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某燃煤电厂的职业卫生现状,确定其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按规范标准检测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浓度(强度),并对粉尘、噪声、毒物作业进行分级。结果粉尘、毒物分级均为0级;噪声作业0级占25.81%,Ⅰ级岗位占35.48%,Ⅱ级岗位占38.71%。粉尘点合格率(短时间浓度超标)与危害分级两者出现不符的情况下,以粉尘职业危害分级结果确定危害程度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对某水泥厂的生料、熟料及成品等 10个作业岗位进行调查 ,结果有 5 0 %的岗位粉尘作业危害程度为Ⅲ级或Ⅳ级 ,且确诊为水泥尘肺的病例有 73 33 %的患者是在Ⅲ级和Ⅳ级粉尘作业岗位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琳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5):602-603
目的了解徐州铁路管内所有单位固定作业场所有害作业情况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方法 对2013年徐州铁路管内所有单位全部固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情况、监测等资料进行分析,并按相关有害作业分级标准对其有害作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 徐州铁路10单位有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种类分3类5种,虽种类不多。34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危害程度分IV级,包括0级6个占17.65%,I级26个占76.47%. III级1个占2.94%.IV级1个占2.94%,其中①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体力劳动强度分III级,其中I级26个占76.47%,II级6个占18.18%,III级2个占6.06%;②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分II级,其中0级2个,占14.29%;I级13个,占86.67%;③物理因素作业危害分IV级,其中0级2个,占11.76%;I级13个,占76.47%;III级1个,占5.88%;IV级1个,占5.88%;④化学因素作业危害程度分I级,其中I级2个占100%。结论强化有害作业分级管理,加强0级保护,注重I-IV级治理,改善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珠三角某市五金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和健康监护情况,为制订相应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珠三角某市50家五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五金业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职业病危害较为显著,合格率分别仅为50.4%、76.2%、75.0%、87.0%。50家企业的危害分级中,化学物Ⅲ级危害占7.2%,粉尘Ⅲ级危害占7.8%;噪声危害分级以Ⅲ级为主,占36.0%,Ⅳ级占2%。职业健康检查共5 965人,未见异常占23.2%,发现疑似尘肺病7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3例,疑似电光性眼炎2例;职业禁忌证140例,禁忌证检出率为2.3%。 结论 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是该市五金业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疑似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是主要的疑似职业病,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重点危害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柳钢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订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提出科学依据.[方法]对柳钢各二级单位2004~2005年职业病危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统计,39个二级单位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有6 992人.占企业职工总数(1.4 万人)的49.94%,其中4 048人接触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中2种以上.车间检测合格率,2004年粉尘为77.65%,噪声为51.35%,有毒有害气体为95.79%,高温分级中1级42点、Ⅱ级45点、Ⅲ级21点、Ⅳ级4点;2005年粉尘为76.28%.噪声为64.62%,有毒有害气体为100.00%.高温分级I级61点、Ⅱ级49点、Ⅲ级14点、Ⅳ级4点.[结论]2004~2005年柳钢职业病危害较严重,噪声的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6.
某石化公司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尚朝 《职业与健康》2005,21(5):743-744
目的探讨某石化扩建工程能否达到预期的职业病危害控制目标.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GBZ 2002-1)的规定采用类 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扩建工程存在H2S、 HN2、苯等9种有毒因素和粉尘、噪声、高温等有害因素.接毒作业岗位全部属0级"安全 作业";粉尘作业岗位4个0级"安全作业",4个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噪声作业岗位14个0级"安全作业",7个Ⅰ级"轻度危害"作业;高温作业分级都在Ⅰ级以下.结论该扩建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调查分析评价,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防 措施合理有效,只要严格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三同时",工程投产后将能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测定的45个粉尘作业岗位中,有15个无明显粉尘作业危害(即0级,占33.3%),其余30个(占66.7%)均存在不同程度粉尘作业危害(Ⅰ级25个、Ⅱ级3个、Ⅲ级2个)。结果表明,GB5817-86能反映和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系统粉尘作业的危害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粉尘控制效果评价的可操作方法。方法运用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控制效果分级等指标,对粉尘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建设项目作业场所粉尘控制效果等级。结果运用这一方法,对某煤矿建设项目粉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回采工、掘井工接触粉尘的危害程度为Ⅲ级,井下皮带巡检工、皮带司机Ⅱ级;52处作业场所有12处按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为Ⅱ级,占总数的23.1%;15处为Ⅰ级,占28.8%;25处为0级,占48.1%。对照控制效果分级,25处控制效果为达标,15处为超标,12处为严重超标,即27处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粉尘定量评价方法可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南省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现况,1994~1995年对全省2391家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其中20种粉尘与毒物的4040个作业场所进行了危害程度的分级核定。结果显示:Ⅰ级危害场所占总数的60.22%、Ⅱ级占33.37%、Ⅲ级占6.41%。苯、铅、锰、矽尘、煤尘和水泥尘等6种有害因素作业场所占总数的83.45%,Ⅲ级危害场所主要集中于矽尘和煤尘的作业场所。煤炭、轻工、机械、化工、建材、冶金和其它等7种行业的尘毒作业场所占总数的78.09%,其它22种行业只占21.91%。煤炭行业的Ⅲ级危害场所占Ⅲ级场所总数的45.56%。煤炭、建材的Ⅱ、Ⅲ级危害场所之和超过其I级场所数。有害作业场所以地市属和区县属企业较多(占总数79.60%),其Ⅱ、Ⅲ级危害场所占该等级场所的80%以上。表明目前湖南省工业企业职业危害仍十分严重,上述6种尘毒、7种行业和地市、区县属企业是今后职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乳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的方法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生产性噪声。9个粉尘作业岗位中有4个作业岗位的超限倍数超标,最大值为5.69。108个噪声测定点中有12个不合格,合格率为88.9%。化学有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轻,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仍需加强职工的职业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