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开腹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住院并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手术至随访截止时预后情况,并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指标,以及术前外周血单核细胞(M)、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统计比较患者贫血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上述指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截至2021年12月,70例患者中预后不良患者20例(28.57%),预后良好患者50例(71.43%)。预后不良组年龄≥55岁、FIGO分期>Ⅱ期、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M、N、NLR、MLR及贫血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L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2.
杨莹  李明  王媛  卢云 《中国医药导报》2022,(32):100-103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子宫全切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其分为未发生组和发生组,分析子宫内膜癌子宫全切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中,9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8.18%。两组体重指数、盆腔手术史、既往痛经史、盆腔粘连、阿片类应用、手术方式、术后血钾、盆腔感染、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盆腔粘连(OR=2.630,95%CI:1.175~5.886)、阿片类应用(OR=2.396,95%CI:1.397~4.108)、术后血钾(OR=2.373,95%CI:1.183~4.758)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全切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盆腔粘连、阿片类应用及术后血钾水平为导致肠梗阻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重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同时,降低肠梗阻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袁吉钊  江露  邓艳  王卉 《重庆医学》2005,34(9):1439-1439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B超、诊刮及宫腔镜在妇科疾病筛选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早期内膜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多.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少,与开腹手术比较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等优点[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 腹腔镜手术成为我科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术式.但同开腹手术一样, 腹腔镜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也有术后发热、尿潴留、淋巴囊肿、盆腔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有关护理特点及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机器人腹腔镜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为术后预防淋巴囊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8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行机器人腹腔镜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术后发生淋巴囊肿75例(淋巴囊肿组),未发生淋巴囊肿163例(非淋巴囊肿组),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为31.5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FIGO分期、引流方式、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化疗和(或)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引流方式、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化疗和(或)放疗是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术后淋巴囊肿的预测模型为Logit(P)=-2.578+1.035X1+1.759X2-0.264X3+1.952X4+2.041X5+1.528X6。模型预测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908~0.984),灵敏度为91.20%,特异度为87.40%。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x2=8.312(P>0.05)。结论 FIGO分期、引流方式、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化疗和(或)放疗是EC患者机器人腹腔镜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有效评估术后淋巴囊肿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程峰  陈鑫  方晨燕  孙海燕 《浙江医学》2020,42(23):2529-253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20例。回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520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6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脉管瘤栓、宫颈间质受侵、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及CA125水平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宫颈间质受侵、CA125升高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不高,可不常规行淋巴结切除,但存在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宫颈间质受侵、CA125升高这些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淋巴结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本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2.537,P=0.023)、住院时间(OR=5.208,P=0.003)、抗生素使用(OR=2.234,P=0.028)、术中出血量(OR=1.005,P=0.000)、合并高血压(OR=2.013,P=0.015)、感染并发部位(OR=2.711,P=0.013)是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掌握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医生在手术时良好地控制各项并发症诱发危险因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的研究对象一共是 90 例,全部属于手术治疗后行放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两年时间的随访观察,采取超声检查预后效果,对于影响到子宫内膜癌患者放疗后两年总生存率、2 年无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在治疗以后,对 90 例患者实施两年时间的随访,死亡患者一共是 8 例,得到了 91.11%的两年总生存率,以及 75.56%的两年无病生存率。 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两年总生存率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就是肌层浸润≥1/2、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P<0.05。 同时对两年无病生存率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就是年龄>60 岁、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 以及淋巴结转移,P<0.05。 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需要积极的分析,做好必要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霞  张为远  代荫梅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1128-1131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与内外源性雌激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限定这些危险因素可为子宫内膜癌的预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晚期子宫内膜癌51例,其中单纯手术组21例、手术 放疗组30例,比较两组的5年生存率及局部和远处复发率。结果Ⅲ、Ⅳ期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4%和37.5%、0/1和1/5,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2%和50.0%(P<0.05)、0/1和3/5(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7.6%和31.3%(P>0.05)、1/1和2/5(P>0.05)。结论术后辅助盆腔放疗可以降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局部复发率,但不能降低远处转移率,因此不能改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入住我院的49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探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15/49).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3~4级、APACHE-Ⅲ评分者>14分、闭袢性结肠梗阻及合并肠穿孔或肠浆膜撕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肠梗阻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较高,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而言,应该注意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加强监护,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鼻咽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鼻咽喉科患者,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有1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对这些患者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分析,从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感染并发部位、抗生素使用、高血压;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和单因素分析结果相符.结论:这些分析结果可为鼻咽喉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控制好这些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供一定依据,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围手术期22个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共98例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3.6%。单因素分析并发症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参数,结果发现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评级为C级、术中出血量>2 L、输液总量>10 L、术后前3 d补液至少1 d液体平衡≤-500 mL、低蛋白血症、输注血制品>4 L、重症监护室(ICU)留观时间≥5 d及术后前3 d补液至少2 d液体平衡≤-500 mL共8项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术后肺部并发症作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输注血制品>4 L、ICU留观时间≥5 d及术后前3 d至少有2 d的液体平衡≤-500 mL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蛋白血症、术中输注血制品>4 L及ICU留观时间≥5 d是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前改善低蛋白血症,术中控制输注血液制品量,减少ICU留观时间及术后尽早实现液体出人量的负平衡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邵雨萍  吴芳 《当代医学》2022,(15):106-10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癌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排尿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排尿量时间、膀胱充盈感时间、残余尿量≤100 ml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性欲、性唤醒、润滑度、性高潮、性满意度和性交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效果更佳,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促进术后排尿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国人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3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对并发症进行分级和分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13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术患者术后共118例(37.7%)出现159例次19种早期并发症,重度术后早期并发症占22.9%,死亡4例占总并发症的3.4%(4/118),死亡率为1.3%。并发症中术后不全性肠梗阻出现最多(27例次,17.0%),分类分析显示生殖泌尿系统相关并发症比例最高(59例次,37.1%)。回归分析示年龄(P=0.014)和ASA分级(P=0.019)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而尿流重建方式并不影响术后早期并发症。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重度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ASA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63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统计分析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的早期并发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对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0.49%(66/163)患者出现并发症,按Clavien分级包括I级30.30%(20/66),Ⅱ级46.97%(31/66),Ⅲ级15.15%(10/66),Ⅳ级6.06%(4/66),Ⅴ级1.52%(1/66)。并发症中以不全性肠梗阻发生率最高,为21.21%(14/66),根据并发症类型分析,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为43.94%(29/6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0.000)、ASA分级(P=0.018)、手术时间(P=0.007)、术中输血量(P=0.009)、糖尿病(P=0.019)与早期并发症显著相关。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患者较易引起一系列的早期并发症,但并发症严重程度相对集中于轻度,重度并发症发生率低。年龄、ASA分级、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及糖尿病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这提示临床应从以上方面入手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在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随机实验法,根据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分析后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对照组;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案干预实验组。结果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恢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比较大,存在临床上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各项临床恢复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总结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变量分析得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手术时间(≥6 h)、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为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是影响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失血量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尽量纠正上述异常、减少术中失血有可能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性激素治疗的参与,使我们重新认识围绝经期功血和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治疗,寻找相关的危险因子,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诊刮.方法:选择绝经妇女45例和未绝经妇女182例,发病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经量多、高血压、糖尿病、激素替代(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乳腺癌术后用药、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OS)、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观察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研究其与异常子宫内膜的相关性.结果: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当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厚度≥7mm,与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有相关性,P=0.02;绝经后内膜厚度≥9 mm时有相关性P<0.009,其余指标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厚度<5 mm,可以不做诊刮;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厚度<7mm,完全不需要诊刮,内膜厚度<9mm,可以先选择正规激素治疗,治疗无效再诊刮.大约1/3患者免除刮宫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器官及生育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2例,保留器官及生育功能并内服中药促进排卵及促进生育的情况。结果 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保留子宫3例,保留附件4例,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7例,行盆腹腔淋巴结切除8例。结论对于年轻的患者,在严格掌握指征的条件下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器官及生育功能并内服中药促进排卵及促进生育是可行的,并且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