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复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法。膀胱全切术后无论应用肠道原位膀胱替代还是尿液皮肤转向,均有可能发生尿道移行细胞癌。为了及早发现和提高对其治疗效果,本文就有关尿道癌复发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有关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肿瘤常见的病理类型,其中膀胱上皮移行细胞癌约占90%~95%,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肾盂癌、输尿管癌)约占5%。双侧上尿路、膀胱全程出现移行细胞癌则较为少见,而肾结核同时合并双侧全程尿路移行细胞癌则更是罕见报道。我院于2011年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收治的1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结果:1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占同期352例膀胱肿瘤的5.1%。其中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3例(16.7%),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15例(83.3%),后者以鳞癌、腺癌及其与移行细胞癌混合癌为主,占73.3%,且临床分期T3期以上者亦占73.3%。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75%的病变局限于黏膜和固有层,临床分期属于T1期。其中10%的肿瘤病理分级属于G3级。把临床分期T1、病理分级G3的膀胱移行上皮癌统称为T1G3期膀胱癌。研究发现,T1G3期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比其他T1期肿瘤患者高出10倍,其生物学行为复杂、临床预后较差,临床诊治相对较为棘手。目前国际上对于这类疾病多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膀胱灌注BCG保留膀胱、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何时选择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何时选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作者在认真学习并总结国际上关于T1G3期膀胱癌最新治疗指南的基础上,对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理念及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供广大泌尿外科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氧化酶-2及其在膀胱肿瘤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0%以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超过70%浅表性膀胱癌治疗5年后复发,约30%进展为浸润性癌。现代研究发现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能通过诱导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刺激血管发生,抑制免疫,促进肿瘤发生。COX-2在膀胱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COX-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目前,COX-2作为膀胱肿瘤治疗靶点而得到临床广泛关注。本文就COX-2与膀胱肿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附12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少见,报告1951年1月~1996年3月收治的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128例,占同期1756例膀胱肿瘤的73%。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鳞癌、腺癌及其与移行细胞混合癌占844%。分析发现,此类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为主,T3期以上者占704%,治疗上以膀胱全切及部分切除术为主,1、3及5年生存率为786%、473%及298%,预后与肿瘤分期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中90%以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初诊时大部分是浅表性癌,术后高复发率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膀胱肿瘤的研究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阐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基因组杂交、流式或静态细胞DNA分析、多重连接探针扩增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以及膀胱移行细胞癌较常涉及的3、5、6、7、8、9、11、12、17号染色体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等方面的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与判断膀胱肿瘤预后的有关的非创伤性检查和分子标记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70%为浅表肿瘤,可行经尿道电切术(TURBt)治疗,但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高达70%,且有10%-20%的患者可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膀胱镜检查诊断和随访膀胱肿瘤虽然准确,但为有创检查,痛苦大,很多患者难以接受;因此选用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并且适合临床应用的肿瘤标记物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90%以上)是移行细胞癌,超过70%的移行细胞癌(TCC)在治疗后复发,复发肿瘤中约10%-15%出现恶性程度增加。如果能够明确引起膀胱癌复发的机制,预测膀胱癌复发,将会改进患者的治疗情况。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控制着细胞的增殖与命运。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疾病都与这个信号通路有关。当这个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时,会引起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Patched/hedgehog信号通路与膀胱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膀胱癌为男性泌尿系统发病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有超过12000名患者死于膀胱癌[1]。超过90%的膀胱癌为移行上皮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ncer,TCC),其他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临床上相对少见。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超过70%为浅表性膀胱癌,即肿瘤局限于黏膜层以内并未侵及膀胱肌层。浅表性膀胱癌在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相似文献   

11.
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9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总结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6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96例中移行细胞癌91例,WHO分级Ⅲ级39例、Ⅱ级51例、Ⅰ级1例;鳞癌3例;腺癌2例。肿瘤多发92例(移行细胞癌91例、腺癌1例),单发4例(鳞癌3例、腺癌1例)。TNM临床分期T2N0M088例,T3N0M06例,T3N1M0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对新膀胱功能、并发症、肿瘤控制和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9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9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出血150~1200ml,输血30例。病理分期T1N0M01例,T2N0M089例,T3aN0M、T3aN1M0和L3bN1M0各2例。随访5~58个月,平均31个月。无瘤生存94例,因肿瘤死亡2例。新膀胱白天控尿良好93例(97%),夜间控尿良好80例(83%)。剩余尿量0~80ml者87例,100~250ml者7例。主要并发症:切口裂开3例,二次缝合治愈;输尿管吻合151漏1例,再吻合后治愈;输尿管口狭窄2侧和输尿管口粘连4侧,经内镜下手术纠正;严重肠梗阻3例和慢性酸中毒低钾2例均经内科处理纠正。无严重远期并发症。结论 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满意,严重并发症少,新膀胱控尿良好,患者生活质量高,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是人类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其中大多数为膀胱移行细胞癌.P53基因是目前发现的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它在调节细胞周期、细胞转化、DNA复制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等细胞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突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进展、预后及对治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p53基因的功能,其突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简述了p53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表性膀胱癌的灌注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transient cell carcinoma,TCC)。初次就诊的患者中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transient cell carcinoma,STCC),包括Tis、Ta及T1,不论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都未侵及膀胱肌层。经尿道切除术或者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以切除原发肿瘤,但由于STCC的多中心性和多发性特点.复发率高达30%~85%,复发的患者中有30%~40%会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开始的膀胱内灌注治疗有效延缓或者阻止了肿瘤的复发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2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移行细胞癌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5例;临床分期:T1期10例,T2期9例,T3~T4期5例。后腹膜淋巴结清扫5例中3例发现有淋巴结癌转移。24例中有22例得到随诊,随诊时间2个月~7年,平均4年2个月。生存3年以上18例(75%),有8例术后2个月~3年膀胱内出现移行细胞癌,其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级5例,Ⅱ级3例,6例为输尿管下段肿瘤。1例7年中共复发5次。复发性肿瘤行TUR—BT或激光治疗,膀胱内多发性复发性肿瘤行全膀胱切除2例。T3~T4期5例,有3例获随诊,3年内死于远处肝、肺转移。结论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造影、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输尿管镜检查加活检是输尿管肿瘤诊断的最可靠依据。输尿管肿瘤预后、肿瘤的膀胱内复发、全身转移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肿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该肿瘤患的生存率。方法 结合献对1986—01/2001—10收治的2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占同期511例膀胱肿瘤的5.5%。其中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6例(21.4%),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22例(78.6%),后以腺磁、鳞磁及与移行细胞癌混合癌为主,占77.3%,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除及部分切除为主。其1,3、5a生存率分别为85.7%,52.4%,33.3%。结论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预后与其临床分期、治疗方式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保留膀胱手术后联合髂内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9年2月对46例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顺铂+吡喃阿霉素方案髂内动脉化疗进行治疗。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8(9~68)个月。33例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11例死于肿瘤转移,5年生存率为75.76%;29例保留膀胱生存,10例行挽救性全膀胱切除,其中全膀胱切除术后死亡4例,5年膀胱保存率为73.32%;其中33例T2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3.21%;5年膀胱保留率为81.82%。全部患者对动脉化疗耐受良好,无严重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结论:保留有功能的膀胱手术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早期浸润性膀胱癌(T2期)患者,是保留膀胱治疗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并发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945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2例(发生率为1.13%),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6.4 %(22/39).22例中肾乳头状腺癌、肾乳头状细胞癌、肾血管肉瘤各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6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7例,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膀胱恶性肿瘤4例(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3例、膀胱交界恶性肿瘤1例).22例中,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者17例,2例反复出现镜下血尿,只有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的发病年龄为(54.3±12.3)岁,诊断肿瘤的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53个月.10例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12例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肾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手术,15例肾孟、输尿管肿瘤患者接受患侧肾、输尿管切除并膀胱袖状切除,4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 随访2~97个月,死亡9例,死亡时间为肿瘤手术后6~97个月,死亡原因为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脑转移2例,肝转移2例,全身广泛转移3例.随访截止时存活13例,存活时间最长者为单纯膀胱肿瘤患者,存活92个月,存活超过4年者4例,存活超过1年者5例.结论 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肾移植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 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ZH2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RT-PCR、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作为阳性对照,检测EZH2基因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EJ、MGH-U1、BIU-87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ZH2基因表达情况.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浅性癌(Tis、Ta、T1)31例(68.9%),浸润性癌(T2~T4)14例(31.1%);病理分级G1 13例(28.9%),G2 21例(46.7%),G3 11例(24.4%). 结果 4种膀胱癌细胞株中均有EZH2基因表达.EZH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82.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8.3%,P<0.05),在表浅性膀胱癌中的表达率为74.2%,浸润性膀胱癌中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H2基因在G1,G2和G3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5%,85.7%和100.0%.随细胞分级程度升高.EZH2表达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ZH2基因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膀胱癌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多肿瘤抑制基因 - 1(MTS1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纯合子缺失情况 ,探讨 MTS1 纯合子缺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温州医学院手术切除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 35例 ,采用比较 PCR法检测其 MTS1 纯合子缺失情况。结果 :剔除 2例不可比标本 ,33例标本中 ,MTS1 纯合子缺失 6例 ,缺失率为 18.2 %。其中 级、 级、 级膀胱移行细胞癌 MTS1 纯合子缺失率分别为 18.2 % (2 / 11)、2 0 .0 % (3/ 15 )和 14.3% (1/ 7) ;Tis~ T1 期肿瘤和 T2 ~ T4期肿瘤 MTS1 纯合子缺失率分别为 2 2 .2 % (4 / 18)和 13.3% (2 / 15 ) ,各级和各期肿瘤的 MTS1 纯合子缺失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TS1 纯合子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起一定作用 ,但与肿瘤的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这一较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以肿瘤、癌、膀胱癌、鳞状细胞癌、膀胱造口术和脊髓损伤作为关键词或主题词于 PubMed 数据库检索关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章并加以分析.结果检索到1967年至2015年共89篇相关文章,其中29篇入选.涉及患者80例,患者诊断膀胱鳞癌时的平均年龄为55岁.留置导尿管持续时间为(23.9±10.3)年.留置导尿的主要原因是脊髓损伤(90%).与典型的移行细胞癌相比,通过膀胱镜或尿细胞学检查均仅能确定32.5%的肿瘤病变.膀胱鳞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84±23.97)个月,95%可信区间为37.01~130.9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67%,5年生存率为52%,10年生存率为40%.生存时间与疾病的分期、患者的年龄、留置导尿持续时间和治疗方式显著相关(P <0.05);存活时间最长的是分期为 T1~2、诊断膀胱癌时年龄≥50岁以及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和/或放射治疗的患者(P <0.05).多变量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留置导尿持续时间和治疗方案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P <0.05).结论长期留置导尿的膀胱鳞癌患者总体预后差,预后有赖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对高危患者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并随机活检,有望早期诊断长期留置导尿的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与辅助放射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