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以及以往运用较为广泛的兰州会议这三个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异同。方法 :对 1997年至 2 0 0 0年体检发现空腹血糖 (FPG)≥ 6 .1mmol/L和部分空腹血糖正常者共2 34例 ,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按WHO、ADA以及兰州会议诊断标准划分不同的血糖水平人群 ,并比较分析人群分布异同 ,同时对各诊断标准划分的糖尿病人群的FPG、餐后 2h血糖 (PG2h)的频数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WHO与兰州会议标准诊断糖尿病 (DM )人群的分布频数几乎一样 ,FPG≥ 7.0mmol/L者近 6 5 % ,而FPG≥ 7.8mmol/L者仅占 45 %。兰州会议标准诊断DM组PG2h≥ 11.1mmol/L者占 85 %以上 ,ADA标准诊断DM组PG2h≥ 11.1mmol/L者在 75 %以上。与WHO标准比较 ,兰州会议标准组的符合率正常人群 10 0 %、DM 87.5 % ,而ADA标准组的符合率NGT6 4.71%、DM 80 %。与ADA标准比较 ,兰州会议标准组的符合率NGT6 2 .0 7%、DM 6 2 .5 0 % ;WHO标准组的符合率NGT5 6 .41% ,DM 6 2 .75 %。兰州会议标准组的NGT无一例被WHO或ADA标准诊为DM ,以WHO、ADA标准诊断的NGT或正常人群正常空腹血糖 (NFG)者各有 8例被对方诊断为DM ,占该人群的 10 %~ 12 %。结论 :诊断DM时将FPG的标准由原≥ 7.8mmol/L降至≥ 7.0mmol/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方法 对为明确DM诊断而初次就诊的高危人群739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其空腹血糖(FPG)和服用75 g葡萄糖2h后血糖(2 h PG),同时测定HbAlc,根据WHO(1999年)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进行分组,研究人群糖耐量正常(NGT) 61例,空腹血糖受损(IFG) 46例,糖耐量减低(IGT) 84例,糖调节受损(IGR) 130例,糖尿病(DM) 548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HbAl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切点.结果 NGT组的HbA1c为(5.7±0.6)%,DM组为(9.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P<0.01);如以FPG≥7.0 mmol/L,或以2 hPG≥11.1 mmol/L,或以FPG≥7.0 mmol/L且2 hPG≥11.1mmol/L,或以FPG≥7.0 mmol/L或2 hPG≥11.1 mmol/L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HbAlc切点均为6.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1,0.980,0.990和0.973.结论 高危人群糖尿病诊断的HbAlc切点为6.5%,HbAlc不适用于糖调节受损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诊断1疾病诊断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凡具有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而甜,形体渐见消瘦等症状即可诊断。1.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凡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①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②  相似文献   

4.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在我院集体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986例(除外已经诊断糖尿病者和其他影响HbA1c检测结果因素者),全部检查HbAlc及空腹血糖,HbA1c≥6.5%的318例和空腹血糖(FPG)≥6.1 mmol/L的616例(其中FPG≥7.0 mmol/L者262例),择日再行血糖水平检测或75%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两次检测结果诊断或排除糖尿病。结果进一步检测HbAlc≥6.5%组诊断糖尿病276例,FPG≥6.1 mmol/L组诊断糖尿病311例(其中FPG≥7.0 mmol/L组216例)。以HbA1c≥6.5%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98.4%;FPG≥7.0 mmol/L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为69.5%,特异性为98.3%;以HbA1c≥6.5%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漏诊率(11.3%),明显低于以FPG≥7.0 mmol/L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漏诊率(30.5%)。结论 HbA1c水平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或提供进一步检查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是指血糖水平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的代谢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如空腹血糖(FPG)≥6.1mmol/L,且7.0mmol/L,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负荷后2h血糖(2hPG)7.8mmol/L即为IFG;如FPG7.0mmol/L、OGTT负荷后2hPG≥7.8mmol/L且11.1mmol/L者为IGT,两者合称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两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1]。目前国内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2]。如何降低此类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黄振国  刘品力  扬晓光 《临床荟萃》2003,18(22):1285-1286
1997年以前国际通用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下称旧标准 )。 10多年来国际上许多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空腹血糖 (FBG) 7.0mmol/L时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FBG 7.0mmol/L所代表的高血糖程度与餐后 2小时 (2hBG) 11.1mmol/L所代表的高血糖程度近似 ,即FBG 7.0mmol/L与 2hBG 11.1mmol/L两截割点较能一致反映有相似程度的糖尿病发病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1,2 ] 。因此 ,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的专家们建议将 1980年WHO标准中FBG≥7.8mmol/L下调为FBG≥ 7.0mmol/L ,引起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新诊断标准中以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g/L)取代FPG≥7.8mmol/L(≥1.40 g/L)这一变动是否符合本地区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内分泌门诊438例检查血糖的患者用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后,利用2种不同的诊断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检出DM患者159例,其中男83例,女76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FPG≥7.8 mmol/L和FPG≥7.0 mmol/L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FPG≥7.8 mmol/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和99%;而FPG≥7.0 mmol/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和97%。结论FPG≥7.0 mmol/L因其特异性达97%,而敏感性又高于FPG≥7.8mmol/L,适合于本地区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糖耐量低减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即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之间即为糖耐量低减。因为糖耐量试验是空腹进行的,先抽血做空腹血糖测定,然后在5min内服溶于300mL水中的75g葡萄糖粉,然后在服糖后0.5h、1h、2h分别抽血化验血糖值。如果服葡萄糖2h血糖≥3.9mmol/L,而<7.8mmol/L为葡萄糖耐量正常,如果≥7.8mmol/L但<11.1mmol/L,为葡萄糖耐量低减。此时如加以注意,有可能回到高危人群中去,否则将发展为糖尿病。1定期体检很多人以为每年体检,检验血糖(空腹血糖)即能发现糖尿病。其实有相…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调节异常的现代认识与干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平  彭雁  徐保真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057-1058
葡萄糖调节异常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正常血糖调节状态发展成糖尿病的一种临床前的中间状态。在人群中 ,IGR 可表现为糖耐量异常 (impaired glucosetolerance,IGT)和空腹血糖受损 (im 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或二者并存。 IGT是指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后 ,2小时测血浆葡萄糖为 7.8~ 11.0 mmol/ L。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在保留 IGT诊断标准的基础上 ,将糖尿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诊断标准降低为≥ 7mmol/ L,并提出空腹血糖 6 .1mm ol/ L~ 7.0 m mol/ L为 IFG。随着糖尿病研究的深入 …  相似文献   

10.
WHO(1985)DM诊断标准和ADA(1997)DM诊断标准在糖尿病学界广泛应用并深入讨论研究后,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发布了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WHO(1999)DM诊断标准推荐了血浆葡萄糖浓度:空腹≥7.0mmol/L;或者服葡萄糖后2 h≥11.10 mmol/L 2个临界值[1]  相似文献   

11.
血糖值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当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11.0 mmol/L,即达到现行糖尿病诊断标准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才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水平。然而大血管病变则不同,在糖耐量低减(IGT)阶段,即空腹血糖<7.0 mmol/L而OGTT 2 h血糖介于7.8和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筛查对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糖尿病筛查的特定人群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筛选出糖尿病风险患者。结果 350例患者检测出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者共有47例,占全部筛查人群的13.43%;检测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者共有44例,占全部筛查人群的12.57%;检测出空腹血糖含量≥7.0 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6.5%者共68例,占全部筛查人群的19.43%;空腹血糖单项测定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单项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测定结果与两个单项测定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6,6.1225,P0.05)。结论采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筛查糖尿病,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筛查率,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并发肺内感染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柏月平 《临床荟萃》2001,16(23):1095-1096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内感染 ,而感染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我院于 1993年 10月至 2 0 0 1年 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 35 9例 ,其中并发肺内感染者 6 4例 ,占 17.8%。现作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1995年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FBG)≥ 7.0 mmol/ L和 (或 )餐后 2小时血糖 (BG2小时 )≥ 11.1mmol/ L,对可疑患者做 OGTT或 BG2小时。肺内感染的诊断依据以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痰菌检查、血象及其他相关检查来确定。1.2 一般资料  35 9例糖尿病患者中 ,1型糖尿病 6例 ,占…  相似文献   

14.
1997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并随后被WHO接受的糖尿病诊断新标准中,将空腹血糖(FBG)的医学决定水平由原标准的≥7 8mmol L降低为≥7 0mmol L ,不再推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作为实验室诊断标准,但仍保留2hOGTT或餐后2h(PG2h)血糖≥11 1mmol L为诊断标准[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 2 0 0 0年)有保留地接受了这一新的诊断标准,因认为OGTT有较好的灵敏度所以仍保留OGTT作为诊断标准[2 ] 。为验证FBG≥7 0mmol L对糖尿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我们根据1999年1月至2 0 0 1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916例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史>10年,其中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mmol/L者35例,为第1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mmol/L者38例,为第2组;检测2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第2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第1组[(287.80±35.60)vs(162.50±20.30)mg/24h,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大于空腹血糖,积极控制餐后血糖,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空腹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空腹血糖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4组:正常组FBG<5.6mmol/L;轻度升高组5.6mmol/L≤FBG<7.0mmol/L;中度升高组7.0mmol/L≤FBG<9.0mmol/L;重度升高组FBG≥9.0mmol/L。对比分析各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并发症情况及病死率。结果当FBG≥7.0mmol/L时,CK-MB峰值、并发症情况及病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腹血糖升高提示非糖尿病患者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估时已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而空腹血糖≥7.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200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2种降糖药物(不包括噻唑烷二酮类),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肝肾功能正常.接受盐酸吡格列酮(卡司平)治疗,从15 mg/d开始,每月复查空腹微机血糖,若≥7.0 mmol/L,增加15 mg/d,若空腹微机血糖<7.0 mmol/L则维持原剂量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入组的57例2型糖尿痛患者观察12周,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A1c有下降趋势,剔除了因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的影响因素后,HbA1c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2)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TC和LDL-C有轻度升高,TG、HDL-C变化不大.(3)不良反应有心功能不全(1例)、下肢水肿(1例)、低血糖症(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磺脲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糖尿病和糖代谢受损的敏感性并与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方法对40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时检测FBG和HbA1c,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A1组:FBG<6.1 mmol/L,计336例,A2组:FBG 6.1-6.9 mmol/L,45例,A3组FBG≥7.0 mmol/L,19例。结果 (1)400例人群中,HbA1c≥6.0%,88例,异常率为22.0%;FBG≥6.1mmol/L,54例,异常率13.5.%,HbA1c的异常率高于FBG,P<0.05。(2)A1组HbA1c>≥6.0%,29例,占8.6%;A2组HbA1c≥6.0%,41例,占91.1%;A3组HbA1c≥6.0%,18例,占94.7%;(3)400例人群中,HbA1c≥6.0%或FBG≥6.1mmol/L,93例,异常率23.3%%。结论 HbA1c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异常的敏感性高于空腹血糖,两者联合检查有助发现更多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院2001-03~2003-03经脑CT和(或)MRI证实的糖尿病并发脑卒中6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据空腹血糖水平将68例分为3组.A组:血糖≤10 mmol/L,B组10 mmol/L<血糖<16.7 mmol/L,C组血糖≥16.7 mmol/L.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其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3型,按照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为痊愈、有效、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20.
微量元素铬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中华 《临床荟萃》2003,18(22):1304-1304
铬是正常糖代谢和脂代谢必需的营养物质。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铬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研究表明补铬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和胆固醇均有好处[1]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微量元素铬对 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2年 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6 0例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2 0 0 0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1个月 ,空腹血糖≥ 7.0mmol/L ,或餐后 2小时血糖≥ 11.1mmol/L ,无肝、肾疾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30例 ,其中男 15例 ,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