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省内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1984年1~11月,我市经血清学检查(间接荧光试验)发现阳性的20例,其中3例医治无效死亡,病死率15%。因该病在我国有“北病南移”、疫区不断扩大、疫情持续上升,并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又因广州市过去甚少见此病,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  相似文献   

2.
3.
崔顺子  柳顺今 《吉林医学》1999,20(3):184-185
儿童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于1985年~1995年底共收治EHF1392例,其中14岁以下者40例,占2.87%。为了分析儿童EHF临床特点,在1352例中随机抽样50例成人EHF作为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儿童流行性出血热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EHF)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虽然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儿童并非罕见,近来儿童出血热有增加趋势,应引起临床注意,以免漏诊,误诊及迟诊。现就我院1988~1998年间共收治儿童流行性出血热3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岁1例,9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以中毒性休克、肾功能衰竭为典型表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病势严重,病死率较高,对广大劳动人民健康危害很大。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将从1971年8月到1973年末之间,我院收治病例中记载较完整的80例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辛颖军  李光超 《吉林医学》2010,(25):4356-4356
<正>儿童流行性出血热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以发热、出血现象和肾脏损伤为主的危重病,容易误诊。分为家鼠型和野鼠型,其中野鼠型死亡率较高为3%~5%,早期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尤为重要。本院自1998年6月~2010年2月共收治12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性74例,女46例,年龄4~14岁,平均9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精神、食纳差,头痛、腹痛、腰痛91例;5例呈肉眼血尿;面部潮红伴咽部皮肤出血点92例;面色苍白10例;球结膜充血渗出107例;腹痛伴  相似文献   

7.
<正> 儿童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与成人有所不同。现将我院1985年~1989年收治的33例儿童出血热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17例;年龄7岁以下4例,7~14岁29例;轻型6例,中型8例,重型15例,危重型3例。  相似文献   

8.
我市是湖北省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的重疫区。从1981年5月至1985年12月我县在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收治儿童出血热7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以往我地区尚未发现流行,近年来逐渐增多,仅1984年3~6月即收治40例,以5月份发病者最高(40.5%)。青壮年农民27~29岁最多(70%),全部病例均有发热,39℃以上者占94.8%,肝功能异常者(96.5%)不同程度的少尿或无尿(72.2%)出热血抗体检查24例中21例为阳性(87.5%)。本组40例除1例外地转来已有肾衰及腔道大出血死亡外,余39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自61年发病以来,疫区有扩大之势,病例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抓革命,促生产”的贯彻落实。为了提高治愈率,掌握防治本病的规律性,现将1971年收治的103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地区分布:103例中,我公社周围三个公社是历年发病率较高的老疫区,占87例,靠我公社的×县占16例。发病季节:每年10—12月为发病高峰,97例(94.17%)在此时发病。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以青壮年为多,在儿童较少见。我院1984年元月至1986年底共收治出血热1580例,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30例,占1.92%。与国内报道基本相符。其诊断标准以1981年全国出血热防治科研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本组轻型4例,中型18例,重型8例。本组儿童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 (EHF)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 ,近年灵宝市EHF发病率逐渐增长 ,现将本院 1998年 7月至 1999年 11月收治的临床诊断 2 2例EHF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2例 ;发病年龄 18岁~ 5 0岁 2 0例 ,5 0岁以上 2例 ;农民和矿区民工 2 1例 ,学生 1例。参照 1987年EHF防治方案[3] 分型标准 ,轻型 2例 ,中型 10例 ,重型 7例 ,危重型 3例。1 2 临床表现 病程中有典型临床 5期经过者 9例(4 0 % ) ,越期或叠期者 13例 (6 0 % )。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或…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治疗20例流行性出血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斌 《浙江医学》1999,21(12):726-727
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50%~60%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病死率远远大于其它各期。血液透析能帮助患者有效渡过这一难关。笔者1994年2月~1998年8月用血液透析法治疗EHF少尿期患者20例,并与1988年8月~1998年8月收治的未予血液透析治疗的42例EHF患者作对照,以观察血液透析治疗EHF的疗效,并试图找出早期采用透析的指征。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5年12月~1986年1月收治小儿流行性出血热(EHF)6例,均经特异血清学证实,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见附表)讨论本文儿童EHF六例,占同期EHF患者6.74%,均来自EHF流行区。临床上4例曾出现多尿期,且经EHF-Ab证实,滴度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本文20例,男15例、女5例.农民13例,农村学生5例,职工2例(常居住在当地农村).发病年龄在11~64岁之间,20~50岁之间14例.发热期入院者11例,低血压休克期入院者7例,少尿期入院者2例.临床分型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座谈会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标准,轻型4例,中型9例,重型5例,危重型2例.治疗方法一、降温:发热期病人,体温超过40℃者,用少量退热剂.40℃以下者,均用物理降温,如头枕冷水枕,温水或酒精擦浴等,尽量不用退热剂,以免出汗过多诱发休克.  相似文献   

16.
我科近四年来收治的16例出血热病人,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二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在16-62岁,病程3—12天,住院天数20-64天,轻型1例,中型2例,重型9例,危重型4例。治愈14例,死亡2例。护理体会一、发热潮主要是由于感染毒血症和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系统的损伤而引起的一秒列临床表现。一般多数病人起病急骤,烦躁、指妄、心慌、四肢厥冷继之高热,脉压差小,脉搏100次/分以上,尿量25毫升川、时。如护理不当易加重病情变化,导致休克,因此,此期病人,应严密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嘱病人绝对卧床休…  相似文献   

17.
夏开鸣 《右江医学》2000,28(2):83-84
对 2 6 5例重症流行性出血热 (EHF)回顾诊断 ,发现有 2 0例 ( 7.5 % )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结果 5例存活 ,6例死于呼吸衰竭 ,9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认为EHF并发ARDS的发病机理与EHF疾病本身密切相关 ,治疗应以针对原发病及纠正缺氧为关键 ,同时控制液体入量 ,酌情加用糖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8.
刘佩健 《吉林医学》2010,31(31):5692-5692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儿童罕见,我院自1996年~2009年共收治3例未成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冰  高学中 《中原医刊》1998,25(3):25-25
儿童流行性出血热54例分析王冰1高学中2我院1982~1996年共收治儿童流行性出血热54例。由于儿童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凶险,易于误诊。本文对其临床表现特点,早期诊断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2~14岁。发病...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治疗流行性出血热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