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炎性假瘤的动态增强CT及MR扫描(附1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MR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对其影像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发现20个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多样,其中动脉期呈轻微强化(4例)或无强化(7例);门脉期及延迟扫描常有一定程度强化,常见强化形式为边缘环状强化(7例)或中心点状强化(3例)或偏心状强化(1例)。MR平扫T1WI显示病灶为低信号、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团注Gd-DTPA后,病灶的强化形式与CT动态增强表现相似。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反映了其病理学特征,CT、MR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MR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病人的MR表现。结果10例患者共12个病灶,平扫T1WI及T2WI可呈等信号,或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周围部分伴有水肿。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可呈明显强化、轻度强化、不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中度至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强化形态可呈环形或不规则环形,结节状或肿块状,或周边及核心强化。结论MR平扫+动态增强能较好反映肝脏炎性假瘤的影像特点,结合临床能提示本病的诊断,并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与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的不同之处.材料与方法:收集7例肝脏 孤立性坏死结节、5例肝脏炎性假瘤临床及MRI资料,以上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部分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MRI表现为T1及T2WI上分别呈低信号及等信号,另各有1例T2WI混杂信号,及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内部无强化,部分病灶(3/7)有细环状轻度延迟强化的包膜.2、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为: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为略低信号(4/5)或略低信号内夹杂小斑片状高信号(1/5),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方式有①边缘部强化明显,中心强化弱(3/5)②不均匀强化,边缘欠清(1/5).结论:MRI平扫加动态增强能很好的鉴别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与肝脏炎性假瘤,尤其对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具有高度诊断特异性,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16个病灶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果:13例患者中共发现16个病灶,MR平扫示在T1WI上6个为等信号,其余10个为低信号。T2WI上7个呈低信号,5个呈略高信号,4个呈等信号。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仅3个见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及延迟期见强化,呈周边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或偏心性小结节状强化,延迟期病灶中心无强化,病灶整体有缩小感。结论: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IPL的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其MRI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6例共发现18个病灶。T1WI上13个病灶为低信号,5个为等信号;T2WI上14个病灶呈高或稍高信号,3个病灶为等信号。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IPL动脉期大多数病灶无明显强化,3个病灶可见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强化方式多样,常见强化形式为周边不规则环形强化或结节状强化,或呈分隔样强化,且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结论: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反映了IPL的病理学特征,对IP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肌内黏液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内黏液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4例接受MR检查(其中3例接受增强扫描),1例接受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5例肌内黏液瘤患者中,股内侧肌内黏液瘤2例,腓肠肌内黏液瘤1例,腓骨长肌内黏液瘤1例,胸锁乳突肌后方肌内黏液瘤1例.MR平扫肌内黏液瘤旱与肌肉走行一致的椭圆形3例,呈不规则片状1例,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接受增强扫描,3例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1例呈厚壁强化并可见结节.CT平扫肿瘤呈液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内部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及内部渐进性强化.结论 肌内黏液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但部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MR增强扫描与病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肌肉内黏液瘤的MR表现,探讨其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肉内黏液瘤MR资料,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R平扫和增强扫描.MRI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阅片并取得一致性意见,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内在特征作出评价.结果 17例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2岁;在T1WI上,12例病变呈均匀低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17例病变中在T2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9例病变中由于其内低信号分隔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6例病变未见明显强化,11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11例病变周围可见假包膜,在增强扫描后尤为明显.3例病变在T2WI可见周围水肿.肿瘤病理表现为细胞缺乏,血管稀少以及含有黏液成分,肿瘤周围的胶原纤维形成假包膜,常常侵及周围的肌纤维.结论 肌肉内黏液瘤MR表现有特征性,包括位于肌肉内部、在T2WI呈明显高信号以及假包膜等,依据典型MR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病例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0例肝脏炎性假瘤呈单发孤立肿块,CT平扫9例表现为低密度,1例表现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2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强化;3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分隔状强化;4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环形强化;1例动脉期和门脉期无强化,延迟期呈中心结节状强化.病理主要表现为大片凝固坏死及周边纤维组织包绕和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1例中8例接受B超检查;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右侧者7例,位于左侧者4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8例病灶密度均匀,与囊性病变密度接近,3例密度不均,可见少许斑点状,小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T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可见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结论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IHE,其中3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2例单发IHE中,9例病灶在肝右叶,2例在肝左叶,1例累及肝脏右前叶及左内叶;CT平扫8例病灶均呈低密度,边界清晰,其中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5例病灶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3例边缘结节条索样强化;2例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增强各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以向心性强化为主。MR平扫7例中,6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1例低信号内混杂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内斑片条索样低信号,T2抑脂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均以环形向心性强化为主。结论 单发IHE的特征性CT、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 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软组织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MRI 9例患者中6例T1WI表现为囊状高低信号混杂影,T2WI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3例患者T1WI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反应UES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UESL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MR成像与手术病理的对照分析,探讨原发性肝癌的MR影像表现特点。方法:收集了1996年9月至2001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44例共48个肝癌瘤灶。结果93.7%肝癌在T2WI和T2WI加脂肪抑制上不均匀中高信号。68%的肿瘤在动态增强扫描动态期呈明显强化或瘤周不规则强化。50%(24/48)的肿瘤MRI可见包膜。54.2%(26/48)的瘤灶可见肿瘤内有纤维分隔状改变。结论:我们认为肝癌在MR上的主要表现特点为,T2WI为不均匀中高信号,比肝脏信号高,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快速强化表现,肿瘤的包膜及其内分隔状态改变是肝癌的典型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病理或手术确诊为肝脏炎性假瘤的CT/MRI征象。结果:CT平扫呈低密度,不均匀,边缘大多较清,无明显或轻度强化(延迟),MR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清,强化不明显。结论:CT双期扫描或MR平扫及增强对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HA)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HA的影像资料,其中CT和MRI扫描各8例.结果 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4/6例; CT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明显高密度影4/6例;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6/8例;3/5例在延迟期扫描表现为等密度.2例增强及延迟扫描均为低密度的病灶,病理显示其内明显脂肪变.7/8例在MR的T1WI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影,8/8例T2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中高信号影; MRI的动态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类似.结论影像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腺瘤病例,MRI对显示HA病理特征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 MR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证实的1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常规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中,病变均位于包膜内。T2WI抑脂像8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异常低信号区,4例表现为中央带稍高信号,DWI序列10例呈高信号,2例等信号。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8例病灶于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为低信号,3例呈持续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结论:3.0T MR的常规T2WI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联合应用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的MR表现特点。方法  43例病人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卵泡膜细胞瘤 3例、卵巢纤维瘤 8例、子宫浆膜下肌瘤 3 2例。对其MR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 2 2~ 63岁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 3例为T2WI等信号 ,余皆为低信号 ,增强呈早期轻中度强化 ,延迟期消退缓慢。子宫肌瘤组 4例T2WI等信号 ,1例红色变性者高信号 ,余皆为低信号 ,增强扫描早期呈中高度强化 ,两组强化曲线形态不同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和浆膜下子宫肌瘤MR平扫多表现为T2WI等低信号 ,体积较大伴有变性囊变者 ,有时平扫诊断有困难 ,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同 ,有助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CT和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盆腔CT或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AM患者,男1例,女10例,中位年龄36岁,分析AAM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 7例会阴部或臀部皮下肿块穿越盆膈延伸至盆腔,2例位于外阴,1例位于会阴部向上延伸至左下腹皮下,1例位于腹膜后。7例接受CT平扫,与肌肉密度相比,其中5例呈等密度,1例呈等低混杂密度,1例囊实混合;5例接受增强CT扫描,2例呈缓慢强化,1例呈絮状及分隔样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合并未强化囊变区,1例未见强化,其中2例出现漩涡样或分层状强化。8例接受MR检查,与肌肉信号相比,病灶T2WI高信号5例,稍高信号3例(1例合并显著高信号囊变区),5例出现典型漩涡状或分层样改变;T1WI低信号2例,稍低信号4例,等信号2例,其中3例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2例内见条形或斑片样T1WI稍高信号。4例接受增强MR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例见未强化囊变区。 结论 AAM表现为患者单侧会阴区逐渐增大的软组织肿块穿越盆膈进入盆腔,MR T2WI表现为高信号及漩涡样改变,MR及CT增强扫描缓慢强化为AAM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CT及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及MRI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n=4)、盆部(n=1)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MRI表现. 结果 5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单发肿块3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小子灶2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MR平扫与肌肉相比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病变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3例肿块(直径≥4 cm)增强扫描内部见结节状或裂隙状CT低密度区和MR低信号区. 结论 CT及MR能清晰显示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特征,熟悉这些特征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在高场磁共振仪(1.5T)的MR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MR影像表现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依据.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5年11月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影像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为女性,17-48岁,平均年龄32.4岁,2例行MR平扫,其余11例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13例病灶均为单发,3例位于胰头,10例位于胰腺体尾部,所有病例边缘清晰,大小2-11.5cm,均为具有囊壁的囊实性肿块,瘤内伴有不同程度出血,囊壁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6例为类圆形,5例为椭圆形,2例为分叶状,T1WI上5例呈低信号,2例呈高信号,6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压脂)上8例呈稍高、中等高信号,3例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持续强化,肿瘤中央与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SPTP的MR影像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依据,提高了SPTP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平扫11例,增强扫描8例,MRI平扫和增强扫描8例。结果:5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3例位于胰腺体部,3例位于胰腺尾部。呈球形或类球形,边缘规则;最长径3.4~11.5cm,平均6.9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4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3例有钙化。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呈持续性充填,延迟期乳头和囊性部分显示更明显。MRI在T1WI、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出血在T1WI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等度延迟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含有乳头状结构、延迟逐渐充填性强化的肿物,认识其特征性表现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