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82例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患者均经内镜治疗成功,在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采用胆道内支架引流(ERBD)治疗25例,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140例,胆道金属支架引流(EMBD)治疗17例。治疗后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伍新民 《武警医学》1998,9(9):547-547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道梗阻(结石、蛔虫和胆管狭窄等)感染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骤、凶险,常伴中毒性休克,死亡率较高。我队自1989年7月~1997年8月共收治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5例,均经手术证实,除1例有“肾病综合征”病史,因感染不能...  相似文献   

3.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导致病人脓毒败血症和胆汁性腹膜炎,起病急,病情凶险,常继发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必须24小时内尽快手术。这种病人病情复杂危重,术中死亡率高,麻醉风险大。我院自2002年至今共行此例手术11例无一例因术中麻醉意外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临床常见的胆道急重病,胆道引流减压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报道12例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6.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内镜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雪琼  张静 《西南军医》2009,11(4):761-762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一种危重急症,大多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或多次行胆道手术。一旦遇此类病人,大都采用传统的经典式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甚至危及生命,医生治疗,护士护理均感到棘手。随着内镜技术不断推广,临床水平不断提高,急诊内镜胆道引流术(ERBD),乳头肌切开(EST)及取石术的应用,给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7.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导致病人脓毒败血症和胆汁性腹膜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继发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必须24小时内尽快手术。这种病人病情复杂危重,术中死亡率高,麻醉风险大。我院自1996年至今共行此例手术31例,无一例因术中麻醉意外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有效残胃癌患者病历资料48例,包括初发疾病为良性(21例,43.8%)和恶性(27例,56.2%);初次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BillrothⅠ式(11例,22.9%)、BillrothⅡ式(31例,64.6%)、Roux-en-Y(6例,12.5%).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43例,89.6%)、姑息性切除(5例,10.4%).组织学类型分为分化型(20例,41.7%)和未分化型(28例,58.3%).术后病理分期Ⅰ期(3例,6.2%)、Ⅱ期(8例,16.7%)、Ⅲ期(30例,62.5%)、Ⅳ期(7例,14.6%),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52.1%、18.8%.初发疾病的性质与两次手术时间间隔及初次消化道重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手术切除方式、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初发疾病的良恶性影响残胃癌的发病时间,而与年龄、性别、症状、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其预后无明显联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有较多并发症,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最常见,且死亡率极高[1].2004年12月-2008年9月我院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67例,现将并发ARF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最近收治一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致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患者,现报告如下: 刘××,男,60岁,住院号187250。因发热,上腹痛,皮肤巩嗅黄染5天入院。入院前B超诊断:1)胆总管下段梗阻,2)胆囊内多发性结石。查体:急性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Murphy’s征(+);血白细胞总数19.2×10~9/L,CPT355u,胆红质222.3umol/L。入院后经保守治疗,上腹痛逐渐缓解,16小时后出现胸闷,憋气,呼吸短促,23小时胸透:左胸腔外侧带包裹性积液,第二天胸片示:左胸大量积液,B超,CT示:肝左叶包膜下一约11×4.0cm的液性暗区;三天内行两次左胸穿,共抽  相似文献   

11.
38例老年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AOSC)是胆道外科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我院1993年6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老年梗阻性黄疸病人289例,其中38例(13.15%)出现AOSC的表现。现将该组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联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AOSC患者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梗阻部位后,行ENBD留置鼻胆管至梗阻上方,术后给予清热解毒、消炎利胆中药治疗。结果 65例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结论 ENBD合并清热解毒、消炎利胆中药治疗AOSC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丹参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参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机体一期术后肝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术后12h应用丹参治疗组,分别测定其手术前后外周血水平ALT、Tbil、肿瘤坏死因子(TNF)及透明酯酸(HA)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自术后48h始ALT、Tbil、TNF及H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丹参有利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9例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 79例患者均行PTCD,穿刺成功率100%,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75例患者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后3~7 d感染性休克症状消失,4例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上.75例患者中62例患者于病情稳定后根据梗阻原因行二期手术或双介入手术治疗,2例患者于病情稳定后拒绝二次手术治疗,11例患者不能二期手术或双介入手术带管生存,平均4.7个月.结论 对合并感染性休克的AOSC患者行急症PTCD治疗不仅可以快速退黄减压,降低病死率,而且可以改善休克症状,为二期手术或双介入手术治疗创造机会和条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UG-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术解除恶性胆道梗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治疗失败后,立即行UG-PTCD,将导丝沿肝内胆管、胆总管引入十二指肠。与ERCP对接后,行胆道支架植入或行梗阻物理因素解除。结果 10例均获得成功。UG-PTCD与ERCP对接获得成功后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主要并发症为发热、血清淀粉酶升高和短暂血性胆汁。结论 UG-PTCD与ERCP联合治疗是解决ERCP失败后的一种新探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明显提高ERCP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门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压迫阻塞胆道而导致的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引流是在X线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的穿刺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一种治疗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发现时多为中晚期,而且患者普遍年龄偏高,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肝功严重受损,多伴有肿瘤转移,不能行外科根治手术,故首选VFCD引流来减压、降黄、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所以,  相似文献   

17.
本组AOSC并发MSOF28例表明:①死亡率与器官衰竭数,尤其与合并有肺功能衰竭及并存其他原发疾病者等均密切相关。②在MSOF中,肝功受损25例中24例手术证实肝脏有明显炎症改变。肝功衰竭在MSOF常首先发生,并在疾病的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肝、肺、肾损害不可逆行改变之前及早胆道有效引流是阻断疾病恶化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8.
PTCD在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透皮经肝胆造影及引流术(PTCD)对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经CT,MRI和超声或活检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68~96岁,平均78.5岁),其中,胆管癌20例,胆囊癌8例,肝癌8例,肝转移瘤10例,以及胰头癌17例,均接受了PTCD,19例又经胆道内支架植入。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PTCD在所有患者中获得了技术成功。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诸如黄疸、发热、皮肤瘙痒等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STB)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本组患者中PTCD引起的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等,但这些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很快消失,未发生与该治疗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PTCD是姑息性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附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PTC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PTCD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黄疸症状得到改善。2周后TB均值由术前419.82umol/l降至233.3umol/l,方差分析,F=5.932,P<0.01。4例因胆道梗阻复杂或术后胆道感染,疗效不佳。结论:PTC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perCT技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p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中提高手术精确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恶性梗阻性黄疸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PTCD术中行XperCT检查;B组(45例),PTCD术中不行XperCT检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首次穿刺目标胆管成功率(术前拟穿刺的段级胆管)、成功规避重要器官率(包括肝内肿瘤)、穿刺次数及时间、暴露辐射剂量及术后并发症(出血、胆汁瘘、胰腺炎、感染等)。 结果两组均穿刺成功,首次穿刺目标胆管成功率:A组达到88%,B组51%,P<0.05有统计学意义;成功规避重要器官率,A组可95%规避,B组78%(1例穿刺肿瘤大出血死亡),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时间及次数,A组(14.02±3.23)s、(1.09±0.29)次,B组(63.20±6.22)s、(1.75±0.90)次。暴露辐射剂量A组(6.21±1.35)mGy、B组(21.33±7.38)mGy,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胆汁瘘、胰腺炎等),A组(0.07±0.26)例,B组(0.17±0.38)例,以上A组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XperCT在PTCD中加以应用可以弥补单一透视的不足,指导介入医师实施精确治疗,同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改善PTCD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