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可靠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家兔模型,探讨股骨头坏死中血管内皮因子与和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模型组用静脉注射脂多糖加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造成股骨头坏死,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在造模第4、8和12周时,处死动物模型,通过对坏死股骨头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cl-2的表达。结果随着造模时间段的推移,股骨头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cl-2基因在各个组的表达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脂多糖所构建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股骨头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cl-2基因表达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正>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多发于3050岁中青年人,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多认为与外伤、类固醇激素、系统性红斑狼疮、乙醇、凝血障碍疾病、低脂血症、髋关节手术、股骨头内血供障碍、甚至基因多样性等危险因子有关[1]。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一种优于其他微创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痛苦小的治疗方法。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已证实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第1、3周马血清10ml/kg耳缘静脉注射,于第5周腹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7.5mg/kg,1次/d,连续3d;空白组,第1、3周生理盐水10ml/kg兔耳缘静脉注射,于第5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次/d,连续3d。治疗组于第6周行MSC移植。第10周测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兔血清VEGF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偏高(P〈0.01)。结论MSC移植使兔SANFH模型血清VEGF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肾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亚  王晓东  刘新晖  王明海  张锡庆 《江苏医药》2006,32(8):740-742,i0001
目的 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兔肾血管内皮细胞(MVECs)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获得纯度较高的肾血管球,0.5%胶原酶Ⅳ37℃消化15~20min,离心沉淀获取血管内皮细胞,分加与不加VEGF培养。对培养的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常规形态,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浆Weibel-Palade小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CD34及CD44的表达。结果加VEGF的MVECs原代3d铺满瓶底,3~4d传一代;不加VEGF的MVECs原代7~12d铺满瓶底,7~8d传一代。鉴定时两种培养的MVECs表达是一致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铺满瓶底时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免疫组化法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浆中的Weibel-Palade小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CD34表达阳性,CD44阴性。结论VEGF对MVECs体外培养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坏死股骨头进行转化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检验,更深入地掌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进展规律,更深入地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集3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股骨头作为标本,1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作为试验组,15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将标本送实验室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验,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结果 对照组坏死区及其周围区域均有转化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因子的阳性表达,本实验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表达最少,对照组表达居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周围区表达最多。结论 1转化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周围区的表达明显增强,说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周围区局部有良好的修复力,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新骨的形成以及肉芽组织与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有关。2转化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表达不足,与坏死骨修复的失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说明该区缺少修复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钻孔减压治疗股骨头Ⅰ、Ⅱ期坏死。方法 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左侧14例,右侧10例,双侧6例。年龄47~64岁,平均52岁。结果治疗前MRI测股骨头坏死面积Ficat-ArletⅠ期、Ⅱ期病例,分别平均为27.8%、46.8%,总平均为45.1%;治疗后6个月Ficat-Arlet I期、Ⅱ期病例,分别平均为6.7%、16.6%,总平均为17.3%。二者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钻孔减压治疗股骨头Ⅰ、Ⅱ坏死效果理想且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内应力对转染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方法设计制作能骨内加压的空心螺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转染VEGF基因,20只实验犬通过手术截断股骨颈方法造模,根据术后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四组:A组(单纯空心螺钉固定);B组(空心螺钉加人工骨填塞);C组(空心螺钉加复合转染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骨填塞);D组(空心螺钉加复合转染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骨填塞,同时加压)。造模20周后,行大体观察、X线及组织学、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骨修复效果。结果通过手术方式成功制作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在造模20周后,D组血管计数和VEGF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血管计数和VEGF的蛋白含量高于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于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A组和B组血管计数和VEGF蛋白水平远低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管计数和VEGF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内加压能显著提高转染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再血管化,适当的应力刺激有利于骨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0只20月龄的雌性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只,麻醉下制作左股骨骨折模型,术后实验组每隔1d注射1次雌激素,分别于1、2、3、4周取骨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利用骨矿分析仪测定骨痂的密度。结果 VEGF在骨折部位被多种细胞表达,且成骨细胞最明显,其表达强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3周左右达到高峰,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更明显,实验组骨痂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激素可促进成骨细胞VEGF的表达,VEGF是雌激素调节骨代谢的机制之一,可促进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张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486-486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了解其在原发性肝癌表达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所收治的肝癌患者9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样本。采用ELISA法对血清当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VEGF和TNF-α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有合并肝炎患者显著高于无合并肝炎患者,发生癌细胞转移患者显著高于未发生癌细胞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癌表达中有重要意义,可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判断患者病情和转移情况,应该在今后临床工作当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阳  李兵 《哈尔滨医药》2006,26(5):73-7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类能够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特异性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的血管生长调控因子。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增加细胞质钙离子浓度;增加血管渗透性,改变细胞外基质,促进血管生成,其中一些因子还在淋巴管生成中起作用。本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特征、生物学作用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6例64髋,应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系统,选用D20探头,压力:2.0~4.0 bar,频率:10~15 Hz,手持压力中-重,对股骨头坏死区进行冲击治疗4000~5000次,每1周治疗1次,共治疗9次。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rris评分、影像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VAS为(7.4±1.5)分,Harris评分为(46.5±9.4)分,经冲击波治疗后1个月VAS为(2.1±0.6)分、治疗后3个月VAS为(1.9±0.4)分、治疗后6个月VAS为(1.6±0.3)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83.7±14.4)分、治疗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84.4±13.5)分、治疗后6个月(85.4±11.7)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经6个月治疗,复查骨盆X线片或双髋关节MRI,36例64髋,共治愈18髋,显效19髋,有效19髋,无效8髋;不同分期与临床疗效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情越重,疗效越差。结论放散式冲击波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组(A组)和局封组(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A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B组(P<0.05)。与治疗后1周相比,A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降低(P<0.05),而B组VAS 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临床有效率高于B组(85.71% vs .57.14%)(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无需麻醉、非侵入性和疗效持久可靠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切口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髓芯减压,病变部位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松质骨粒填塞病灶清除区,腓骨干植骨予以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16例(21髋)。结果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2例,疼痛消失,不需服用镇痛药,关节活动度良好;良2例,疼痛明显减轻偶尔服用镇痛药;可1例,有改善,疼痛并伴有跛行,需经常服用镇痛药;差1例,术后1年股骨头出现明显塌陷,疼痛重,不能行走,行人工关节置换。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78分提高到术后的91分。结论小切口髓芯减压植骨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作用确切,能够有效恢复股骨头的骨性力学结构,延缓或防止股骨头塌陷,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影像表现,探讨其早期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影像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其中13例X线平片检查,19例CT检查,13例MRI检查。结果30例中双侧发病24例,单侧发病6例。X线表现:13例中阳性表现7例(阳性率54%),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及囊变,股骨头碎裂变形5例,关节半脱位3例。CT表现:19例中14例坏死征象明显(阳性率74%),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地图征”、囊性变、碎裂,关节半脱位3例,关节囊积液8例。MR表现:13例均有阳性表现(阳性率100%),关节囊不同程度积液9例,“双线征”5例。绪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较X线平片和CT敏感,是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 3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及Ⅹ线资料.结果 骨折Garden分型:Ⅰ型18例(1.3%),Ⅱ型494例(35.7%),Ⅲ型720例(52.0%),Ⅳ型152例(11.0%).发生股骨头坏死114例(8.2%),绝大多数在骨折后3年内发现,股骨头晚期塌陷55例(4.0%).骨折GardenⅠ-Ⅳ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分别为0%、5.9%、9.6%、10.5%,晚期塌陷率分别为0%、1.6%、5.1%、6.6%.4组年龄(<20岁、20~40岁、40~60岁、>60岁)的坏死率和晚期塌陷率分别为48.4%、15.6%、10.5%、3.8%和14.5%、8.2%、6.1%、2.0%,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和年龄是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晚期塌陷的主要危险因素,Garden Ⅲ、Ⅳ型和青少年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6.
朱虹  蔡丽萍 《江西医药》2013,48(4):308-3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标本40例为研究组(盆腔外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25例,其中同期在位内膜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VEGF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中的表达,研究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子宫内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1)盆腔外异位病灶中VEGF表达高于卵巢异位内膜(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2)卵巢异位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05);(3)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增生期与分泌期VE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血管生成,利于种植及生长,可能成为内异症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何冬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34-135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首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碎石前、碎石中的血压、心率、疼痛和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血压、心率、疼痛与焦虑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作为术中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术中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使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与卵巢癌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VEGF-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用CD34标记血管,人工计数MVD,分析VEGF-A与MVD及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腹腔积液癌细胞阳性检出率、年龄的关系。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阳性组的MVD显著高于VEGF-A蛋白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EGF-A与临床分期、腹腔积液癌细胞阳性检出率、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检测VEGF-A有助于了解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卵巢癌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薰香疗法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 将80例首次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外辅以薰香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P〈0.01),循环系统较稳定,波动少(P〈0.05),辅助用药的使用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薰香疗法有利于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