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12月份入院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的护理措施,另外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增加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测量其运动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和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心率和收缩压低于入院时和对照组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长于入院时(P0.05),且出院时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人民医院曾提出慢性充血性心衰康复医疗程序(表2),并对15例心衰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获得较好的效果。4.5训练注意事项运动处方的制定特别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意识到心衰患者心力储备能力已经十分有限,避免造成心力失代偿。在考虑采用运动训练之前应该进...  相似文献   

3.
呼吸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娜  王晓芬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082-1084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相应的心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于入院时和出院时测量患者运动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和6min步行试验的距离.结果 共67例患者完成了测试.试验组出...  相似文献   

4.
心功能不全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运动疗法改善心衰的效果研究新进展。对急性心血管事件后 (如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心肌梗死致严重心衰病情稳定后 )的心功能恢复及慢性心衰患者 (心功能不全Ⅱ级和Ⅲ级 ) ,运动疗法起重要的作用。通过有规律的适度体力活动 ,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骨骼肌的生化代谢、形态功能及运动耐力 ,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增加体力活动耐力 ,提高生活质量。介绍了运动处方的制订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将62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衰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9),在入院24h内行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然后两组均行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但训练组每天2次行6min步行运动训练,8周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运动训练显著改善慢性心衰症状,训练组步行距离在治疗8周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犤能II级为(492±56)m和(386±49)m;心功能III级为(386±49)m和(297±40)m犦,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LVEF均较入院时升高,但训练组升高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犤能II级为(0.56±0.06)和(0.52±0.05);心功能III级为(0.51±0.04)和(0.48±0.06)犦(t=2.10~3.81,P<0.05~0.01)。结论6min步行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康复、体力训练等康复治疗,并以同期入院病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心衰病人采取坐直背椅体位后血压、心率下降,胸憋减轻。病人运动耐力提高,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胸憋、疲劳等症状较对照组减轻(p<0.01)。有14例病人于出院前做了踏车运动试验,出院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作者认为心衰患者进行康复是可取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十余年来,心衰的药物治疗等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多数患者仍受呼吸困难、疲乏、活动耐量下降等症状的困扰,生活质量差[1].过去一般认为心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避免活动,但随着运动康复研究的进展,心衰患者进行运动的观念已发生转变[2].经过大量研究,目前认为康复运动是慢性心衰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对改善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和心力储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激素水平及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寿命均有益,且可节约医疗开支[3-5].  相似文献   

8.
1概述以往,重度心力衰竭(心衰)病人是不进行运动的,但目前重度心衰病人已开始参加康复训练犤1犦。运动可以安全地保持病人的功能。运动能力的改善依赖病人的有氧能力。运动可以改善病人的有氧能力。它可以增加峰值氧摄取和疲劳限制无氧阈值。训练后,在高于无氧阈值水平以上的运动是可能的,这对于重度心衰病人是有利的。这些重度心衰病人可以在通气训练中受益(噘唇呼吸、吸气肌训练、膈呼吸、辅助肌的抑制)。因为这些运动可以降低辅助肌的依赖性及相关的较高的氧耗。一些学者发现重度心衰病人在3周的高强度运动后运动能力得到了明…  相似文献   

9.
<正> 身体锻炼不仅减轻心脏负担,增强运动耐力,而且提高循环效率,对慢性心衰具有重大意义。但另一方面,身体锻炼也孕藏着进一步恶化心功能的危险性。因此,慢性心衰的第一阶段治疗必须限制过度的身体活动。迄今为止,关于慢性心衰忠者身体锻炼效果的报告,几乎都是以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这些患者多无明显充血性心衰的临床征象及严重心律  相似文献   

10.
肌少症是慢性心衰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慢性心衰相关性肌少症发病机制复杂。抗阻训练作为慢性心衰相关性肌少症的主要干预手段,干预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将62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衰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9),在入院24h内行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然后两组均行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但训练组每天2次行6min步行运动训练,8周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运动训练显著改善慢性心衰症状,训练组步行距离在治疗8周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能Ⅱ级为(492&;#177;56)m和(386&;#177;49)m;心功能Ⅲ级为(386&;#177;49)m和(297&;#177;40)m],均有显著差异(P&;lt;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LVEF均较入院时升高,但训练组升高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能Ⅱ级为(0.56&;#177;0.06)和(0.52&;#177;0.05);心功能Ⅲ级为(0.5l&;#177;0.04)和(0.48&;#177;0.06)](t=2.10—3.8l,P&;lt;0.05~0.0l]。结论 6min步行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2.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放华 《当代护士》2006,(8):109-110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康复护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运动康复护理组在实施临床治疗护理的同时,介入运动康复护理.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4±7.8)d,显效率46.7%,运动康复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74±6.72)d,显效率64.5%,2组平均住院天数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护理,改变了心衰只能用药治疗的局限性,证实了运动康复能降低心衰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3.
袁帅  肖登  周文  李永建 《中国康复》2019,34(5):250-253
目的: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序贯中等强度持续运动(HFM)与单纯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E)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慢性心衰(CHF)患者78例,分为HFM组和MCE组,每组39例。HFM组的运动方案为12周高强度间歇运动序贯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MCE组为12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运动康复前后采用心肺运动测试(CPET)测试2组患者心肺功能变化,评估康复效果。结果:前8周,HFM组每周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主观用力评分(RPE)值均显著高于MCE组(P0.05),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后RPP值上升都在正常可控范围内,休息5min后恢复接近安静水平。训练12周后,2组患者的通气无氧阈(AT)、最大摄氧量(Peak VO2)、峰值氧脉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HFM组的AT、Peak VO_2、峰值氧脉搏及LVEF均显著高于MCE组(均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序贯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治疗模式较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更能安全且有效地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慢性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50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给予运动、饮食、服药、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由专人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临床症状、活动耐力、睡眠质量、再住院率较干预前有显著差异.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增强疗效,降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 现已证明有效的运动训练可明显影响冠心病人的中心和外周参数。左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其运动训练主要通过外周机制产生循环效应。外周机制包括;运动肌肉的氧化酶活性增加。肌肉特异性的训练效应和训练后动静脉氧差增大。随着运动骨胳肌细胞的线粒体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血管阻力下降。这些作用如能被慢性心衰者获得,便有可能部分纠正心衰所继发的外周循环异常。  相似文献   

16.
心衰曾经是心脏康复的禁忌征,但近年研究究证明,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我们通过对20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三十年来,运动训练已作为慢性梗阻性肺疾患(COPD)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不少研究人员报告COPD 患者在运动训练后改善了日常生活行为和心理健康.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查丧失能力的严重COPD 患者进行受监督的家庭训练的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作用。方法将300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气、深呼吸,并于训练期间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测量呼吸困难情况及耐受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呼吸困难得分、心率、6 min步行距离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收缩压改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药物治疗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概念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短期的血液动力学和药理学的观点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生物学治疗。多个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疗效,这两种药物不但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而且还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同时减少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和欧洲心脏学会均把它们列为治疗心衰的首选药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第1期也发表了《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建议》。本研究旨在了解心衰治疗的药物使用状况和《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建议》对临床医生在治疗心衰实践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有计划地运动康复指导、营养指导、心理护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6min步行试验测量步行距离(6MWD),运动耐量(METs),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后,治疗组NYHA分级改善、6min步行距离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及LVEF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