周勤 《中国医药》2012,7(5):593-594
目的 观察并评价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1年2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溶栓、抗凝结合静脉滤器置入治疗,测量、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患侧、健侧小腿中部及大腿中部、大腿根部周径,判断疗效.结果 37例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植入,大部分患肢1周内血液回流均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总有效率为94.6% (35/37);患者治疗前后小腿中部、大腿中部、大腿根部患侧与健侧周径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6±2.4)cm比(1.8±1.4)cm,(5.3±2.5)cm比(1.4±1.0)cm,(5.5±2.3)cm比(1.5±1.6)cm,均P<O.05].术后1~6个月随访,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回流,并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胭静脉置管局部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2年12月至2003年5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病人分别采用胭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27例)、常规药物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显效率92.6%.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d。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显效率81.0%,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7d。结论 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疗效的评价。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6例拟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检查,测量患肢静脉管径、受累部位,观察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的血流特征。随访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急性血栓者管径增宽。内有不规则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完全阻塞者无血流通过;不完全阻塞者为充盈缺损且血流缓慢。经溶栓治疗及肢体活动等系列治疗后,血流逐渐恢复。慢性血栓显示回声较高,治疗后范围缩小,需时较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重复性好、可靠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多导管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联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治疗的101例下肢DV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1例中98例术中股、髂静脉获得通畅,通畅率97.0%。结论联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抗凝治疗,将滤器置于下腔静脉,并进行导管溶栓,髂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