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可疑受精障碍的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在授精失败后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acue ICSI)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中心接受常规IVF助孕治疗,可能有受精障碍的13例患者,取卵后6h授精,4h后观察,发现所有卵母细胞均未排出第二极体,立即行补救ICSI.结果 13个周期共154个卵母细胞,其中M Ⅱ期142个;未行补救ICSI的46个均未受精;补救ICSI的96个,受精89个,受精率92.7%,移植13个周期29个胚胎,临床妊娠1例双胎和5例单胎,种植率24.1%.结论 常规IVF受精后4h行补救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术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应用结局。方法:1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获取的卵细胞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比较受精率与胚胎质量。105例常规IVF-ET周期短时受精后,行极体观察,早期判断完全受精失败后行补救性ICSI术,报道临床结局。结果:3h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在受精率与胚胎质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短时受精联合早期受精失败补救后,临床妊娠率为53.3%,种植率为38.0%,出生婴儿64名。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ICSI对常规IVF-ET周期完全受精失败患者的临床结局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对体外受精能力缺陷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令波  冯婷  陈娟  钱云  刘嘉茵  张燕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11(12):895-896,899
目的:评价前一周期行体外受精(IVF)失败和受精率低后,改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效果。方法:行ICSI治疗的113例患者136周期分为两组:因严重少弱精子症而行ICSI的106个周期(组1);因前次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0%而改行ICSI的30个周期(组2)。比较两组间卵母细胞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的差异,并对第2组受精率的分布进行分析,以了解改行ICSI后受精效果的改善情况。结果:改行ICSI后,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显著性(70.49%vs72.02%;38.28%vs38.81%)(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57%和40.00%,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改行ICSI后,大部分周期(70.00%,21/30)的受精率都在50%以上,平均受精率为79.79%,受精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结论:IVF受精失败和受精率低可以通过行ICSI而获得较好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受精完全失败的体外受精 (IVF)周期及时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进行补救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 :取精卵共培养 16~ 18h后受精完全失败的 16个周期 ,及时将所有可见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进行补救ICSI。 结果 :行ICSI后 ,卵母细胞异常受精率为 17.9% ,正常受精率为 4 2 .7% ,正常卵裂率为79.6 % ,种植日优质胚胎率为 2 9.7%。 16个周期共移植胚胎 5 4个 ,平均每个周期种植 3.4个。共获得 3例妊娠 ,临床妊娠率 18.8%。 结论 :补救性ICSI是否有临床应用价值 ,主要与可供行补救ICSI的卵母细胞数量和取卵当日卵母细胞的成熟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受精障碍患者行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常规IVF—ET治疗877周期,其中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期间开展短时受精并对受精障碍周期行早期补救ICSI的546周期作为研究组,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期间未开展短时受精、早期补救ICSI的331周期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通过IVF后6h观察卵母细胞是否排出第2极体评估受精,对完全未受精和低受精周期中未见第二极体排出的成熟卵母细胞立即行早期补救ICSI,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研究组中行早期补救ICSI的70周期实验室指标和临床指标与同期179个常规ICSI周期相比较。结果研究组通过早期补救ICSI,受精率、周期冷冻率、优质胚胎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O.01),因受精失败取消移植率显著降低(P〈O.01)。早期补救ICSI周期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与常规ICSI相似,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常规ICSI,≥3原核(PN)异常受精的比率较常规ICSI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VF后6h行早期补救ICSI能提高常规IVF卵的利用率,并获得与常规ICSI相似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与受精失败相关因素分析以及早期补救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实施的297个早期补救ICSI病例,根据补行ICSI的卵母细胞的比例分为全补救组(99个周期)和部分补救组(198个周期),比较补救组和IVF正常受精组临床用药、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1)补救组Gn起始剂量[(3 101.89±1 390.95)U]和促排总量[(223.11±81.67)U]显著高于IVF正常受精组[(2 426.22±1 050.04)U、(192.84±61.90)U]和部分补救组[(2 373.11±910.03)U]、[(183.52±67.62)U](P0.05),平均获卵数、MII卵数显著降低(P0.05);(2)补救ICSI增加受精率,异常受精率无显著性增加(P0.05);(3)全补救组妊娠率、种植率降低(P0.05),但优胚率和活婴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短时受精基础上实施早期补救ICSI有助于增加胚胎利用率,降低无胚胎移植风险,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3组:R-ICSI组(210个周期):实施早期R-ICSI;IVF组(2062个周期):行常规IVF助孕;ICSI组(539个周期):直接行ICSI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R-ICSI组的原发不育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MⅡ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2PN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但与IV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多PN率显著高于ICSI组,但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患者的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着床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的患者行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和低受精周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3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根据受精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因IVF全卵不受精行早期R-ICSI者131个周期(A组);因IVF低受精行早期R-ICSI者100个周期(B组);因男方因素直接行ICSI者422个周期(C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1)C组原发不孕的比例(68.48%)显著高于A组(56.49%)和B组(51.00%)(P0.05);(2)C组的3PN率(0.77%)显著低于A组(2.25%)和B组(2.91%)(P0.05),B组的优胚率(34.71%vs.41.53%vs.41.84%)和胚胎利用率(56.28%vs.65.87%vs.63.46%)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3)3组的MII卵率、2PN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常规IVF受精障碍,显著提高受精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母细胞激活对前一ICSI周期助孕结局不良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因男方少弱精子症行ICSI助孕治疗、前一周期存在不同程度受精障碍或受精正常但胚胎质量差的16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前一周期ICSI后受精情况不同分为3组:完全受精失败或受精率≤30%的患者为受精低下组(n=55);受精率介于30%~50%之间的患者为受精不良组(n=48);受精率≥50%且优质胚胎率≤15%的患者为受精正常组(n=62)。同时选择上一周期常规ICSI助孕后受精正常、女方年龄与受精低下组匹配、未行卵母细胞激活的患者为对照组(按照1∶2的比例纳入110个周期)。受精低下、受精不良及受精正常3组患者在本周期再次行ICSI助孕时均采用与上一周期相同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并增加卵母细胞激活处理。对照组仍未使用卵母细胞激活或生长激素(GH)等其他辅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各组中前后周期的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窦卵泡计数(AFC)、基础黄体生成素(LH)、基础雌二醇(E2  相似文献   

10.
常规IVF失败后补救ICSI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常规IVF周期中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 2 5 %时 ,应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技术进行再受精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在我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IVF ET治疗5 4 6个周期中 ,精子参数正常者行常规IVF ,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 2 5 %行补救性ICSI 17个周期。采用常规超排卵方案治疗 ,取卵后 4~ 6h受精 ,16~ 18h后观察 ,发现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 2 5 % ,立即行补救ICSI,16~ 2 0h后观察受精情况。 结果 :10个周期受精率低于 2 5 % ,共有未受精卵 112个 ,其中MⅡ 期 89个 ;显微注射 89个 ,受精 5 0个 ,受精率 5 6.2 % ;共有 5例妊娠 ,3例单胎 ,1例双胎 ,1例流产 ,其移植胚胎包括来源于第 1d受精卵和补救性ICSI后受精卵 ;2个周期有冷冻胚胎 ,1例妊娠。 7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 ,共有未受精卵 79个 ,其中MⅡ 期 4 7个 ;显微注射 4 7个 ,受精 2 9个 ,受精率 61.7% ,5个周期有胚胎移植 ,1例妊娠。 结论 :补救性ICSI是常规IVF周期受精失败后的可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夫精人工授精(AIH)治疗失败后行IVF-ET患者,卵泡液中抗精子抗体(AsAb)和抗心磷脂抗体(AcAb)表达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AIH≥3次失败后行IVF-ET的79个周期,其中30个周期行IVF-ET后无优质胚胎移植或未妊娠者纳入A组,49个周期行IVF-ET后成功妊娠者作为对照B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获卵、受精及优质胚胎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卵泡液中AsAb和AcAb的表达。结果两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激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和优质胚胎数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平均获卵数和卵裂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液中AsAb和AcAb在A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AIH≥3次未妊娠后行IVF-ET卵泡液中AsAb和AcAb阳性表达,可能影响受精、优质胚胎形成和胚胎种植生殖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排卵周期前应用口服雌二醇(E2)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术中卵巢反应不良者的意义。方法对52例在我中心行IVF-ET术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分为黄体中后期补充E2者25例(试验组)及未补充E2者27例(对照组);试验组中14例在一年内行两次IVF-ET的患者,进行自身配对前后对照(配对试验组vs配对对照组)。对纳入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口服E2预处理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促排卵的效果以及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刺激天数、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获卵数、E2峰值、可移植胚胎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有增高趋势。配对试验组较配对对照组有显著增高的获卵数、hCG日E2水平、hCG日直径〉14mm卵泡、可移植胚胎数(P均〈0.05),刺激天数延长(P〈0.05),受精率、临床妊娠率仅有增高趋势,而Gn用量、内膜厚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卵巢反应不良的患者,在IVF-ET术前黄体中后期口服E2可以延缓卵泡生长速度,改善促排卵治疗效果,提高胚胎质量,而不影响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卵泡刺激素(FS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生殖中心的130例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IVFET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中的FSH选择分成两组: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果纳芬)和高纯度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HP,丽申宝),比较两组患者的Gn总剂量、Gn天数、获卵数、获成熟卵率、2PN率、优胎率、冻胚率、鲜胚妊娠率、冻胚妊娠率、多胎妊娠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及Gn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总Gn剂量、Gn天数、获卵数、2PN率、优胚率、冻胚率、鲜胚移植妊娠率、冻胚移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中-重OHSS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FSH-HP组获成熟卵率较rFSH略高(80.80%vs.71.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FSH-HP组的Gn费用显著低于rFSH组[(6 037±1 569)vs.(9 049±1 332)元](P0.01)。结论 uFSH-HP组取得与rFSH组相似的妊娠结局,但费用更低,可考虑做为PCOS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联合阿司匹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促排卵周期的作用。方法:先前IVF促排卵周期中卵巢低反应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的基础上,联合用药组还加用GH和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作用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提高卵泡数(P(0.01)、获卵数(P(0.01)、MⅡ期卵母细胞数(P(0.01)、受精率(P(0.05);而优质胚胎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妊娠率提高不明显(P(0.05)。结论:IVF-ET的促排卵周期中,联合应用GH和阿司匹林可提高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卵泡数、获卵数及受精率。  相似文献   

15.
减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促超排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比较控制性促超排卵中减量与常规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 RHa)对于垂体降调节作用的效果。 方法 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98例应用常规剂量 Gn RHa 3 .75mg,减量组 93例应用 Gn RHa1 .2 5mg。两组患者在月经周期第 1 9~ 2 1天肌注不同剂量的 Gn RHa垂体降调节 ,下次月经周期的第 2日测血雌二醇 ( E2 )、卵泡刺激素 ( FSH)及黄体生成素 ( L H)水平 ,并进入促超排卵和体外受精程序 ,比较两组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 HMG)支数、取卵数、受精胚胎数、移植和冷冻胚胎数、生化妊娠率及药物费用。 结果 两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胚胎数、移植和冷冻胚胎数、妊娠率、血 E2 、FSH、L H水平无显著差异 ,HMG支数和药物费用有显著差异 ( P<0 .0 1 )。 结论 减量 Gn RH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垂体降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VF-ET治疗中GnRH激动剂方案促排卵的适宜获卵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患者(共9 188例)的临床资料,以获卵数不同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获卵1~3枚组、4~7枚组、8~13枚组、14~19枚组、≥20枚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胚胎发育情况,以及继续妊娠率、周期取消率等临床结局。结果各组患者随着年龄减少,获卵数、双原核(2PN)胚胎数、可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显著增加(P0.05)。获卵8~13枚组的继续妊娠率显著高于1~3枚组、4~7枚组(P0.05),且其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1~3枚组、14~19枚组及≥20枚组(P0.05);其OHSS率亦显著低于14~19枚组及≥20枚组,无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1~3枚组、4~7枚组(P均0.05)。结论在GnRH激动剂促排卵方案中,获卵数8~13枚时继续妊娠率较高,且周期取消率及OHSS发生率较低,是新鲜周期胚胎移植较适宜的获卵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泡输出率(FORT)结合体重指数(BMI)在评价辅助生殖患者助孕结局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IVF-ET治疗患者的4 865个周期病历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对比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LH比值、FORT、窦卵泡数(AFC)、Gn天数、Gn总量、成熟卵泡数(PFC)、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胚胎总数等指标;再按照FORT分为低、中、高三组,对比各组各项指标,对BMI与FORT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妊娠组的Gn总量显著低于未妊娠组[(2 155.39±890.62)IUvs.(2 400.22±1 049.87)IU](P0.05),而其AFC、PFC、FORT、获卵数、胚胎总数、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FORT低、中、高分组对比中,AFC、Gn总量随FORT值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PFC、获卵数、胚胎总数随FORT值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优质胚胎率在高、中、低FORT组分别为70.81%、67.20%和6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在高、中、低FORT组分别为55.20%、54.25%和4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正常BMI组相比,正常BMI组的Gn天数、Gn总量显著低于超重组(P0.05);正常BMI组的获卵数、胚胎总数、临床妊娠率均高于超重组(P0.05);FORT和BMI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FORT值可以对辅助生殖患者卵巢反应性、胚胎发育潜能起到预测作用;超重患者控制BMI至正常水平,可有效改善IVF/ICSI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长方案添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时机对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D)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就诊进行IVF-D助孕的371例不育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长方案进行控制性促排卵(COH),按照添加HMG时机分为两组:卵泡14mm时添加HMG为A组(227个周期),与rFSH同时添加HMG为B组(144个周期)。比较两组Gn总量及天数、HCG日E_2和P、获卵数、2PN率、成胚数、优胚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并以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B组相比,A组Gn总量和天数、HCG日的孕酮(P)水平以及优胚率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CG日E_2、获卵数、2PN率、成胚数、胚胎着床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B组,流产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岁的患者中,A组比B组的Gn总量和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的患者中,B组的优胚率比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方案促排卵于卵泡晚期添加HMG在不影响妊娠结局的情况下,可以减少Gn用量,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与激动剂(GnRH-a)分别用于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果,寻求更为适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①将GnRH-Ant组设为实验组(n=63),口服避孕药(OC)+GnRH-a减量组设为对照组(n=58),比较两组临床用药、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②同一患者先后分别采用GnRH-Ant及OC+GnRH-a减量方案进行自身对照(n=20),比较两组临床用药、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和移植胚胎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周期妊娠率无差异(37.29%vs35.29%,P>0.05);实验组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6.35%vs12.0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治疗天数[(9.65±1.60)dvs(19.05±3.94)d],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GnRH-a与GnRH-Ant的自身对照,两组Gn用量、获卵数和移植胚胎数无显著差异(P>0.05);GnRH-Ant组移植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GnRH-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38.09%vs17.64%,P>0.05);周期取消率低于GnRH-a组(0%vs15%),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治疗天数GnRH-a组明显高于GnRH-Ant组[(27.74±25.39)dvs(9.91±2.49)d],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IVF-ET,GnRH-Ant与GnRH-a减量方案相比,可以减少总的治疗时间,降低周期取消率。对于既往采用GnRH-a减量方案失败的患者,再次IVF-ET可以尝试采用GnRH-Ant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时差成像(time-lapse imaging,TLI)系统与常规胚胎培养的胚胎结局和临床妊娠结局,探讨基于TLI技术的胚胎优选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1月在我院行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610个周期患者资料。按胚胎培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培养组(n=543)和TLI组(n=67),常规培养组通过胚胎形态学评分优选胚胎,TLI组结合胚胎形态学和动力学方法优选胚胎。比较两组患者女方年龄、不孕年限、BMI、激素水平、胚胎结局、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临床资料;再将两组根据女方年龄、获卵数和可用胚胎数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和获卵数、正常受精数、可用胚胎数、囊胚形成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LI组的卵母细胞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组(37.15%vs.35.30%)(P<0.05)。进行新鲜周期移植的两组患者在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个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LI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较常规培养组略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TLI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较常规培养组均略有提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获卵数≥10个或D3可用胚胎数/移植个数>3时,TLI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较常规培养组均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LI系统可显著提高卵母细胞利用率,TLI优选模型是一种简单的胚胎优选方案;获卵数>10个或D3可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3时,TLI胚胎优选方案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较常规优选方案可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