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者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时机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泌尿术后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泌尿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组为膀胱充盈、有强烈尿意时拔除尿管;乙组为在医生下达医嘱后不论膀胱是否充盈即拔除尿管;丙组为排空膀胱后拔除尿管;观察拔除尿管后三组患者的排尿情况。结果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膀胱区及尿道疼痛情况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甲组患者白行排尿成功率97%,乙组85%,丙组77%,甲组与乙组或丙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2)。结论膀胱充盈同时有强烈尿意时拔除留置尿管,患者首次排尿出现早,膀胱区、尿道疼痛明显减少,自行排尿成功率高,尿潴留的发生率减少,是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拔除留置尿管的时机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的时机。方法将100例留置尿管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为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50例在膀胱空虚时拔管,然后观察患者拔管后第一次排尿量、排尿是否通畅。结果2组排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拔除优越。  相似文献   

3.
宫外孕术后尿管拔除时机对膀胱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式宫外孕术后留置尿管拔除者的最佳时机。方法200例采用腹式宫外孕术后拔除尿管者,随机分为留置尿管自然排尿法(观察组)和传统放尿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第1次尿量、排尿成功率、拔除尿管时间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1次排尿量、自行排尿成功率、泌尿系感染率和拔除尿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尿管自然排尿法对于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拔尿管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拔尿管前夹闭尿管的方法拔除尿管;实验组拔管前不夹闭尿管,患者饮温开水500—1000ml后直接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有6例发生尿潴留,实验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38例自行排尿,5例经诱导排尿,无1例尿潴留发生。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饮温开水后直接拔除尿管的方法,可以防止术后患者膀胱挛缩引起的尿潴留,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间歇开放与持续开放对拔除导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留置尿管夹闭,每次间隔3~4 h或有尿意时开放排尿;对照组产妇留置尿管持续开放,比较两组产妇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尿潴留、尿痛的发生率3.3%、1.6%、3.3%、1.6%,明显低于对照组8.3%、5.0%、10.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后留置尿管夹闭,间歇性放尿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其排尿功能减弱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持续开放性放尿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尿管夹闭练习对输尿管弹道碎石术后拔除尿管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某院进行输尿管弹道碎石术治疗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进行尿管夹闭练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为(0.98±0.72)h、住院天数(9.9±6.5)d低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230.4±27.2)m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排尿成功率高达93.75%,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出现尿潴留、尿失禁以及排尿次数增多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管夹闭练习有利于输尿管弹道碎石术后拔除尿管后患者的正常排尿,降低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宫切除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24小时夹泵拔除尿管的适宜时机。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05年6月至10月行全宫切除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均于术后24小时夹泵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观察3组病人的排尿成功率、尿潴留、尿路感染率等情况。结果排尿成功率A组80%,B组97.5%,C组97。5%。尿潴留A组20%,B组2.5%,C组2。5%。尿路感染率A组2.5%,B组5%,C组20%。结论全宫切除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24小时夹泵,术后30小时夹闭尿管后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可提高排尿成功率,降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率的发生,是全宫切除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拔除尿管的适宜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留置气囊尿管的拔管方法。方法选择对照组和实验组138例患者分别用常规拔管法和改良拔管法进行拔除留置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及尿路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拔管方法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继发性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尿路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拔除尿管与排尿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4月在我院剖宫产的400例术后留置尿管的产妇分为二组,每组200例,其中观察组在拔除尿管后马上饮水200~400毫升,对照组在拔除尿管后不作任何处理,两者均在拔除术后镇痛泵及输液结束后拔除尿管,观察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及尿量,排尿是否需要诱导.结果 观察400例病人,其中200例为观察组,自然排尿的192例,成功率96%,需要诱导排尿8例,无1例需要药物诱导排尿;对照组200例,自然排尿154例,成功率77%,需要诱导排尿46例,药物诱导2例,重插尿管1例.观察组在拔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排尿畅顺.结论 拔除尿管时机选择在输液结束后及拔尿管后马上饮水可以加速尿液的生成,增加尿量,对缩短膀胱充盈时间、恢复排尿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缩短了拔尿管后的第1次排尿时间,从而减少因留置尿管引起的膀胱刺激征及泌尿系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0.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对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进腰椎手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促进患者自主排尿的成功,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100例腰椎术后清醒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病人在拔除尿管前先给予膀胱冲洗,待膀胱充盈后将其尿管拔除;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操作方法拔除尿管.结果 实验组有4 8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3 9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6,P<0.01).结论 对腰椎手术留置尿管的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除尿管,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自主排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开颅术后患者静脉输液中与输液后拔除留置导尿管的效果。方法将98例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输液中组49例和输液后组49例,统计2组患者拔除留置导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污染床单、尿常规检查阳性、输液针头脱出和担忧及肢体活动受限的例数。结果静脉输液后予拔除留置导尿管,患者产生排尿困难、污染床单和担忧及肢体活动受限的例数显著减少,2组产生尿潴留和尿常规检查阳性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开颅术后患者静脉输液后予拔除留置导尿管比输液中拔除尿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留置尿管最佳拔管时间。方法300例产妇随机分成三组,12小时拔出尿管组、18小时拔出尿管组与24小时拔出尿管组各100人,比较三组拔出尿管后排尿情况、尿潴留、尿常规阳性以及泌尿系统症状的发生率。结果12小时拔出尿管泌尿系症状少,感染机会小,但尿潴留的发生率高。18小时拔出尿管泌尿系症状少,感染机会小,且尿潴留的发生率低。24小时拔出尿管泌尿系症状多,感染机会大,但尿潴留的发生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产妇留置尿管最佳拔管时间为18小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镇痛期间拔除尿管对患者尿潴留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46例,其中实验组23例(留置镇痛泵期内拔除尿管),对照组23例(停用镇痛泵后拔除尿管).两组术后尿潴留率、尿路感染率、肺部感染率、伤口感染率及满意率等指标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尿潴留率(8.7%比4.3%)、肺部感染率(4.3%比8.7%)、伤口感染率(4.3%比1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实验组满意率78.3%高于对照组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早期拔除尿管是安全可行的,且能减轻留置尿管引起的不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金霉素眼膏作为润滑剂在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需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无菌石蜡油作为润滑剂,观察组在留置尿管时采用金霉素作为润滑剂,观察两组患者因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道刺激症状、菌尿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36 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尿路刺激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菌尿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金霉素眼膏作为留置尿管时的润滑剂,对减轻手术患者术前因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刺激症、尿路感染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地佐辛对全身麻醉术后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Catheter Related Badder Discomfort,CRBD)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全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需留置导尿管.按照是否预防性应用地佐辛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全麻诱导后插入导尿管.在手术结束前20 min,观察组患者取地佐辛0.1 mg/kg静脉推注,对照组患者则取0.9%氯化钠0.05 ml/kg静脉推注,对两组患者拔管后不同时间点膀胱刺激征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后不同时刻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全身麻醉留置导尿管患者,在手术结束前20 min给予患者地佐辛静推可有效降低CRBD的发生风险,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术后顺利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静脉输注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及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及针刺伤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x^2=4.296、29.126,P〈0.05)。结论消化道疾病患者静脉输注时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可以减少血液外渗和导管堵塞现象,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边莲加醋湿热外敷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用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留置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输注甘露醇前30min和输注后1h给予半边莲加醋湿热外敷。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和留置针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00,P<0.05),留置针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半边莲加醋湿热外敷能有效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预防导尿管置管者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60例行导尿管置管者均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另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2组护理干预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1、2、3周实验组尿路感染几率3.33%、10.00%、20.00%,均较常规组显著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导尿管置管患者尿路感染几率,推荐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孙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88-190
目的探讨对术后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的综合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4例术后老年男性留置尿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外科常规护理方法[1],治疗组采用综合整体护理。结果治疗组第一次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91%,泌尿系感染率9%,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整体留置尿管护理提高了患者自行排尿率,又减少了泌尿系感染的机会。适应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途径行BD留置针置管输注艾易舒(斑蝥钠维生素B6注射液)后对血管的影响,从而有利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静脉炎带来的痛苦。方法将76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颈外静脉BD留置针穿刺置管组(33)例和前臂静脉BD留置针穿刺置管组(4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艾易舒的输注速度、静脉炎的发生、BD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艾易舒的输注速度有差异(P<0.05),颈外组与前臂组发生静脉炎及BD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外静脉置管输注艾易舒优于前臂静脉置管,对要求较长时间输注艾易舒的患者,建议首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