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锦花 《当代医学》2010,16(31):141-142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4年1月~2009年6月的82例ADR报告表。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用药是发生ADR的主要途径。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登记,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游思平 《广州医药》2008,39(4):58-6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发生规律,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71例ADR报告并计算它们分别占ADR的男女人数、例数或药物品种总个数的百分比。结果将年龄与ADR、发生ADR时所用药物种类数、发生ADR的药物类别及出现例数等,根据广州市ADR监察中心的分析评价结果分别列表。结论基层医院还需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对ADR的正确认识,重视ADR报告/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特别是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二级甲等医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二级甲等医院2009年度收集并上报的130例抗菌药物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130例不良反应中以喹诺酮类(41.5%)、头孢菌素类(21.6%)、大环内酯类(11.5%)居前3位。ADR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附件损害(30.8%)、消化系统损害(25.4%)和神经系统反应(15.4%)居前3位。结论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4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总结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收集的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4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越高,发生几率越大.其中女性、老年人,抗菌药物,皮肤过敏反应发生ADR比例高.结论: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近几年国内发生不良反应案列及结合我院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对收集的ADR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与机体、药物、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订相应防范措施。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尤其应加强对年老、婴幼儿患者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吴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1017-1018
目的: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易感因素,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2006年1月~2006年6月上报的109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09例ADR报告中,抗菌药占61.5%,中药制剂占24.8%。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了95.4%。结论: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应加强抗菌药、中药制剂的ADR监测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给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28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药品涉及广泛,以抗菌药物最为常见,中药制剂次之;ADR涉及器官系统较多,以皮肤及附属器损害为主。结论应重视ADR,按照疾病适应证合理用药,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出现ADR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上报的12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类药物,54个品种,其次是抗感染药物74例(59.2%);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16例(92.8%);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损害(53例),其次为消化系统(2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石文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21-1122
目的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4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最多,有40例,占85.11%,经静脉给药引起的ADR38例占80.85%,ADR表现以皮肤反应最多,其中以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临床在使用抗生素及中药注射剂时,特别是静脉给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ADR。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1月上报ADR按报表编码取1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ADR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58%。95例ADR由静脉给药所致。新的、严重的、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与报告,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药物主要集中在抗菌药物,共12种,占75.00%,其次为中药制剂、抗肿瘤药、抗病毒药。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86.15%,其次为口服。ADR可涉及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以皮肤系统及胃肠系统受累为主。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本院2009.01-2010.12年共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ADR的性质、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ADR报告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占65.2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多(占41.30%),发生ADR的最多的药物剂型是注射剂.结论 开展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隋况及其分布特征,以期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ADR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116例,涉及的药物共36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药物,以静脉用药为主。全身性损害为主,其次是皮肤反应。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技术指导,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到的10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男性患者ADR比例较大,ADR多发生在26—35岁组。抗感染药物、中成药、解热镇痛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等ADR发生比率较大;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涉及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心血管损害等。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建立和健全ADR监测报告制度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 - 2011年收集的4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ADR中,61岁以上患者发生ADR较多,共21例,占4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高于口服制剂,共26例,占58%;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28例,占62%.结论:应加强药品ADR的监测,关注老年人用药,重视静脉给药,规范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44.69%),中药制剂居第二位(9.29%)。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导,尤其是为老年人设计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并提高对中药引起ADR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4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提高ADR监测水平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我院报告的416例ADR分别从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不同年龄段分布、报告人、ADR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消化系统为主,涉及137个药物品种,≥50岁年龄组ADR发生率较高,医生、护士上报ADR较多。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日升  张雯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154-1155,116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0年收集的630例不良反应报告表,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在大于60岁年龄组(23.81%);静脉滴注导致的ADR发生率最高,占71.59%;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微生物药物,为62.54%,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占118例;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4.76%。结论引起ADR的因素有多方面,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吴芳 《中外医疗》2012,31(7):128-129
目的回顾性的总结我县2010上半年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21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152例,占72.3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59例,占75.71%,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收集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有关;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大;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结论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患者年龄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