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理想的停药方法。方法 2005年至2008年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筛选出8例获得完全应答者,再接受干扰素-α继续治疗1年。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在8例患者中,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间为3~8年,接受干扰素治疗1年,获得HBsA g/抗-HBs血清转换4例(50%),达到临床治愈。另4例患者维持病毒学和血生化学应答,在继续随访中。结论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完全应答后给予干扰素-α继续治疗,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从而获得理想的停药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与血清HBV 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干扰素α-2b 300万 U肌注,1次/d,共 14d。第15天后隔日一次,疗程3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BV DNA含量(10~(5.15±2.0))显著低于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血清HBsAg水平变化在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疗效的可行性。方法给予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48 w,停药后随访24w。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水平。结果在48周治疗和随访24w结束时,10例(23.8%)完全应答,32例(76.2%)无应答,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ALT、HBV DNA载量、HBsA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13例治疗24 w时血清HBsAg20000IU/ml患者中,9例(69.2%)在停药随访24w时出现完全应答,而在29例治疗24w时HBsAg定量20000IU/ml患者中,仅有1例(3.4%)在停药随访24w时出现完全应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应用干扰素治疗24周血清HBsAg定量20000IU/ml预测停药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曲线下面积为0.712,其阳性预测值为69.2%,阴性预测值为96.6%。结论治疗24周血清HBsAg水平可以作为优化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评估指标,对于治疗后其水平不下降者可以考虑及时停药。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动态检测PBMC中HBV DNA,研究6例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血清中HBV DNA在治疗平均5周(3~10周)转阴。5例PBMC中HBV DNA平均15周(12~20周)阴转,1例始终阳性,并出现转氨酶反跳。α干扰素能清除PBMC中HBV DNA,但较血清中HBV DNA清除延迟;PBMC中HBVDNA持续阳性意味着干扰素治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M)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对257例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BVM与HBV DNA。HBVM检测用EHSA法,HBV DNA检测用PCR法。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sAg HBeAg HBcAb阳性的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血清HBeAg与HBV DNA含量密切相关,但部分HBeAg阴性或抗-HBe阳性患者也有较高的HBV DNA阳性率及含量。结论PCR定量检测HBV 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的情况及传染性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外周血的分布、肝组织中含量及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重型肝炎患者共125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cccDNA。选取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样本,酶切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4周以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0周、8周、12周、24周、HBV cccDNA及HBV DNA含量。结果:125例患者中cccDNA阳性率为71.2%,以肝硬化患者阳性率最低。肝硬化患者HBVcccDNA检出阳性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重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及血清HBV DNA存在相关性(P0.05),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及HBV cccDNA下降。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HBV cccDNA阳性率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组病毒复制较HBeAg(-)组活跃。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cccDNA有抑制作用;血清HBV cccD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理想的停药方法。方法 2005年至2008年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筛选出8例获得完全应答者,再接受干扰素-α继续治疗1年。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 在8例患者中,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间为3~8年,接受干扰素治疗1年,获得HBsAg/抗-HBs血清转换4例(50%),达到临床治愈。另4例患者维持病毒学和血生化学应答,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完全应答后给予干扰素-α继续治疗,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从而获得理想的停药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我院收治的非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3例,以同期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9例作为对照,应用国产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48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BV标志物,采用罗氏ABI 7500实时定量PCR系统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结果在治疗24周和48周,两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15.4%、30.8%和15.8%、26.3%(P0.05);在治疗48周,非母婴传播组血清HBsAg定量低于1500 IU/m l的发生率46.2%,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22.2%(P=0.045);在疗程结束后24周,非母婴传播组发生完全应答率为38.5%,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5.3%(P=0.029)。结论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19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并与血清HBV标志物进行比较,并对35例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及相关指标作动态观察。结果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范围在6.79×102~1.95×109拷贝/毫升之间,在HBeAg阳性患者,其检出率和定量拷贝数较高。拉米夫定治疗后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下降明显。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相对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定量检测HBV DNA的技术,对乙型肝炎诊断、指导、临床用药和疗效监测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组织cccDNA水平与血清病毒学应答后治疗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cccDNA水平与外周血HBV DNA<1000 拷贝/ml后继续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58例CHB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载量、HBV标志物,分析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肝组织总HBV DNA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与血清病毒学应答后继续治疗时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Nemenyi法,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 肝组织HBVcccDNA水平在血清HBV DNA两阳性组间尢明显差异,而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χ2=9.6948,P<0.01;χ2=9.2824,P<0.01).35例达到血清病毒学应答后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患者,肝组织cccDNA水平随继续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χ2≥6.4674,P<0.05),肝组织cccDNA水平在抗-Hbe(+)组明显低于HBeAg(+)组、HBeAg(-)/抗-Hbe(-)组(χ2=10.7482,P<0.01;χ2=11.7549,P<0.01).14例肝组织cccDNA水平低十检测限的患者,有12例已经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占抗-Hbe(+)组的2/3,其在血清病毒学应答后继续治疗时间平均为35个月,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后继续治疗时间平均为30个月.结论 当患者发生血清病毒学应答后,肝组织cccDNA水平随继续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继续治疗35个月以上且血清抗-Hbe持续(+)30个月以上时,有2/3的患者肝组织cccDNA定量低于检测限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重叠感染SEN病毒影响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SEN病毒(SENV)感染情况,了解SENV感染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5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血清中的SENV DNA,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HBV DNA阳性的患者进行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基因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检测。 结果SENV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CHB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1.1%(5/45),5例SENV DNA阳性的CHB中4例为HBV DNA阳性,其中2例出现YMDD变异,1例为HBV DNA阴性;40例SENV DNA阴性患者中10例HBV DNA为阳性,30例为阴性,SENV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x2-3.97,P<0.05。 结论 CH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叠SENV感染可能会使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在120例经干扰素α-1b治疗6个月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76例接受干扰素α-1b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24周,44例继续单用干扰素α1b治疗24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患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39.5%,HBV DNA阴转率为47.4%,而单用药物组分别为9.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B基因型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前S1蛋白C末端(94~117 aa)IgG抗体(简称抗S1),探讨其与干扰素治疗早期应答的关系.方法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进行基因型测定.对69例使用干扰素治疗的B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使用普通干扰素(α-1b、α-2b)42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27例,按照HBV B基因型序列合成前S1蛋白C末端(94~117 aa)多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相应抗体的存在情况.干扰素早期应答以随访12周时的病毒载量下降幅度、转氨酶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为指标进行评价.根据抗S1的反应性将69例B基因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抗S1阳性组和抗S1阴性组,评判两组干扰素疗效的差别.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两组间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抗S1阳性组21例,阴性组48例,抗S1阳性和阴性组间干扰素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抗S1阳性组和阴性组HBV DNA下降水平平均分别为3.37log_(10)拷贝/ml和0.33log_(10)拷贝/ml,Z=-3.658,P=0.000;ALT下降水平平均分别为92 U/L和30.5U/L,Z=-2.132,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抗Sl阳性组和阴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41.2%(7/17)和5.9%(1/17);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8%(5/39)和0(0/39),Z=-5.11,P=0.000;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1.4%(15/21)和16.7%(8/48),χ~2=19.710,P=0.000;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3.8%(5/21)和6.2%(3/48),部分应答率分别为52.4%(11/21)和18.8%(9/48),Z=-4.84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抗S1在预测干扰素的早期应答中阳性预测值为71.4%,阴性预测值则为83.3%.结论 通过对治疗前血清中抗S1的检测,可以筛选出合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  相似文献   

14.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HBV不同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抗病毒疗效.患者的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前C区和BCP(基础核心启动子)区基因位点变异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进行检测.结果: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B型为主,未发现A、E、F基因型.HBV DNA高复制水平明显与C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有关.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明显优于C、D型,而混合基因型对α-干扰素的应答最不敏感.仅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治疗产生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及无应答时HBeAg的转阴与HBV前C区nt 1 896位点变异、以及BCP区nt 1 762、nt 1 764双位点变异有关.C基因型HBV前C区及BCP区基因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B型.结论:HBV基因型与HBV DNA复制水平、HBV基因变异以及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HBV基因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对干扰素α-2b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被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给予对照组贯ETV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和百令胶囊治疗,观察2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l、CPK、MDA、SOD和GSH。结果在治疗2年时,两组血清HBV DNA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CPK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SOD和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用ETV抗病毒的同时加用百令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定量PCR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各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及其与临床病情、乙肝血清学诊断标志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Brotronics公司的一种新型定量PCR HBV DNA检测法测定85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利用荧光素标记引物在扩增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原理对模板DNA进行定量检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和分析。结果:85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检出率94.1%。63例CHB与LC患者中,HBeAg阳性与抗HBe阳性病例均表现较高的HBV DNA复制水平。7例AH与3例SH乙肝血清学诊断标志不典型,但也表现一定HBV DNA水平。血清ALT的异常变化与HBV DNA复制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定量HBV DNA PCR法具有很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定量PCR测定HBV DNA优于斑点杂交法。  相似文献   

17.
有限稀释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公忍  汪毅  张桂霞  陈乃玲 《肝脏》2000,5(1):45-46
本文应用有限稀释PCR技术,以已知浓度的DNA为参比标准,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FIB)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浓度,观察其对α-干扰素(IFN)抗病毒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我院收治的非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3例,以同期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9例作为对照,应用国产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48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BV标志物,采用罗氏ABI 7500实时定量PCR系统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结果 在治疗24周和48周,两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15.4%、30.8%和15.8%、26.3% (P>0.05);在治疗48周,非母婴传播组血清HBsAg定量低于1500 IU/ml的发生率46.2%,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22.2% (P=0.045);在疗程结束后24周,非母婴传播组发生完全应答率为38.5%,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5.3% (P=0.029)。结论 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HBV DNA载量、ALT、AST、APTT、PT、HBsAg定量、HBeAg定量、P区基因变异、治疗过程中ALT、AST、HBV DNA下降幅度等因素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与应答不佳的关系。方法选择128例CHB患者,HBeAg阳性患者84例,HBeAg阴性患者44例。均初次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检测上述基线因素及P区变异,治疗过程中ALT、AST、HBV DNA下降幅度等指标。在治疗后4、12、24周分别检测HBV DNA、ALT、AST、HBsAg定量、HBeAg定量。根据治疗24周时HBV DNA载量,分为完全应答组(HBV DNA最低检测值下限)和应答不佳组(HBV DNA下降2 lg,但仍﹥最低检测值下限)。统计分析上述指标与治疗应答的关系。结果年龄、性别、APTT、PT、ALT、AST与治疗应答无明显相关性(P0.05)。BMI、治疗前HBV DNA载量、HBsAg定量与治疗应答呈负相关,BMI高、高HBV DNA载量、HBsAg高水平患者多应答不佳(P0.05)。HBeAg阳性为应答不佳的危险因素(OR=5.431;r=0.358)。HBeAg阳性患者,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组HBV DNA下降幅度大(P0.05),rtM204V/I变异率10%时易出现应答不佳(P0.05),rtL180M变异与应答无明显相关性(P0.05)。HBeAg阴性患者,治疗12周时,完全应答组HBV DNA下降幅度大(P0.05),rtM204V/I变异,rtL180M变异均与应答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MI高、治疗前高HBV DNA载量、HBsAg定量高水平、HBeAg阳性、rtM204V/I变异率10%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时易出现应答不佳。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模式与HBVDNA定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模式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和实时荧光定 量PCR法,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8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模式及HBV DNA定量。结果显示,当乙肝病毒 感染者血清HBV DNA含量为A、C级时,血清HBeAg模式与HBV DNA定量之间亦无相关性(P>0.05)。当乙肝病 毒携带者血清HBV DNA含量为B级时,HBeAg阳性模式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血清HBeAg模式 与HBV DNA定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28,t=1.19,P<0.05)。由此可推测,只有当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水平在 一定的范围内,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才与乙型肝炎病毒水平相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