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总结63例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和顺行静脉造影了解下肢深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结果:63例中52例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例为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伴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留。结论:有效修复深静脉瓣膜功能,结扎和离断相应属支及交通支,阻断静脉的反流,纠正3个静脉系统及溃疡周围的血液滞留,是防治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下肢复发性静脉曲张性溃疡是大隐静脉剥脱术后数月至数年后发生的小腿皮肤溃疡,多见于足靴区。其原因涉及下肢深静脉及残余的交通支静脉与浅静脉功能不全,致局部静脉压增高而发病。我们以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endoscop—icperforatingveinsurgery,SEPS)联合小隐静脉主干剥脱的方法治疗16例(22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股静脉包瓣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二例齐广珍,施崇文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近几年才被认识和重视的疾病。大隐静脉曲张只是症状之一,传统的单纯大隐静脉剥脱术并不能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我科自1992年5月,对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例患...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0例(56条)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行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对术后溃疡愈合情况进行1~3年随访。 结果:55条下肢溃疡在10~49d内愈合,1条90d未愈,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随访1~3年,6个月后复发1例,抗炎换药后愈合。18个月后2条复发,再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 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复发性静脉溃疡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3例患者81条肢体入组,男性55例(60条肢体),女性18例(21条肢体),平均年龄52.6岁(31~73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因下肢静脉溃疡接受过一次或数次手术.溃疡复发距上次手术8~37个月,平均10.6个月;溃疡直径1.3~6.5 cm,平均3.7 cm.再次手术前多普勒超声发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57条肢体(70.4%),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肢体(46.9%),DVT后遗症16条肢体(19.8%),大隐静脉属支残留11条肢体(13.6%),大隐静脉主干再通或残留8例(9.9%).针对存在的病因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及属支结扎、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溃疡周边环形缝扎、曲张静脉环形缝扎加切除、深静脉瓣膜修复术以及穿着弹力袜等治疗措施.结果 随访3~60个月,平均37.3个月.3个月时溃疡平均直径明显缩小,6个月时溃疡完全愈合,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1年后3条肢体(3.7%)溃疡再次复发.结论 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隐静脉再通或属支残留是静脉性溃疡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冉次手术仍然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原因分析及再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复发性静脉溃疡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3例患者81条肢体入组,男性55例(60条肢体),女性18例(21条肢体),平均年龄52.6岁(31~73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因下肢静脉溃疡接受过一次或数次手术.溃疡复发距上次手术8~37个月,平均10.6个月;溃疡直径1.3~6.5 cm,平均3.7 cm.再次手术前多普勒超声发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57条肢体(70.4%),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肢体(46.9%),DVT后遗症16条肢体(19.8%),大隐静脉属支残留11条肢体(13.6%),大隐静脉主干再通或残留8例(9.9%).针对存在的病因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及属支结扎、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溃疡周边环形缝扎、曲张静脉环形缝扎加切除、深静脉瓣膜修复术以及穿着弹力袜等治疗措施.结果 随访3~60个月,平均37.3个月.3个月时溃疡平均直径明显缩小,6个月时溃疡完全愈合,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1年后3条肢体(3.7%)溃疡再次复发.结论 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隐静脉再通或属支残留是静脉性溃疡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冉次手术仍然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复发性静脉溃疡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3例患者81条肢体入组,男性55例(60条肢体),女性18例(21条肢体),平均年龄52.6岁(31~73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因下肢静脉溃疡接受过一次或数次手术.溃疡复发距上次手术8~37个月,平均10.6个月;溃疡直径1.3~6.5 cm,平均3.7 cm.再次手术前多普勒超声发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57条肢体(70.4%),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肢体(46.9%),DVT后遗症16条肢体(19.8%),大隐静脉属支残留11条肢体(13.6%),大隐静脉主干再通或残留8例(9.9%).针对存在的病因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及属支结扎、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溃疡周边环形缝扎、曲张静脉环形缝扎加切除、深静脉瓣膜修复术以及穿着弹力袜等治疗措施.结果 随访3~60个月,平均37.3个月.3个月时溃疡平均直径明显缩小,6个月时溃疡完全愈合,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1年后3条肢体(3.7%)溃疡再次复发.结论 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隐静脉再通或属支残留是静脉性溃疡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冉次手术仍然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常合并溃疡形成,较难愈合且易复发。我院自1995年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小腿溃疡52例行溃疡创面局部处理加蝮蛇抗栓酶静滴,同时行股静脉带戒、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的方法,优点及疗效。方法:在电视内镜下行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明显浅静脉曲张,交通支及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有静脉性溃疡,其中3例系术后复发性溃疡,行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小腿曲张浅静脉分段抽剥或结扎,同时行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对1例内踝部巨大溃疡者术后1周加做植皮。结果:术后浅静脉曲张消失,静脉性溃疡10天-30天,内愈合,无切口感染并发症,1例巨大溃疡植皮成功,创面术后18天愈合,结论: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治疗静脉性溃疡初步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静脉交通支离断(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联合静脉腔内激光(endovenouslaser treatment,EVLT)治疗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可行性。方法:彩超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合并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肢共82条,随机选择62条患肢行SEPS,联合大隐静脉EVLT为腔镜治疗组。20条患肢为对照组,行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结果:腔镜治疗组曲张静脉团块及下肢静脉血淤滞均消失,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随访6~12个月无复发。与对照组相比,缝合创口平均减少4.8个,住院时间平均缩短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EPS联合EVLT适于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患者创伤小,康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筋膜下内镜交通支静脉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4月为7例(8条肢体)下肢静脉性溃疡伴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大隐静脉剥脱术及SEPS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8条肢体)手术均获成功,曲张静脉团块消失,下肢静脉血淤滞得到解决,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术后随访1~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SEPS适于治疗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手术创伤小、安全、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探讨术中经大隐静脉行深静脉逆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经大隐静脉置造影导管,阻断股总静脉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观察深静脉瓣膜开放及返流程度,瓣膜功能及返流判定参考Kistner分级标准。本组178条肢体,返流0级35条(19.7%),Ⅰ级33条(18.5%),Ⅱ级59条(33.1%),Ⅲ级37条(20.8%),Ⅳ级14条(7.9%)。本组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其中15例一期股浅静脉瓣膜环型缩窄术。术中逆行造影能更好地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有助于明确是否需要同期瓣膜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13.
报道18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者,采用股浅,隐-股静脉瓣膜戴戒术,大隐静脉高位属支结扎、主干曲张静脉剥脱术,小腿局部曲张浅静脉间断缝扎技术治疗。随访4~2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皮炎明显好转。术后1~3角溃疡愈合。有3例作逆行 顺行静脉造影,显示1级瓣膜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下肢复发性静脉溃疡18例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晚期病变,其病因往往同时涉及下肢浅静脉、深静脉及交通静脉,单纯抽剥浅静脉往往不能奏效,容易导致溃疡再发。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对18例复发性静脉溃疡患者,进行了以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ubfa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vein surgery,SEPS)为主的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前复发性静脉瘀积性溃疡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复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伴有溃疡患者施行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结扎术,术后对溃疡愈合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29例溃疡短期内愈合,3例溃疡明显缩小.术后29例进行1年以上随访,其中21例得到3年以上随访:溃疡均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 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术安全有效,是治疗胫前复发性静脉瘀积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的治疗与术式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溃疡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术式改进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23例31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溃疡行自足端静脉起逆行分段结扎大隐静脉. 结果 23例均治愈,无并发症. 结论大隐静脉并发溃疡的病因以浅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反流及扩张为主, 治疗方式应以手术为主, 逆行手术方法较传统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11条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施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所有患肢都有明显静脉系统郁血的临床表现,如肿胀、顽固性溃疡等。其中3条肢体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史;4条曾施行大隐静脉剥脱术;6条曾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的方法、优点及疗效。 方法 在电视内镜下行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明显浅静脉曲张、交通支及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有静脉性溃疡 ,其中 3例系术后复发性溃疡 ,行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 ,小腿曲张浅静脉分段抽剥或结扎 ,同时行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 ,对 1例内踝部巨大溃疡者术后 1周加做植皮。 结果 术后浅静脉曲张消失 ,静脉性溃疡 10天~ 30天内愈合 ,无切口感染并发症 ,1例巨大溃疡植皮成功 ,创面术后 18天愈合。 结论 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初步效果满意 ,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Zhang H  Lü JJ  Zhang JW  Zh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21-1124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97例 (97侧肢体 )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 79例 ,B组 18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B组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 (A组P <0 0 1;B组P <0 0 5 )。A组中C5~C6者手术效果较C2 ~C4者好 ;两组C2 ~C4者比较 ,A组手术效果优于B组。术后A组中 6 7侧患肢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 ,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83 5 8% (5 6 /6 7) ,显效率为 4 1 79% (2 8/6 7) ;B组 12侧患肢股浅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33 33% ,两组有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术更有助于临床症状缓解和瓣膜形态功能的恢复。术前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宜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经彩超证实的18例(18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结果均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下肢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色素沉着明显减退,酸胀感消失,无一例形成血栓,术后复查彩超,深静脉通畅,无反流或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