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低负压电动吸痰采集小儿气管内痰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小儿下呼吸道疾病病因检查提供一种无损伤或损伤小的采集小儿气道内痰液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108例肺炎患儿采用低负压电动吸痰法,采集气管内及咽部痰液各一份,作多酶体显微镜检查。结果 气管内痰液可查到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或圆柱形柱状细胞,但咽部痰液查不到上述细胞。结论 低负压电动吸痰采集小儿气管内痰液方法,可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可靠的病原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罗淑元  何爱珍  陈兰兰  梁高为  覃英 《护理研究》2005,19(23):2124-2125
[目的]为小儿下呼吸道疾病病原检查提供一种损伤小的气管内痰液采集方法.[方法]对100例疑诊为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低负压电动吸痰法,采集患儿气管内及咽部痰液各1份,用多酶体显微检测仪(MCMDI)检测.[结果]气管内痰液查到纤毛上皮细胞92例,肺炎支原体阳性90例.咽部痰液未查到纤毛上皮细胞,查到扁平细胞32例,肺炎支原体阳性84例.[结论]低负压电动吸痰采集小儿气管内痰液方法,可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可靠的病原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痰培养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通常采取自然咯痰法及气管插管吸痰留取标本,自然咳痰法使用范围广,但容易受上呼吸道(如口腔、咽部)正常菌群的污染,痰标本质量很难保证;气管插管吸痰标本不经过口腔,多适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痰标本是医院病原体培养最多的标本来源,痰液标本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就痰培养标本质量控制与培养阳性率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小儿气管内吸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管内吸引是利用负压的作用,经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抢救生命。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分泌旺盛,同时气管黏膜易于受损,如何有效的吸痰,保障患儿的安全是许多学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现将有关小儿气管内吸痰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爱军  田丽 《天津护理》2008,16(1):45-45
对于患有COPD及严重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传统的痰液收集方法是通过患者的气管插管,用普通的灭菌鼻导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出患者气管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但由于吸痰管的长度有限,不能吸到气管深部感染、收集痰液容器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污染、操作中的盲目性导致所取痰标本缺乏典型性,经常造成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很低,近两年来我们利用气管镜采用密闭式痰液收集系统吸痰进行细菌培养的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湿化吸痰是人工呼吸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临床常用5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3~5ml沿患者气管插管管壁注入,但湿化液常常未达气管深部就被患者咳出,对呼吸道深部起不到应有的湿化作用。2008-2010年,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军人病区先采用无菌吸痰管在无负压状态下对患者行气管插管,然后接注射器注入湿化液3~5ml,再接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痰液被充分吸出,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痰液的一般性状和显微镜检查对诊断呼吸道常见病有一定的价值。临床针对小儿、无力咳出痰液的患者、昏迷患者用吸痰的方法吸出口鼻深部的痰液受鼻腔分泌物及口腔痰液等的影响较少,检出致病菌阳性率较高。现我院临床常将痰液吸出至痰液采集器里,将采集器盖上的吸痰管打结,然后直接送检,但是这种痰液采集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使送检的痰液的安全准确可靠,我们自行研制设计了一种与吸痰瓶瓶口吻合的盖子,这种盖子与痰瓶配套使用,用于临床采集痰  相似文献   

8.
小儿经鼻或口气管内吸痰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拔除气管插管后,清理呼吸道无效小儿的吸痰方法。方法6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经鼻或口插入吸痰管至气管内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鼻咽部吸痰方法吸痰。比较2组患者吸痰间隔时间、有效率及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吸痰间隔时间较对照组长(P<0.001);实验组吸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吸痰前,2组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实验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气管内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气管内吸痰法是小儿心外科手术后有效的吸痰方法,它能彻底清除潴留的痰液,改善通气功能,预防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是提高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脑外伤昏迷病人由于咳痰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全身抵抗力下降,易发生院内肺部感染,常规的经口腔和鼻腔盲探插入吸痰管吸痰法,由于吸痰管不易进入气管内,难于有效吸出痰液,特别是昏迷病人不能把痰液咯出到咽部,更难于有效吸出痰液,即使进入气管内也易将口、鼻、咽部细菌带入气管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病人痰细菌学标本采集时机,提高痰细菌学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将2012年3月-2012年12月602例需要采集痰标本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患儿入院后随时采取的痰液标本为对照组,第2天晨起未进食采集的痰标本为观察组,对两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培养出细菌362株,阳性率为60.13%;对照组培养出细菌275株,阳性率为45.68%,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改进小儿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痰细菌学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及阳性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以来,我们将自制痰培养标本简易留取法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方法:无菌密封玻璃小瓶瓶塞上插入50 ml注射器针头1个,9号头皮针1个,注射器针头尾端接一次性吸痰管,头皮针尾端接50 ml注射器,按照吸痰方法将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套管中,一只手握住注射器针柄往外拉,另一只手捏住吸痰管边旋边往外抽,利用负压的原理将痰液抽吸到无菌小瓶内,贴上标签直接送验.  相似文献   

12.
小儿采用不同途径吸痰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过口腔、鼻腔不同途径采集痰标本对小儿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2例患儿分别采用口腔、鼻腔吸痰法留取痰标本.结果 实验组阳性率68.6%,对照组阳性率41.2%,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小儿经鼻腔吸痰法采集痰标本可提高痰培养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自制一次性痰液收集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显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高难度大手术越来越多,为保证组织器官的有效循环和血氧供应,气管切开已成为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后,由于鼻咽部及皮肤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破坏,极易导致甚至加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为了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后,分泌物痰液的细菌学培养结果,是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南。以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集气管深部分泌物痰液较为困难,一是直接用无菌棉签采集吸痰管外的分泌物痰液,二是在吸痰管内采集分泌物痰液,此方法的缺点是:分泌物痰液量极少,易受多种因素的污染,如气管切开部位,咽喉…  相似文献   

14.
不同吸痰时机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气管插管新生儿护理中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吸痰一般是在为患儿翻身、拍背后立即吸痰 ,吸痰时患儿易出现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 )下降等缺氧症状 ;同时为防止痰阻 ,吸痰时常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或进行气道冲洗。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吸痰滴注湿化液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增加许多感染的机会[1] ,而且气管冲洗过多也有丢失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弊端[2 ] 。为寻找更适合新生儿气管内排痰的方法 ,笔者从 2 0 0 3年 9月开始在加强气道湿化的基础上 ,对气管插管的新生儿行胸部物理治疗 ,包括翻身…  相似文献   

15.
刘海莹  白丽梅  吕欣  赵立英 《护理研究》2007,21(17):1559-1559
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明确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查痰内脱落细胞、寄生虫等,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常需做痰培养检查、痰涂片、药物敏感试验.正确有效地留取痰标本,进行痰液的各种检查,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意识清楚能自主咳痰的病人能将痰液咳至无菌容器内,而咳嗽反射消失、无力咳痰、昏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不能自行咳痰,需用负压吸引器吸痰,这给留取痰标本带来了困难.笔者采用新法留取痰标本,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吸痰时机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气管插管新生儿护理中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吸痰一般是在为患儿翻身、拍背后立即吸痰,吸痰时患儿易出现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等缺氧症状;同时为防止痰阻,吸痰时常向气管内滴人湿化液或进行气道冲洗。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吸痰滴注湿化液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增加许多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痰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学培养是临床疾病常用的辅诊方法。留痰标本的病人,大多是神志清楚,能自行将痰咳至标本容器内,而建立人工气道、昏迷的病人,不能自行将痰咳出,留取痰标本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对建立人工气道及昏迷的病人采用吸痰器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此方法在合适的体位及保持吸痰用具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同时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昏迷病人痰较深不易吸出时,可在吸痰前叩背,或蒸气吸入15分钟后再吸,以减少痰液对气管壁的粘附力。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要求先进行最初的气管护理后再进行操作,以免影响细菌培养的真实结果。如痰粘稠不易吸出时,可在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5~10ml的生理盐水,以湿化痰液利于吸痰。通过临床50例观察,实行此方法采痰的有效成功率为98%,而痰与实验室检查的符合率达84%。此方法取代了直接留痰困难的问题,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为治疗、诊断、用药提供了可靠依据,获得临床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的目的主要是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怎样才能做到行之有效且不过多增加病人痛苦,除做得吸痰及时和及早气管内滴药以外,还有以下方法值得注意: 1保证有效吸痰 吸痰前应拍背数次,再滴入a-摩蛋白酶的稀释溶液,待约十分钟以后再进行吸痰,可起到吸净肺内深部痰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吸痰是经鼻或口甚至在病人建立人工气道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常见而又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而吸痰盘作为开放式吸痰的必备物资,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呼吸道相关性感染多有报道[1-2].传统的吸痰盘内物资除持物钳外,还包括两个一次性换药碗,其中一个盛生理盐水后用于吸痰前湿润吸痰管,一个盛生理盐水后用于吸痰后冲洗吸痰管(生理盐水需要瓶装的开启后注入碗内备用).护士在吸痰操作过程中对两个吸痰盘应该严格区分使用,且无菌技术操作,以避免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尤其用于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盘,铺好后按无菌技术要求其有效期是4h.有研究报道[3]对吸痰过程中12 h更换一次的用于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进行细菌学检测发现,冲管液的细菌阳性率高达100%.为了避免由吸痰盘管理不善引起的呼吸道相关性感染,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我们对开放式吸痰盘进行了改良,取而代之的是瓶装生理盐水,经过临床使用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该院为昏迷病人收集痰培养的方法是 :用开口器张开病人口腔 ,给予口腔护理 ,常规用生理盐水棉球 ,特殊情况另备棉球 ,完毕后用压舌板压住病人舌头 ,取 30ml注射器接无菌吸痰管插入病人气管深部 ,边退边抽取 2 ,3ml痰液即可 ,拔出吸痰管 ,将痰液注入无菌试管中 ,送检验科做痰培养。气管切开病人后 ,给予伤口换药。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后 ,从气管切开处抽取痰液 ,用同样的方法连续培养 3次。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昏迷病人正确收集痰培养$武汉市汉阳铁路中心医院外科!430050@殷先芳 $武汉市汉阳铁路中心医院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