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常见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检验步骤,总结乙肝两对半检测的影响因素,并对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检验前标本的准备、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检验过程中的标准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的研读等是ELISA法检测乙肝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两对半各项指标对临床诊治乙肝具有指导意义。结论乙肝两对半是乙肝临床治疗依据的重要指标,ELISA法是检测乙肝的灵敏方法,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排除影响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2.
黄素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41-3642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的假阳性分析.方法 ELISA法采用的是竞争抑制法检测抗HBc;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CMIA)检测抗HBc.结果 用ELISA法初检210份标本,其中抗HBc高值80例、抗HBc低值130例,在抗HBc低值组中,ELISA法、CMIA法复检的阳性率分别为46.1%、15.4%,三者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对半模式主要以2、5阳和5阳为主.结论 用ELISA法初检时,当抗HBc值处在低值时,两对半模式为2、5或5阳时,应对标本用ELISA法复检,甚至用CMIA法重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赵治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75-4576
目的 探讨Pre-S1、HBV-DNA及乙肝五项指标检测HBV关系,并分析其优化组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检测HBV-DN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检测乙肝五项,酶联免疫法检测Pre-S1,共检测961例乙肝患者和125例HBsAg阴性人血清标本,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乙肝五项指标大三阳组HBV-DNA、Pre-S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7%、90.7%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五项指标小三阳组HBV-DNA、Pre-S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3%、58.7%也高于除大三阳组外的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HBsAg阳性组中HBV-DNA和Pre-S1仍有一定的阳性率,HBsAg阴性组没有检测出HBV-DNA和Pre-S1阳性.结论 HBV-DNA、Pre-S1的阳性结果与乙肝五项指标中的大三阳呈高度相关性,PreS1、HBV-DNA、HBeAg可同时作为HBV存在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检测指标,HBV-DNA是判断HBV是否存在复制和传染性的金标准,但PreS1检测具有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便、降低患者费用的优点,同时与乙肝五项组合应用,对于基层医院更能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为乙肝患者的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血清学检测“两对半”标志物在临床实际检测应用中很常见,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前者用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明确,后者则主要用于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估.定性测定中“两对半”标志物会出现一些不常见的模式,既让检验人员不知所措,也让临床医师感到困惑,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本文探讨了临床实验室应当如何恰当地报告和解释常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检测结果,临床医师又应当如何正确地应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状态,使乙肝“两对半”标志物检测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HBV标志物检验结果互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医院之间HBV标志物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为广州地区实现医院之间检验结果 互认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30例不同浓度的新鲜血清用同一厂家ELISA试剂在5家医院进行HBV标志物的检测,以了解不同医院之间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同时采用统一分装的7个浓度的标准液在5家医院用酶标仪进行检测,以评价不同医院间酶标仪测定结果 的差异;此外还召集原5家医院的原检测人员到同一医院对原30例标本进行HBsAg和抗-HBs的检测,以了解同一条件下不同操作者之间检测结果 的差异.结果 5家医院HBV标志物检测结果 的总符合率均未能达到100%.其中HBsAg(87.0%)和HBeAg(93.3%)的总符合率较高,而抗-HBs(53.3%)、抗-HBe(60.0%) 和抗-HBc (80.0%)的总符合率较低;统一分装的标准液在5家医院用酶标仪进行检测结果 差异也较大;同一浓度在不同医院间测定结果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同一条件下不同操作者之间检测结果 的总符合率则明显提高,P<0.05.结论 检测仪器、试剂和操作者的水平均可影响乙肝两对半的定性检测结果,不同医院之间乙肝两对半定性结果 实现互认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重叠感染后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对乙肝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56例HBsAg携带者,用ELISA法检测HBV和HDV免疫血清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HDVM:HDAg和抗-HD),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DNA指标.结果 156例HBsAg携带者血清HDVM检出率为10.26%,HBV复制活跃组HDVM检出率为3.13%,较HBV复制缓慢组HDVM检出率21.67%明显低(P<0.001),HBV重叠感染HDV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单一HBV感染者,P<0.05.结论 HBV重叠感染HDV后,HDV复制可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其抗体 (HBs Ag、抗 -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 HBc)、乙肝病毒 e抗原及其抗体 (HBe Ag、抗 -HBe) 5项指标 (也称乙肝两对半 )检测对乙肝病毒 (HBV)的感染诊断和在机体内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判定以及机体对 HBV的免疫力、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已列为实验室最常规的乙肝指标检测组合。随着免疫学方法的发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一步法检测因其快速、简便等已被大多数实验室所采用 ,随之带来乙肝两对半检测模式中 HBs Ag阴性模式增加。为了观察 HBs Ag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对 5 4份 …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地区.截止2009年,中国HBV携带者有1.3亿、感染者约9 300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约2 000万,肝癌发病数占全球的55%[1].提高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迫切需要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合理化选择和应用.目前,HBV标志物(HBV-M)主要有血清学标志物和核酸标志物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定量、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与前S2抗原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荧光定量PCR(FQ-PCR)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CMIA)对141例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两对半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检测. 结果 137例HBsAg阳性患者中Pre-S2阳性119例,HBeAg阳性69例,HBV-DNA阳性84例,阳性率Pre-S2>HBV-DNA>HBeAg.结论 联合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HBV-DNA定量及Pre-S2,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临床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株洲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六项指标检测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HBV感染者进行HBV标志物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71.2%;HBeAg阴性组中HBV DNA阳性率为37.0%.结论 HBV DNA能较好地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是评价抗病毒疗效的相关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与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MEIA)两种方法对"乙肝两对半"中抗-HBc检测结果判断,减少误诊.方法:用ELISA筛选出200例特殊模式用MEIA方法再次检测核心抗体,并进行HBV-DNA含量检测结果分析.结果:ELISA与MEIA两种检测方法对抗-HB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BV-DNA含量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Bc是最早出现在体内的非保护性抗体,MEIA是检测特殊模式较好方法,联合HBV-DNA含量检测结果共同分析,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00例血清样品进行HBV DNA定性检测,其中100份样品采用荧光标记(Ampli5ensor)定量方法.结果 定性PCR与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不同HBV-M模式中均可检出HBV DNA,其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 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除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外,其余HBV-M的各项表现形式中,均可存在不同程度的HBV复制,对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需进行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技术检测的乙肝两对半的模式特征。方法 用Architect i2000 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1010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对于检测发现的少见模式(“1235”、“1245”、“1345”、“12345”)的38例标本再用ELISA法检测作对比分析。结果 CMIA法定量检测结果共15种模式,常见模式以“145”、“135”、“245”、“25”、“2”及全阴为主。ELISA法检测结果:少见模式中的“1345”主要表现为“145”;“1245”模式主要表现为“145”、“245”;“1235”模式主要表现为“135”;“12345”模式共2例,均表现为“15”。结论 乙肝两对半表现模式较为复杂,CMIA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度、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均较高。是目前临床检查乙肝两对半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廖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064-5065
国内对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报告较多,而三对(比两对半多一项HbcA g)报告较少。其中HbcA g为HBV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1]。故三对能给乙肝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可作医院常规检查,有相当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1 144例,年龄0~84岁。患者血清2~4℃保存72 h内日常检测。1.2方法采用放免测定。试剂盒由山东维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按说明书操作。2结果本组血清三对模式分布见表1。患者三对模式共有30种与国内报道基本相同[2],提示了HBV模式表达的复杂性。对其传染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24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M的定性检测及HBV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83例(大三阳),其中77例(92.78%)为HBV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150例(小三阳),其中78例(52.00%)为HBV 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定量检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的患者体内HBV DNA阳性率为96.55%,且81.60%的HBV DNA在1.0×105~1.0×108copy/mL。结论 HBV DNA的含量与HBV-M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两者联合,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cut off指数(COI)灰区标本再次进行确证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被检血清标本均来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应用Elecsys HBsAg确证试验对213例ECLIA法检出HBsAg COI灰区标本进行再分析并对受检标本HBV血清标志物两对半(以下简称乙肝两对半)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3份标本中ECLIA法检测HBsAg COI结果为0.80~0.99 31例,经Elecsys HBsAg确证试验阳性2例[6.45%(2/31)];HBsAg COI结果为1.0~1.99弱反应性标本93例,经Elecsys HBsAg确证试验阳性92例[98.92%(92/93)];HBsAg COI结果为2.0~6.99 89例,经Elecsys HBsAg确证试验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0%(89/89);213例ECLIA法检出HBsAg COI灰区标本经Elecsys HBsAg确证试验阳性183例,检出6种乙肝两对半模式,其中HBsAg、HBV e抗体(HBeAb)、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155例,占大多数[72.77%(155/213)];经Elecsys HBsAg确证试验阴性30份标本中检出7种乙肝两对半模式,其中HBeAb、HBcAb阳性模式16例,检出率为7.51%(16/213)。结论 ECLIA法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HBsAg临界或较低水平的弱反应性标本、乙型肝炎感染模式不常见的标本时需经Elecsys HBsAg确证试验再分析以防止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罕见模式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8例罕见模式45例常见模式患者,检测其HBV DNA及肝功能。结果:前者HBV DNA〉1×10^5IU/ml者占93.2%,均值4.58×10^5IU/ml,肝功指标总异常率64.2%;后者HBV DNA〉1×10^5IU/ml者占100%,均值6.21×10^6IU/ml,肝功指标总异常率59.3%。两组HBV DNA定量、肝功指标总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罕见模式的出现并非是乙肝好转或恢复,其病毒仍在复制肝功仍有受损。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免疫标志物(HBV-M)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阳性率及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乙肝患者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免疫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V-M不同模式中,HBV DNA的阳性率不同,HBV DNA含量也不相同;在HBV-M中HBeAg阳性与HBV DNA检出率呈正相关。以HBsAg(+)HBeAg(+)抗-HBc(+)组(大三阳组)HBV DNA的阳性率最高,病毒载量较高。结论不同HBV-M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而HBV DNA是衡量乙肝传染性的最精确指标,是确定HBV感染不同复制状态的检测手段,HBV DNA阳性表明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复制,即有传染性。因此,联合检测HBV-M和HBV DNA,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而且为临床对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7日-2019年6月7日期间在我单位进行孕前优生体检的628对(1256例)夫妻纳入研究中,所有检查人员均予以ELISA方法定性检测乙肝两对半和TRFIA方法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对两种诊断方式对乙肝两对半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FIA法检测出的乙肝两对半异常例数高于ELISA法,TRFIA法与ELISA法在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两种方法对乙肝两对半的指标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受检者是体检的健康人群,阳性例数较少,但是可以对比看出应用TRFIA法对异常结果的检出例数高于ELISA法,并且能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五项指标,对乙肝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能提供有效监测,因而该种检测方法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发现,有部分新入校的、且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单项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大学生也去义务献血,这是否会对血液质量有影响,单项抗-HBc阳性与HBV DNA的检出是否有关联,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