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两者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癌中VEGF、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蛋白在对照组和乳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 (3/45)和90.2%(83/92),且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3/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9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5)和92.4% (85/92),而且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4/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MMP-9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两者可能在乳腺癌的远处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在颅内恶性肿瘤不同病变时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石蜡包埋组织(其中103例颅内恶性肿瘤组织,90例同组行手术切除的正常颅内组织)构建组织微阵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VEGF-C和VEGF-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颅内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6%,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33%;颅内肿瘤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96%,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6.31%,观察组中VEGF-C,D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GF-C蛋白在肿瘤分期、是否发生淋巴转移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肿瘤大小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 >0.05);VEGF-D蛋白与肿瘤分期、是否发生淋巴转移及肿瘤大小不同种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C和VEGF-D蛋白在颅内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TNM分期、转移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PV16/18蛋白表达与新疆维、汉民族头颈部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汉族和维吾尔族头颈鳞癌患者各30例癌组织中HPV16/18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汉族人群组织中HPV16/18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维族(70.0% VS 37.7%,P <0.05).维族头颈鳞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18蛋白表达情况与吸烟史、肿瘤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 <0.05).汉族患者表达与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维族头颈鳞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HPV16/18蛋白表达情况有关均(P<0.05).汉族患者的预后与吸烟史、淋巴结转移和HPV16/18蛋白表达情况有关(均P<0.05).[结论]HPV16/18蛋白表达与新疆维、汉民族头颈部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舌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α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舌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la)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舌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舌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89% vs 54%,P〈o.05),深层浸润组高于浅层浸润组(P〈0.05),与舌鳞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HIF-1α的高表达可能与微环境缺氧有关,亦可能与舌鳞癌的癌变及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肿瘤组织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5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KGF、KGFR及CD34的蛋白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KGF及其KGFR蛋白表达定位于胞浆和胞膜;56例食管鳞癌中KGF和K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64.3%;且均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KGF/KGFR在食管鳞癌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蛋白和环氧化酶(COX-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中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NCH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39/68)和0(0/30)(x2=28.579,P<0.001);COX-2蛋白在官颈鳞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58/68)和0(0/30)(x2=62.691,P<0.001).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x2=9.954,P<0.05),且随着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升高,PINCH蛋白表达率逐渐升高(x2=6.332,P<0.05);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x2=4.221、x2=6.076,P均<0.05);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PINCH蛋白与COX-2蛋白的表达有关联(C=0.299,P<0.05).结论 PINCH及COX-2蛋白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相关,二者在子宫颈鳞癌中表达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蛋白和环氧化酶(COX-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中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NCH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39/68)和0(0/30)(x2=28.579,P<0.001);COX-2蛋白在官颈鳞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58/68)和0(0/30)(x2=62.691,P<0.001).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x2=9.954,P<0.05),且随着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升高,PINCH蛋白表达率逐渐升高(x2=6.332,P<0.05);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x2=4.221、x2=6.076,P均<0.05);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PINCH蛋白与COX-2蛋白的表达有关联(C=0.299,P<0.05).结论 PINCH及COX-2蛋白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相关,二者在子宫颈鳞癌中表达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分子Shh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病理蜡块标本中Shh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hh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甲状腺髓样癌组织中Shh阳性表达率72.7% (8/1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9.1%(1/11).癌组织中Shh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Shh在肿瘤直径≥1 cm和直径<1 cm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hh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h信号通路的主要配体Shh蛋白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中表达升高,并与肿瘤发生、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中发挥一定的作用,Shh蛋白为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判断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Cytokeratin表达在舌鳞癌淋巴结微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种检测舌鳞癌淋巴结微灶转移的方法.方法:对40例舌鳞癌患者及清扫淋巴结163个(常规临床检查颈部淋巴结阴性pN0)进行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40例舌鳞癌组织中CK均表达阳性,40例颈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发现5例有转移者(共23枚淋巴结),CK检测也为阳性.19个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转移者,CK也表达阳性.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淋巴结CK表达阳性率亦增加.CK表达阳性者预后较阴性者差.结论:CK免疫组化法是检测舌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而便捷的方法,而检测舌鳞癌微转移有助于判断肿瘤进展程度与预后,特别对筛选组织学检查淋巴结阴性但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与ICAM-1蛋白在49例食管鳞癌、3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NF-κB p65及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两者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p65及ICAM-1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MMP-9、CD44v6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两者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癌中MMP-9、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5)和92.4%(85/92),而且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4/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45)和85.9%(79/92),而且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1/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MMP-9、CD44v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检测MMP-9、CD44v6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P1、ToPo-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7例NSCLC,26例对照组断端支气管黏膜中MRP1、ToPo-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1)MRP1在NSCLC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与组织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RP1在鳞癌中的表达低于腺癌(P<0.05);随分期增高,淋巴结转移表达增强;MRP1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无关(P>0.05)。(2)ToPo-Ⅱ表达在NSCLC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组织类型、分化有关(P<0.05);鳞癌ToPo-Ⅱ表达高于腺癌;随分化程度降低表达增强(P<0.05);ToPo-Ⅱ与性别、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3)MRP1与ToPo-Ⅱ呈负相关(r=-0.269,P<0.05)。结论 NSCLC存在MRP1及ToPo-Ⅱ的高表达,两者可能参与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60例胸外科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水平。分析PTE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分化、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PTEN在正常食管组织(2.01±0.07)、癌旁组织(1.50±0.10)、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0.89±0.08)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0.01)。PTEN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0.87±0.08)的表达比在无淋巴结转移(0.94±0.07)的表达低;PTEN在高分化(0.91±0.06)、中分化(0.90±0.07)、低分化(0.85±0.10)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TEN在浸润深(0.88±0.08)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浸润浅(0.93±0.07)的表达低(P0.05或0.01)。在60岁组与≥60岁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基因的丢失或突变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分化和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RH2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及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13例慢性宫颈炎(A组);43例CIN:CINⅠ16例(B组),CINⅡ~Ⅲ27例(C组);宫颈癌73例(D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IRH2在四组中的表达,分析PIRH2的表达与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AT3和CyclinDl在口腔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化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72例,其中术前未化疗组34例,术前静脉化疗组38例,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和CyclinDl的表达,并分析STAT3和CyclinDl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未化疗组相比,术前化疗可以明显降低高分化口腔鳞癌中STAT3和CyclinDl的阳性率;STAT3和CyclinDl表达情况与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部位及临床分期(T1、T2)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瘤体大小及T3期无关(P〉0.05)。结论术前化疗可以降低高分化口腔鳞癌中STAT3和CyclinDl的表达,进而减少淋巴结的转移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浸润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在正常宫颈组织(A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B组)、宫颈浸润鳞癌组织(C组)中IL-24及VEGF-C的表达,分析其意义。【结果】A组IL-24高表达率显著高于B、C组,且B组显著高于C组;A组VEGF-C高表达率显著低于B、C组,且B组显著低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鳞癌中IL-24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而与年龄,病理分级及间质浸润深度无关( P >0.05);宫颈癌淋巴结无转移组IL-24表达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 P <0.05);宫颈鳞癌中V EG F-C在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中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05),但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05)。宫颈浸润鳞癌组IL-24与VEGF-C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P <0.05)。【结论】IL-24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逐级降低且宫颈鳞癌淋巴有转移组几乎为阴性,而V EG F-C在其中的表达逐级增强且宫颈鳞癌淋巴有转移组高表达,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推断IL-24与VEGF-C可能与宫颈鳞癌的进展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2在宫颈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和AQP2在90例宫颈癌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QP1在正常宫颈、宫颈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54.4%,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晚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AQP2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癌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56.7%,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2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AQP1和AQ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s=0.301,P=0.004)。【结论】AQP1在宫颈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灶、癌旁组织、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技术测定以上组织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55.6%低于癌旁组织85.19%(P<0.05),高分化癌组织84.2%高于中分化44.4%和低分化25.0%(P<0.05),伴淋巴结转移癌组织38.1%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6.7%(P<0.05),转移组淋巴结33.3%低于非转移组66.7%(P<0.05);FasL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81.5%高于癌旁组织48.2%(P<0.05),高分化57.9%低于中分化92.6%和低分化100%(P<0.05),T2期66.7%低于T3期96.0%和T4期100%(P<0.05),伴淋巴结转移癌组织1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9.7%(P<0.05),转移组淋巴结71.4%高于非转移组的42.4%(P<0.05);比较临床TNM分期,Fas及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则未见差异(均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Fas表达下调,FasL表达上调,并在食管鳞癌的发生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Ezrin、CD44v6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组织标本中Ezrin、CD44v6、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Ezrin、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62.50%、76.79%和26.79%,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zrin、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的下调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在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与CD44v6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E-cadherin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Ezrin、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38例正常胃组织中p16和p53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1.1%(12/5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59.6%(34/57)和正常胃组织89.5%(34/38,P〈0.05);P53蛋白的阳性率为80.7%(46/57),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42.1%(24/57)和正常胃组织0%(0/38,P〈0.05)。P16和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P16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