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例换瓣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和单纯全麻(GA)两组。于术前、术后4 h、术后第1、3、7天取血浆测Cor、Glu浓度,并记录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GA组病人术后4 h,术后第1天血浆Co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EA组血浆Cor水平仅在术后4 h显著增高(P<0.05),但其术后4 h,术后第1天的血浆Cor水平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第1天,GEA组血浆Cor水平即恢复致术前水平,GA组至术后第3天才恢复致术前水平。两组病人Glu从术后4 h至第7天均高于麻醉前水平,GEA组升高的幅度小于GA组,在术后各时点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EA组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早于GA组(P<0.05),术后VAS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心脏换瓣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清醒与早拔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脏辦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浆皮质醇(Cor)、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心脏辦膜置换术病人20例,心功能Ⅱ级或Ⅲ级,射血分数〉0.4,随机分为2组(n=10):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的疼痛程度。于麻醉诱导前、术后4h和1、3、7d取外周血,测定血浆Cor、IFN-γ、IL-4的浓度。结果 血浆Cor浓度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A组术后4 h、1 d升高,GEA组术后4 h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术后4 h、1 d降低(P〈0.05)。血浆IFN-γ浓度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术后4 h和1、3 d均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术后1 d升高(P 〈0.05)。血浆IL-4浓度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A组术后4 h降低(P〈0.05)。IFN-γ/IL-4比值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术后4h、1d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术后1d升高(P〈 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可降低心脏辦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浆Cor水平,提高IFN-γ/IL-4比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单凭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病人的血糖、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差异。方法:将46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常规方法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B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分别在入室、插管时、切皮时、切皮后45min、拔管后四个时点记录血糖、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参数。结果:A组血糖在切皮后45min,拔管时均明显高于B组。A组、MAP、HR在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均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手术,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使病人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麻醉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癌手术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和单纯全麻(GA)围手术期血清儿茶酚胺和IL-6的变化,评价其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GEA和GA两组,于手术前、切皮后30min、120min、术后第1、3日晨采血测定血清儿茶酚胺和IL-6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人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儿茶酚胺总量(CA)切皮后30min升高,手术120min达高峰,术后第1日清晨依然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切皮30min、120min时,血清儿茶酚胺总量(CA)GA组比GEA组明显偏高(P〈0.05)。血清IL-6手术120min时达到高峰,术后第1日仍高于手术前(P〈0.05),但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引起的儿茶酚胺升高,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手术引起的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ASA Ⅰ-Ⅱ级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组)和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镇静强化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病人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和 B组术中血压比麻醉前均下降(P<0.05)。B组术中探查时病人血压较麻醉前显著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且术中知晓(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知晓率低、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观察全身麻醉下胃癌手术时加用硬膜外神经阻滞与否对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的影响。方法30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G+E(全麻+硬膜外)组和G(单纯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min、90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 h,测末梢血糖。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切皮前的血糖水平与麻醉前无明显变化,两组血糖水平自切皮后30 min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手术后12 h开始下降;G组自切皮后30 min至术后12 h血糖升高幅度均大于G+E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时单纯应用全麻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明显升高,而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Narcotrend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更安全合理的麻醉方式。方法 40例ASAⅡ~Ⅲ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A)和单纯全麻组(GA),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用药为舒芬太尼0.4μg/kg、顺苯磺阿曲库铵0.15 mg/kg、依托咪酯0.2 mg/kg,气管插管后微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间断静注顺苯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行Narcotrend监测并使Narcotrend分级(NTS)维持在D0~D2之间。EGA组全麻诱导前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试验剂量1.3%利多卡因3 ml,气管插管后硬膜外追加1.3%利多卡因6~8 ml,再以0.375%罗哌卡因5~8 ml/次维持硬膜外阻滞。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记录两组病人全麻维持用药量和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位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EGA组术中收缩压低于GA组(P<0.05);术中麻醉用药比较,EGA组丙泊酚及顺苯磺阿曲库铵用量少于GA组(P<0.05),EGA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1);恢复时间比较,EGA组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GA组(P<0.01);两组病人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病人恢复较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同时进行麻醉深度监测,有利于预防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胸部手术时细胞因子、粘膜内pH(pHi)、组织动脉CO2分层差P(t-a)CO2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并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对细胞因子和粘膜缺血的影响。方法 20例肺叶或肺叶局部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GEA组和单纯全麻(GA)组,于术前、切皮时、切皮后2h、4h、6h、术后第一、三日晨取血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及术前、切皮时、切皮后1h、2h、4h、6h的pHi、P(t-a)CO2值。结果 (1)丙组IL-6、IL-10手术开始后升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pHi呈降低趋势,组间无显著差异;P(t-a)CO2呈渐升高趋势,与pHi负相关(r=-0.318),P(t-a)-CO2在切皮后4h GEA组低于GA组(P<0.01)。(3)pHi与IL-6呈显著负相关(r=-0.252)。结论 (1)胸部手术引起细胞因子改变,并且不受硬膜外阻滞影响。(2)胸科手术导致胃肠道粘膜缺血,P(t-a)CO2可反映内脏组织灌流,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改善内脏组织灌流。(3)胃肠道粘膜缺血与细胞因子可能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针刺对老年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全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联合针刺组(B组),B组全麻诱导前先行针刺诱导,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麻醉前、切皮后和术毕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Glu)浓度。结果:A组气管插管后1min、切皮时、拔管毕的HR、MAP显著高于B组(P〈0.05),切皮后及术毕B组血清Cor、NE、E及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B组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减少,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全麻联合针刺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降低、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躁动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循环及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 ,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 (对照组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研究组 )。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 ,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 0 0 5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 1 5mg/kg、阿曲库铵 0 2mg/kg、琥珀胆碱 1 5mg/kg。研究组于诱导前取T9~ 10 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注入 2 %利多卡因 3~ 4ml,测定麻醉平面后给追加量 ,麻醉平面控制在T4平面以下。间断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并吸入 0 5 %~ 1%异氟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切皮后 10分钟、切皮后 1小时、术毕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 Ⅱ (A Ⅱ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浓度 ;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清皮质醇、A Ⅱ浓度在手术 1小时、术毕时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间血清IL 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术毕时H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中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和P<0 0 1)。 30例病人术毕血清IL 6浓度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 (r =0 5 7,P <0 0 5 )。研究组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例数低于对照组 ,而术中知晓例数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下胃癌根治术中血糖、部分糖代谢激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方法 30例选择性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G+E)和单纯全麻(G)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60、90、120、150和180min、拔管后10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结果 术中G+E组血糖升高迟于G组,但两组均于拔管后10min达高峰(P<0.01);整个术程血糖水平仅于切皮后60minG+3组低于G组(P<0.05)。血皮质醇升高G+E组也较G组迟,切皮后180min时两组均达高峰(P<0.01),拔管后10min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皮质醇升高幅度于切皮后30minG+3组比G组小(P<0.05);胰高血糖素和白细胞介素6在两组均于切皮后90min时明显升高,于拔管于10min时达高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中胰岛素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血糖与胰高血糖素和IL-6密切相关(r=0.72和0.63,P<0.01);白介素6与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44(P<0.05或0.01),与胰岛素变化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程早期的伤害性刺激消除效果比单纯全麻好,但术程后期均不能消除由IL-6等体液介质介导的应激性内分泌和代谢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2011年8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切皮、手术60min、拔管时分别测皮质醇、肾上二腺素、内皮素水平、MAP值及HR值。结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纰患者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皮质醇、肾上腺素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切皮时、手术60min及拔管时内皮素水甲、HR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拔管时MAP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O.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很好地调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对胸科手术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60例胸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GA组,n=30),实验组(GEA组,n=30).GA组行全麻+术后静脉镇痛;GEA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胸部或上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异氟醚吸入组 (Ⅰ组 )和异氟醚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组(Ⅱ组 ) ,利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法对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后、麻醉维持、切皮时及拔管时心率变异性 (HRV)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诱导后及麻醉维持时两组LF、LF/HF、TP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插管后、切皮时及拔管时 ,Ⅰ组LF、LF/HF及TP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Ⅱ组未见明显改变 ;组间比较显示 ,上述各指标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液动力学改变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显著降低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交感神经活性、交感 /迷走神经均衡性和自主神经总张力 ,并显著降低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利于机体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胸、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以探讨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状态。方法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病人2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2组: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L组,n=13,行腹部手术,T12-L1或T11,12硬膜外穿刺置管)、高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H组,n=12,行胸科手术,T6,7或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吸入60%N2O及异氟醚,维持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1.0 MAC。术前1 d、入室后、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复合全麻后即刻、拔管后及术后1、2 d观察HRV: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LF/HF)的变化。结果感觉阻滞平面稳定后,L组阻滞平面上界T8.8±2.0,H组T3.0±0.3。与入室后比较,两组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复合全麻后即刻、拔管后LF、HF及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1、2 d LF、HF降低,L组术后1 d LF、术后2 d LF/HF高于H组(P<0.05)。结论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病人围术期HRV无明显改变;术后高位硬膜外麻醉病人自主神经系统张力降低,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梗阻性黄疸手术中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全麻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基础上是复合低浓度小剂量硬膜外阻滞。记录入室后、插管时、术中、拔管时的HR、MAP,两组病人麻醉维持用药量及清醒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情况。结果复合组在插管拔管过程中HR、MAP均较全麻组低且平稳(P<0.05),全麻组拔管反应剧烈,在插管、拔管时各项指标与诱导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全麻组全麻用药芬太尼、异氟醚、维库溴铵等用药量均显著多于复合组(P<0.05)。复合组较全麻组清醒快,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发生躁动1例,显著低于全麻组的11例,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更加适合于梗阻性黄疸病人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4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 ,随机分单纯全麻 (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 (B)组 ,每组 2 7例。不同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两组术中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 ,切皮后 12 0min时均达高峰 ,B组低于A组 (P <0 0 5 )。术中血胰岛素水平亦呈上升趋势 ,肾上腺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MAP、HR于切皮后 4 5min及 6 0minA组显著升高 ,拔管时达高峰 ;同期B组无明显波动。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食管癌根治手术 ,应激反应小 ,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上腹部癌症手术病人循环、苏醒、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42例择期行胸、上腹部癌症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21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插管后、探查时、术中2 h、拔管后,SBP、DBP及HR的变化及全麻药用量,术毕观察苏醒时间及躁动情况。结果术中监测时段的SBP、DBP、HR、Ⅰ组均较Ⅱ组低且平衡,Ⅰ组插管后心率有减慢趋势,Ⅱ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Ⅰ组术中SBP、DBP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拔管后恢复到术前水平,Ⅱ组插管后DBP下降(P<0.05),但术中BP无明显改变,拔管后BP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Ⅰ组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苏醒时间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上腹部癌症手术病人循环状态稳定,应激反应小,是一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联素(ADP)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BMI 18.6~26.6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40例。PG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GA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即刻(T0)、诱导插管后(T1)、切皮后15min(T2)、拔管前即刻(T3)的HR和MA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于麻醉前即刻,切皮后15min、术后1和7d分别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清MMP-9、ADP浓度。采用MMSE于术前1d和术后7d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dPOCD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T4时G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T2-T4时PG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与麻醉前即刻比较,切皮后15min、术后1和7d两组血清MMP-9浓度明显升高(P0.05),AD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GA组比较,切皮后15min、术后1和7dPG组血清MMP-9浓度明显降低(P0.05),ADP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7dPG组发生POCD 4例(10.8%),明显低于GA组8例(22.2%)(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能改善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该麻醉方式同时也可抑制MMP-9和促进ADP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2018-05间行开胸手术的166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83例。A组施行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B组施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结果 (1)麻醉前(T0)时2组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2组MAP水平均较T0时降低,但A组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舒芬太尼用量及苯福林使用例数均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 h、6 h、12 h、24 h,2组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咳嗽状态下VAS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科手术镇痛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且胸段硬膜外阻滞在术后咳嗽状态下镇痛效果更佳,而椎旁神经阻滞在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及苯福林使用例数方面优势更明显,更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