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药大血藤的酚性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大血藤干燥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IR,MS,1H NMR,13C NMR,2DNMR)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大血藤的藤茎中分得10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香草酸)-6-(3″,5″-二-O-甲基-没食子酰基)-β-D-葡糖苷(I)、(-)-表儿茶素(II)、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III)、3-O-咖啡酰奎宁酸(IV)、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V)、罗布麻宁(VI)、香草酸(VII)、原儿茶酸(VIII)、3,4-二羟基-苯乙醇(IX)、4-羟基-苯乙醇(X)。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I和VIII~X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栾树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离鉴定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种子的化学成分。 方法:分别用石油醚回流提取和95% EtOH浸提, 硅胶柱色谱分离, IR,MS,UV,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结构。 结果: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为3/-O-十四烷酰基-1-腈基-2-甲基-1,2-丙烯(1), 3-O-二十碳-14,15-烯酰基-1-腈基-2-甲基-1,2-丙烯(2), 3-O-二十碳-14,15-烯酰基-4-O-十八烷酰基-1-腈基-2-氧代亚甲基-1,2-丙烯(3), 3-O-(6′-亚油酰基-葡萄糖)-β-谷甾醇(4), 1-O-β-D-葡萄糖-2-O-油酸-3-O-十六烷酸甘油酯(5), 1-O-十六烷酸甘油酯(6), 14,15-二十碳烯酸(7),三油酸甘油酯(8)。 结论:1~3为新化合物, 4~8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并归属其波谱信号。  相似文献   

3.
香榧假种皮中的木脂素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香榧假种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自85%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木脂素化合物,应用光谱技术(IR,EI-MS,1HNMR,13CNMR,DEPT,2D-NMR),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3个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I),二氢脱水二聚松柏醇(II),(7,8-cis-8,8′-trans)-2′,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III)。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III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对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IR,UV,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得8个黄酮醇苷类成分:槲皮素-3-O-β-D-葡糖苷(1),山奈酚-3-O-β-D-葡糖苷(2),芦丁(3),山奈酚-3-O-D-芸香糖苷(4),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6),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7),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8)。结论 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升麻地上部分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为开发中药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地上部分资源,从中寻找新的天然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8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升麻三萜皂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乙酰升麻醇-3-O-α-L-阿拉伯糖苷(1),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2),25-脱水升麻醇-3-O-β-D-木糖苷(3),升麻醇-3-O-α-L-阿拉伯糖苷(4),升麻醇-3-O-β-D-木糖苷(5)。结论1为新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玄参的脂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中药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脂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等色谱方法对玄参乙醚可溶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共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2-O-阿魏酰基-α-L-鼠李糖(I),3-O-乙酰基-2-O-对羟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II),肉桂酸(III),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IV),对甲氧基肉桂酸(V),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VI),5-羟甲基糠醛(VII),熊果酸(VIII),β-谷甾醇(IX),β-谷甾醇葡糖苷(X)。结论:化合物I,I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V,V,VII,VI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玄参脂溶性部位含有较多的酚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天师栗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中药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寻找新的有效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光谱技术(IR,EIMS,FABMS,1HNMR,13CNMR,1H-1H COSY,13C-1H COSY)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天师栗的95%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和己烷部分共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天师酸(1),富马酸(2),乙酰谷氨酸(3),β-谷甾醇-3-O-葡糖苷(4),β-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和3是从本科植物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8.
虎眼万年青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栽培于长白山区的虎眼万年青Ornithogalum caudatum Ait全草的化学成分。 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用ESIMS,IR,1HNMR,13CNMR,DEPT,1H-1H COSY, 1H-13C COSY, HMBC和NOESY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虎眼万年青全草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25S, 23S, 24S)-螺甾-Δ5(6)-烯-1β, 3β,23,24-四醇-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 [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I),另外2个已知化合物为海柯皂苷元-3-O-{β- 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II)和β-谷甾醇(III)。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虎眼万年青苷A,化合物II和III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桉叶苷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垂枝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var. pendula Blak. et Jacob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IR, MS, 1HNMR, 13CNMR(DEPT), 1H-1H COSY, 13C-1H COSY, COLOC和X-射线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三十烷醇(I),β-谷甾醇(II),对羟基苯甲酸(III), 胡萝卜苷(IV), 5,7-二羟基-2-甲基-苯骈吡喃酮-7-O-β-D-{6-O-[4R-(1-甲基-1-羟基)-乙基环己-1-烯]-甲酰基}-吡喃葡糖(V)。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V为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桉叶苷(camaldulenside)。  相似文献   

10.
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晓  彭树林  王明奎  丁立生 《药学学报》1999,34(11):835-838
目的:对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MS,1HNMR,13CNMR(DEPT) ,1H 1HCOSY 谱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7 个化合物:杨梅树皮素(1),杨梅树皮苷(2) ,槲皮素(3),柽柳素(4) ,豆甾醇(5) ,仙客来D-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 →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 和珍珠菜苷(7) 。结论:化合物7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 和6 为首次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鸡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鸡蛋参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果。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为蒲公英萜酮(taraxerone)(1),蒲公英萜醇(taraxerol)(2),莽草酸(shikimic acid)(3),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4),豆甾醇(Stigmasterol)(5),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植物 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连钱草地上全草进一步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法分离连钱草中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光谱分析法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从连钱草全草中又得到9个化合物,即连钱草酮(1)、6R,9R-3-氧代-α-紫罗兰醇(2)、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3)、催吐萝芙叶醇(4)、可乐苏酸(5)、槲皮素(6)、豆甾烯醇(7)、肉豆蔻酸(8)和正三十烷醇(9)。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菱叶紫菊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属植物菱叶紫菊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IR,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菱叶紫菊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紫菊内酯A(1)、紫菊内酯D(2)、austricin(3)、jacquilenin(4)、3β,14-dihydroxy-11β,13-dihydrocostunolide(5)、对羟基苯乙酸(6)、木犀草素-7-葡糖苷(7)和胡萝卜苷(8)。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穿龙薯蓣Dioscorea ni pponica Makin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5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纤细皂苷(1)、薯蓣皂苷(2)、伪原薯蓣皂苷(3)、甲基原纤细皂苷(4)、原薯蓣皂苷(5).结论 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穿龙薯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亮叶杨桐的三萜皂苷类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亮叶杨桐(Adinandra nitida Merr. ex Li)叶的化学成分,亮叶杨桐叶的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ODS柱色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1H NMR、 13C NMR、 HR-ESI-MS)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2α,3α,19α-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 (1)、 arjunetin (2)、 sericoside (3)、 glucosyl tormentate (4)、 nigaichigoside F1 (5)和arjunglucoside I (6)。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红树植物卵叶海桑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24R-环氧达玛烷-3β,25-二醇(ocotillol,1)、熊果酸(2)、白桦脂醇(3)、羽扇豆醇(4)、1β-羟基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谷甾-4-烯-3-酮(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多茎委陵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药用植物资源。方法对多茎委陵菜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水及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梯度洗脱和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槲皮素(quercetin,3)、2-吡咯酮(2-pyrrolidone,4)、2,4-二羰基氢氮杂卓(1H-azepine-2,4(3H,5H)-dione,dihydro,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多茎委陵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鹰爪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鹰爪Artabotrys hexapetalus (L.f.)Bhandar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鹰爪种子分得4种木脂素:异洋商陆素A(isoamericaninA,1)、异洋商陆醇A(isoamericaninolA,2)、洋商陆素B(americaninB,3)、鹰爪木脂醇(artabotrycinol,4),以及(R)-鹰爪三醇[(R)-artabotriol,5]、棕榈酸(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等。结论鹰爪木脂醇(4)和鹰爪三醇(5)为新化合物,其余3种木脂素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9.
红花锦鸡儿地上部分抗HIV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抗HIV作用的药用成分。在抗HIV生物活性指导下,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红花锦鸡儿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myricetin(1),mearnsetin(2),对羟基桂皮酸(3),cararosinol A(4),cararosinol B(5),并推测了cararosinol B与该植物中发现的另一白藜芦醇四聚体kobophenol A的转化关系。化合物4和5为新的白藜芦醇四聚体,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上述化合物体外均无明显的抑制HIV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楞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土家族民间药物四楞麻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经各种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为:6″-syringyl-sesamoside (1),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decaffeoylverbascoside,2),calcelarioside B (3),类叶升麻苷(verbascoside,4),异类叶升麻苷(isoverbascoside,5),alyssonoside (6),sesamoside (7),山栀苷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8),8-乙酰山栀苷甲酯(8-acetyl-shanzhiside methyl ester,9),7-epiphlomiol (10)。其中化合物6″-syringyl-sesamoside (1)为新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