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疗效,我科采用葛根素和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60例DPN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依据:(1)有感觉运动异常表现:如肢体麻木、针刺、灼热或踏棉感,感觉过敏,肢痛,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退或消失。(2)肌电图检查有神经传导速度减退。(3)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病变。60例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2岁,糖尿病病程4月 ̄1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d ̄10年。…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均可累及,而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病变发病率最高[1]。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呈电击样、烧灼样,静止时或夜间加剧,出现感觉麻木、迟钝或关节麻痹。糖尿病并发慢性神经病变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DPN以高血糖为始动因素外,遗传因素、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致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缺失。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导致手足感觉缺失、疼痛、麻木甚至截肢、死亡,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不明,尚无特效疗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应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炎症提取物(神经妥乐平)  相似文献   

4.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可达47%以上[1],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致残死亡。目前,DPN治疗方法很多,我们采用疏血通治疗DPN,并于治疗前后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以期用量化指标确定周围神经功能,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1997-07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病状,空腹血糖>7.0 mm o 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0 mm o l/L。(2)具有以下神经系统病变:四肢末梢有感觉异常和(或)感觉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麻木、疼痛、腱反射减弱…  相似文献   

5.
王金萍 《临床荟萃》2007,22(10):745-74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以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为主要特征,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致残.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我院内分泌科应用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100%。钱肇仁等将DN分为三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植物神经系统病变。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两侧肢体(至少双下肢)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障碍,如麻木(或四肢发凉,末端有束缚感或手套袜套感)、刺痛、烧灼感等;时有自发疼痛、腿痉挛痛、温觉减退,触觉异常;手或足的肌肉麻痹无力及骨间肌萎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电生理检查可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近年来,人们对于DPN的临床及机理研究不断深入,现将近年来对于DPN的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1], 糖尿病诊断后的十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临床表现有局部神经病变,弥漫性多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多以持续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应用临床治疗DPN以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发病率30%~90%[1],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损害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早期肢端浅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触电样感,并伴有疼痛、痛觉过敏;后期感觉丧失,可伴运动神经受累,此时出现肌力减退、手足小肌群萎  相似文献   

9.
穆媛  宋春青  庄映辉 《临床荟萃》2011,26(13):1166-116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表现为感觉障碍、感觉过敏、肢体疼痛,重者感觉减退甚至消失,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者会发生足溃疡、坏死甚至截肢[1].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50%~80%,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我院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80例住院的糖尿病性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用一般全身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效果欠佳时经山莨菪碱(654-2)股动脉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80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所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且具有下肢皮肤麻木、蚁走感、发凉,针刺痛、烧灼样疼痛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DPN病变累及周围神经,导致感觉丧失,肌力减弱。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电生理检查已可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以后者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不同,DPN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有报道可达60%以上[1],且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临床上以肢体麻木疼痛、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减退、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为特征。自发性疼痛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根据肌电图中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评估糖尿病周神经病变情况,分为DPN组73例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41例,分别就其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足部踝肱指数、感觉阈值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DPN 组年龄、病程、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均高于NDPN组(P<0.05),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NDPN组(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足部感觉振动阈值高于NDPN组(P<0.05)。结果表明,高龄、病程长、高HbA1c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发生与年龄、病程、HbA1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的慢性并发症,常见临床表现为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等症状,以双下肢多见。我科自2000年6月采用糖尿病治疗仪进行穴位刺激治疗DPN,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5.
张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76-237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DPN病变累及周围神经,导致感觉丧失,肌力减弱。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电生理检查已可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NT)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34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非DPN组)、3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30例健康体健者(对照组)血浆NT、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肌电图测定胫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1)非DPN组与DPN组血浆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DPN组较非DPN组也降低(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与NCV、HbAlc、病程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89,r=-0.829,r=-0.825,P<0.001).(3)回归分析显示NCV、HbA1c、病程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血浆NT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君雅  王殿坤  田文忠 《临床荟萃》2012,27(15):1347-1349
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其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慢性感觉运动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约50%的糖尿病患者罹患此并发症,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类  相似文献   

18.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给予前列地尔(10—20滋g,加入0.9%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注射,疗程2—4周)治疗。结果:四肢麻木、肢体自发痛、感觉减退、怕冷、怕热、双足蚁行感、脚踏海绵感与溃疡均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是91.8%,94.4%,87.5%,91.3%,75%,88.9%,63.6%和90%。患者在治疗前MCV和SCV均有降低,经过治疗后,MCV和SCV有一定改善(P<0.05)。治疗前发现有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粗糙不光滑、斑块形成、血栓、管腔不规则狭窄甚至闭塞。治疗后发现,血管内径与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下肢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对DPN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联合甲钴铵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予以常规饮食、运动、诺和灵30R分次皮下注射及甲钴铵1000 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1月为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 治疗后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及腓浅神经的SCV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胰岛素联合甲钴铵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147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观察组(有周围神经病变组)83例和对照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64例。选择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查体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胫后神经及腓总神经的D1、D2、CSA数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观察组D1、D2、CSA数值均大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腓总神经CSA与感觉传导速度、波幅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潜伏期及糖尿病病程呈显著正相关(P0.01)。运用高频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病变检查,可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变部位,为DPN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