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均经临床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4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10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MRA),采用TCD方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血流方向及频谱的变化,二维超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和内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 TCD检查时,24例患者中18例均表现为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束臂试验反向血流增加,6例血流方向正常,束臂试验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血流速度增快,或由正向变为反向。二维超声示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动脉硬化占90%,大动脉炎占10%。结论 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直观、快捷、准确的优点,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时频谱的形态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的患者148例,其中男8l例,女67例,年龄范围在41~76岁,平均年龄63岁。记录并分析研究1钙例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桡动脉的频谱形态特点,及其中部分患者的DSA与MRA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48例患者TCD检测频谱呈特征性改变者116例,其中椎动脉频谱方向逆转者86例,仅收缩早期出现切迹而频谱方向正常者19例。86例椎动脉频谱方向逆转者中,39例随机进行了DSA或MRA认检查,其结果与TCD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表现为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TCD检测桡动脉均表现为低阻力、低搏动性血流频谱;19例收缩早期出现切迹而频谱方向正常者中,11例出现低搏动性或搏动性较对侧减低的血流频谱;5例DSA提示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6例MRA提示锁骨下动脉狭窄或显影淡;11例二维彩超提示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结论TCD检测血管的频谱形态特征可以反映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研究椎动脉的TCD改交有助于临床对锁骨下动脉缺血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高频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及扫查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彩超检出的1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资料,用普通高频探头重点探测椎动脉血流方向及频谱特征,将其分为三型:隐匿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切迹)、部分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逆向血流)、完全型(椎动脉频谱完全呈逆向血流)。用高频小体积颅脑探头重点探测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测量峰值血流速度。结果超声提示隐匿型4例(占30.8%,其中2例与临床符合,2例不符)、部分型5例(占38.5%)、完全型4例(占31.8%),超声诊断符合11例(占84.6%)、误诊2例(占15.4%,均为隐匿型)。除锁骨下动脉闭塞两例峰速为0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锁骨下动脉峰值流速增高。结论注重椎动脉频谱特征性改变,有利于早期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用高频颅脑小探头探查锁骨下动脉起始段,能准确测得锁骨下动脉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从而减少误诊。高频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病因、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问题,评价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的内径及内膜情况,对椎动脉疑有盗血频谱的患者再结合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情况、血流方向及速度,结合TCD对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参数、血流方向、频谱图形进行检测。结果:锁骨下动脉盗血时患侧椎动脉出现血流方向逆转,基底动脉呈双向血流的特定盗血频谱图形。15例SSS患者中,动脉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各为13例和2例,锁骨下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锁,可引起部分性及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SSS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完全性与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彩色多普勒与经颅多普勒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对SSS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以上狭窄者同侧椎动脉无盗血频谱现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椎动脉无盗血现象的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DSA(或CTA)检查证实。结果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无同侧椎动脉盗血者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者4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6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同侧椎动脉闭塞者3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及一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者2例,头臂动脉闭塞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者1例。结论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如合并多支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者,或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异常者可无椎动脉盗血现象,此时不能以盗血的有无来判定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瓦伦贝格综合征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瓦伦贝格综合征(WS)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 32例WS患者行MRI、MRA以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探讨WS的成因。结果 本组32例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病变侧椎动脉颅内段未见显影12例;病变侧椎动脉起始处闭塞6例;病变侧锁骨下动脉高度狭窄伴同侧椎动脉颅内段显影不清1例;病变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伴对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1例;一侧小脑后下动脉未显影或起始处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狭窄率30%-50%3例;椎基底动脉管壁不光滑,动脉硬化样改变3例;椎基底动脉未见明确变化1例;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伴病变同侧椎动脉起始处高度狭窄1例。结论 WS与椎动脉颅内段或起始处狭窄或闭塞密切有关,而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相对较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动脉内频谱存在反向血流成分时可能存在的病变部位。方法 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椎动脉椎间段内血流频谱出现反向血流成分、并准确诊断病变部位的106例患者,对比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和非SSS患者的血流特点。结果 106例中,SSS 75例,病变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均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非SSS 31例,病变侧椎动脉均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病变。同型盗血频谱者中,SSS患者血流速度高于非SSS患者(P<0.05);以收缩期流速<20 cm/s诊断非SSS的敏感度为83.87%(26/31),特异度为90.67%(68/75)。结论 椎动脉内以反向血流为特点的盗血样频谱大多为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少数为椎动脉本身狭窄或闭塞所致。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二维与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的声像特点,评价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4例SSS患者的颅外椎动脉、锁骨下动脉(SCA)、无名动脉及颅内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结果 SSS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与大动脉炎。在患侧椎动脉内出现逆向血流,完全盗血,收缩舒张期均为反向血流;部分盗血,收缩期逆向,舒张期正向或无血流信号。颅内椎基底动脉峰值流速明显增高。病变的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或无名动脉斑块形成或管壁增厚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筛选诊断SSS的经济、简便、无创、可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TCD表现与早期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TCD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52例患应用TCD结合束臂试验检测VA、BA、PCA、MCA、SUBA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频谱,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TCD发现43例有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束臂试验时反向血流增加。9例血流方向正常,束臂试验血流方向倒转或血流速度下降。DSA显示50%的患有反向血流,椎动脉反向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有关。结论:TCD为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盗血途径及盗血程度的敏感方法。VA、BA、PCA的血流反向是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主要依据。TCD对早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优于DSA,并能评价治疗效果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病因,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提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患均经超声诊断,临床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2例经DSA检查证实,结果10例患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9例,大动脉炎所致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无名动脉狭窄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引起完全性盗血5例,部分性盗血5例,患侧椎动脉出现双向血流或反向血流。结论SSS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完全性与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SSS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测椎动脉全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椎动脉全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测椎动脉 (VA)全段 ,观察内膜、频谱形态 ,测其内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  (1)检出率 :椎动脉第 1段 (VA1 ) 10 0 % ,椎动脉第 2段 (VA2 ) 10 0 % ,椎动脉第 3段 (VA3) 75 % ,椎动脉第 4段(VA4 ) 98% ;(2 )内径 :VA1 >VA2 ,左侧 >右侧 ;(3)双峰型或三峰型低阻力性频谱 ;(4 )血流速度 :VA4 最快 ,VA1 >VA2>VA3,左、右侧无明显差异 ;(5 ) RI:VA1 >VA2 >VA3>VA4 ,左、右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彩色多普勒 (CDFI)及经颅彩色多普勒 (TCD)联合应用 ,可观察 VA内径、走向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为不同段 VA改变所造成的临床症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血管狭窄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确诊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128例中共检查血管1112条,TCD发现狭窄血管183条,其中135条与DSA诊断一致,但在TCD检查正常的血管中DSA发现血管狭窄29条,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82.3%,特异性94.9%,阳性预测值73.7%,阴性预测值96.8%,其中对大脑中动脉的价值最大,其后依次为椎动脉、大脑前后动脉。结论:TCD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对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诊断须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脊髓前动脉脊前支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CDFI)加经颅多普勒(TCD)在枕骨大孔观察左右椎动脉(VA)的同时,发现双侧VA发出相对应的颈脊髓前动脉(ACSA)脊前支,它与双侧VA呈镜像关系,构成“◇”菱形环,测其血流速度峰值,RI值。结果:ACSA脊前支的血流方向朝向探头呈红色,与VA蓝色背离探头血流方向相反。ACSA脊前支的血流Vmax明显低于VA且与VA的Vmax成正相关,ACSA脊前支的RI比VA的略低,双侧ACSA脊前支的RI值无明显差异,ACSA脊前支频谱形态与VA略有不同,收缩峰值较高尖,音频较高。结论:CDFI加TCD是一种可行无创的检测ACSA脊前支及其血流动力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经颅多普勒(TCD)结合MRA筛查急性单侧颈内动脉闭塞56例患者,用TCD、MRA评价颅内动脉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颈内动脉闭塞发生在颅外段46例,颅内段10例。后交通动脉显示率MRA高于TCD(P<0.05);眼动脉参与的侧支循环显示率TCD高于MRA(P<0.01);TCD联合MRA显示侧支动脉与DS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明显低于健侧(P<0.001)。结论:超声与MRA能够很好显示急性ICA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侧支循环状态。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作为首选方法。超声联合MRA可替代或减少有创的DSA。  相似文献   

15.
Extra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TCD) allow the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hemodynamic and embolic events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 describe an unusual hemodynamic phenomenon in a patient with intracranial carotid siphon stenosis and no clinical symptoms of stenosis. TCD examination suggested and angiography confirmed stenosis of the lef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iphon. TCD examination revealed a sudden, intermittent drop in blood flow velocity in both the prestenotic and poststenotic segment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hereas cardiac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unaffected. Embolic signals were detected in the poststenotic vessels only. We speculate that such sonographic findings may be caused by intermittent vessel occlusions due to the reversible displacement of an intraluminal thrombus in relation to the cardiac cyc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与锁骨下动脉(SUBA)狭窄程度、同侧椎动脉(VA)盗血程度的相关性及盗血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的SSS患者37例临床资料,依据血流速度将SUBA狭窄分为轻中度、重度及闭塞3种情况,依据椎动脉血流方向将盗血程度分为Ⅰ期、Ⅱ期、Ⅲ期.比较SUBA不同狭窄程度与盗血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BUA轻中度狭窄15例,无盗血及Ⅰ期盗血12例(80%);重度狭窄14例,无盗血及Ⅰ期盗血3例(2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狭窄组Ⅱ期及Ⅲ期盗血3例(20%),重度狭窄组Ⅱ期及Ⅲ期盗血11例(7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Ⅲ期盗血2例(14%),闭塞组Ⅲ期盗血7例(8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SUBA狭窄10例,其中双侧盗血1例.4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完全相符;5例同时行CT血管造影术检查,其中3例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相符,2例未见异常.盗血途径:椎动脉(VA)-VA28例(75.6%),基底动脉(BA)-VA 9例(24.4%).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SUBA狭窄,间接判断狭窄程度、盗血程度、盗血途径,可早期指导治疗.SUBA狭窄程度与盗血程度成正相关,VA-VA为常见盗血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流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治疗和术中监测的价值。方法 使用TCD检测25例有颅内杂音、突眼及其他存在海绵窦瘘的高危原因的颅脑外伤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栓塞术中TCD监测评价脑血流状态的变化和栓塞的效果,并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用DSA检查未见脑血管异常的18例患者的TCD资料为对照。结果 TCD检测发现颈内动脉颅外段的高流速低阻力频谱,大脑中、前动脉的低流速低阻力频谱以及眼上静脉异常频谱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特征性改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术中TCD监测可实时准确地评估栓塞是否成功。结论 TCD检测是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指导治疗、术中监测、疗效评估和随访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准确和可重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背景:适宜方向、角度的牵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选择性血管造影被公认为是确定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虽为无创性检查,却存在检查时间较长、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具有一定侵袭性等不足.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对不同牵引方向和牵引角度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40例,根据解剖学角度按病变部位(上颈段病变、下颈段病变、混合型)和牵引方式、角度(坐位前倾分1°~10°、11°~20°、21°~30°组,坐位后伸1°~10°、11°~20.、21°~30°组,坐位中立位组)分组,以局部按摩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最窄部位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通过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测量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根据解剖部位确立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病变部位划分为上颈段(C1~C3)、下颈段(C4~C6)和混合型,这从椎骨形态和力学角度等方面为临床牵引治疗提供了指导.②确定了最佳牵引角度.即上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后伸11°~20°牵引疗效较好,下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前屈11°~20°牵引疗效较好,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前屈1°~10°疗效较好.③确立了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是指导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的简便、无创、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的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08例50岁以上的VBI患者与同年龄段83例正常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TC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VBI组VBA的Vm减低者占27%(29/108),Vm增高者占32%(35/108),Vm正常者41%(44/108),巳VBI组的PI普遍升高(P<0.01~<0.05),为排除年龄因素对血流阻力的影响,将VBI组与对照组分为5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上组VBA的PI进行比较,亦证实VBI组VBA的PI普遍升高(P<0.01~<0.05),提示VBA血流阻力升高、血管顺应性明显减低是VBI患者的病理性特征之一,并认为VBI患者VBA的TCD基本特征是血流阻力升高和/或伴有血流速度减低或增高,可分为高流速高流阻、低流速高流阻以及正常流速高流阻三型。为此,本文作者认为TCD在诊断VBI时不仅应注意Vm值的变化,更应注意PI的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动脉夹层(VAD)颅内外动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1年经CDFI检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TA)证实的椎动脉夹层患者15例,通过椎动脉颅外段真腔及假腔管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及颅内段椎动脉PSV、EDV、血管搏动指数(PI)等检测结果,综合分析VAD所产生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结果 15例VAD患者中外伤引起的继发性椎动脉夹层4例(27%,4/15),无明确发病原因的自发性椎动脉夹层11例(73%,11/15)。根据血管结构特征分为双腔型、壁内血肿型及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型,并根据椎动脉夹层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V1段11例(73%,11/15);单纯V2段3例(20%,3/15)、V4段1例(7%,1/15),复合病变累及V1~V3或V4者5例,其中2例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开放。患侧椎动脉真腔管径较健侧明显变细[(3.5±0.9)mm,(1.6±0.8)mm,t=6.931,P=0.000];原始管径明显增宽[(3.5±0.9)mm,(4.3±1.1)mm,t=2.747,P=0.019];患侧PSV、EDV、PI分别为(75.3±75.6)cm/s、(17.4±15.3)cm/s、1.71±0.77,健侧PSV、EDV、PI分别为(57.1±21.5)cm/s、(23.7±9.9)cm/s、0.96±0.18,患侧与健侧PS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1.336,P=0.411、0.209),而患侧PI值较健侧明显升高(t=3.488,P=0.005)。15例患者经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CDFI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估VAD的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改变,而且与TCD结合可进一步判断后循环交通支的开放,为VAD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