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31个护理单元150起护理不良事件中,49起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儿科静脉用药不良事件涉及静脉用药各环节,包括液体渗漏、药物错床、漏执行输液、剂量错误及输液速度错误、药品过期等.护理对策主要包括: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建立规范、科学、合理的给药流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如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输液操作规范、建立新药说明书登记本、加强医嘱核对环节的监控、加强药品保存、认真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做好健康教育等.认为严格儿科静脉用药管理是保证患儿用药安全及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外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了解本院外周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静脉管路规范和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合理选择输注工具,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输液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提高抢救室患者输液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抢救室59例发生静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抢救室发生静脉炎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医源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使用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和同一静脉通路中使用两种药物等。结论:加强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静脉输液知识的培训,规范护理操作行为,选择合理规范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浓度,加强用药观察,是提高急诊抢救室患者输液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莉 《全科护理》2016,(25):2659-2661
从静脉用量总剂量、输液速度、浓度方面总结影响小儿静脉输液给药精准性的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制意识的教育、药物知识的学习、规范药物配制换算、加强工作责任心及健康教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措施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用药的精准性,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用药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用药。方法通过对静脉输液各环节筛查,了解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相关人员针对以上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建立用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环节操作。结果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药品本身、执行医嘱、药物配制及治疗过程各个环节均存在,制定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后,发生静脉输液相关不良护理事件显著减少。结论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各环节的检测管理及对药物应用知识的掌握是保证静脉输液安全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儿科连续2年登记的输液不良事件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40例次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操作流程欠规范、护理责任心不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结论 通过加强对实习生、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细致规范输液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与沟通技巧,采取舒适护理对策,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200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件170万件中,涉及用药纠纷的占37%[1],以上数据足以说明保证用药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见和快速给药途径之一,在美国有50%以上的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我国静脉输液的比例更高[2]。在操作过程中,静脉输注药物的种类越多,导致给药不安全因素越多。我院2010~2011年发生43起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其中静脉给药不良事件13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操作中存在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是为患者配药、给药的直接操作者,在发挥药物最佳效应、保证用药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保证合理安全的使用药物,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现对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1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操作存在的常见问题1.1配制静脉药物的环境不符合卫生学要求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对静脉输液的要求是配液房间、配液人员、配液所需物品等必须严格消毒[1],但实际上临床科室药物配制所用的治疗室消毒很不规范,配液时门窗不关闭,人来人往,有时房间达数人,护士配液前无洗手消毒的习惯,治疗室空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了解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敷贴和管道维护细节管理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敷贴固定和管道维护不规范及堵管发生率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使用最频繁、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为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我们从静脉治疗的各个环节入手,对护理人员、药品安全、治疗环节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从而提高了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临床静脉输液的用药安全,预防和减少因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事件,成立静脉管理小组,通过对小组成员培训,制定小组职责,实施会诊和信息化管理,加强化疗患者的静脉管理,提高了临床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症患者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重症患者静脉通路的选择原则、重症患者常用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和管理、重症患者常用输液设备的安全管理、重症患者静脉给药的风险管理、重症相关输液并发症的预防、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输液安全管理、加强护士静脉输液胜任力的培训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重症患者输液过程的全环节规范管理,确保重症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建立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组织,完善静脉输液相关制度,规范各环节的管理,每月检查静脉输液质量,对已发生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评价与质量改进,并对全院护士进行强化预防输液风险的意识与能力的培训.结果 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给药错误、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投诉、药物渗出、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急诊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管理机制及运行效果。方法明确人员职责与排班,制订合理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门诊患者输液流程、急诊患者输液流程及质量管理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制订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进行分层质量控制。结果管理制度的运行保证了临床静脉用药安全,减少了不合理用药、药品浪费以及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提高患者静脉用药安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42例老年输液反应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有药物、输液速度或浓度、季节、病人及操作.对此采取规范操作、加强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严密观察病情、控制液体速度和药物浓度、加强医护配合、防止静脉痉挛、备齐常用急救药物等措施,以减少输液反应和医疗纠纷,确保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为了加强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促进从错误中学习,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消除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缺陷,避免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我院专门印制了静脉输液巡视卡,并应用于各临床科室。现报告如下。应用:凡是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一律使用巡视卡,护士在执行静脉穿刺和更换液体时,在相应栏内填写执行时间、执行者,滴速及用药后的反应。若有患者因病情变化随时增加药  相似文献   

17.
杨波  陈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206-2209
目的 运用SHEL模型分析门急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制定管理对策,以提高输液安全.方法 运用SHEL模型回顾性对门急诊25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制定防范举措,包括加强培训,改进环境,优化流程和加强质控等,比较改进前后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利用SHEL模型分析,25例不良事件中与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关的占96%,与护士工作场所有关的占12%,与临床环境有关的占28%,与当事人及他人有关的占20%.改进后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14%下降至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70,P<0.05).结论 运用SHEL模型,可全面分析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有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门急诊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对口帮扶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加强仪器设备使用、护理技术操作、疾病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通过对口帮扶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护理质量体系、质量控制成绩平均94分,患者满意度达100%,仪器、药品管理规范,操作规范,操作考试平均92分,并在市级比赛获奖;不良事件上报率100%,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开展护理对口帮扶提升了基层医院护理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确保了护理安全,显著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建立静脉治疗小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制定相关制度与操作流程,完善静脉治疗质控体系及会诊制度,加强静脉治疗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与药师合作加强输液质量管理,分析问题持续改进,开展学术研究等,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士穿刺技术,规范了静脉输液工具运用,降低了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开展,静脉治疗新技术增多。结论:静脉治疗小组的规范化建立与有效实践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提高病人满意度,加快静脉治疗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静脉药物配制管路及静脉药物配制泵在临床静脉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为规范、高效、安全的静脉药物配制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肝胆外科静脉输注相同药物及相同组数液体的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配液组数6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静脉药物配制方法,实验组使用静脉药物配制管路及静脉药物配制泵进行药物配制.比较两组完成相同药物配制时间、医务人员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完成配药时间为(7.32±1.70)h,对照组为(18.67±3.2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06,P<0.01);实验组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为(99.17±1.37)分,对照组为(91.2±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61,P<0.01);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0例:输液反应0例、药液外洒0例、针刺伤0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21例:输液反应1例、药液外洒19例、针刺伤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静脉药物配制管路及静脉药物配制泵提高了静脉药物配制速度,降低了配药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