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刚平  吴振中 《眼科研究》1990,8(4):218-222
采用FM100-色调试验,发现早期青光眼患者的色调分辨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高度显著意义(p<0.001)。原发性青光限的色觉异常具有下述特征:色调分辨力的损害在早期仅累及蓝绿色区及黄色区,至中晚期则累及到各个色区;色觉异常的出现可能先于视野的改变;蓝绿色区色调分辨力的降低与视乳头垂直C/D的扩大有明确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长期配戴2种类型的防蓝光眼镜对成人色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长期戴镜成年人144例,年龄?20~39岁,等效球镜度-6.00~-0.50 D,随机分为A组(45例,配戴普通眼镜)、B组[49例,配戴无底防蓝光眼镜(15%蓝光滤过功能)]和C组[50例,配戴琥珀色基片防蓝光眼镜(30%蓝光滤过功能)]。?在初始戴镜、戴镜后1、3、6个月时分别进行FM-100色棋检查和色觉相关生活问卷检查,比较3组的色棋错误总分平方根(Sqrt TES)、4个色区(红-黄绿、黄绿-蓝绿、蓝绿-蓝紫、蓝紫-红)的错误分值平方根(Sqrt PES)和3个问卷条目得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内,3组间的Sqrt T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411),3组间在同个色区的Sqrt PES数值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红-黄绿=0.28,?P=0.758;F黄绿-蓝绿=0.95,?P=0.390;F蓝绿-蓝紫=0.62,?P=0.539;F蓝紫-红=0.43,P=0.653),3组间在同个条目(颜色辨别困难度、衣服搭配困难度、整体满意度)的问卷得分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5,?P=0.777;F=0.10,?P=0.905;F=0.63,?P=0.533)。结论:6个月内,与配戴普通眼镜相比,配戴2种类型的防蓝光眼镜均不影响成年人的正常色觉。蓝光滤过比例控制在30%以内的防蓝光眼镜均不会影响成人色觉。  相似文献   

3.
黄斑病变患者的色觉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各种黄斑病患者色觉改变的特点。 方法:应用Panel D-15试验和FM100-hue试验对各种黄斑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色觉改变的类型及颜色辨别力与视力的关系。 结果:所以老年黄斑变性湿性型、Stargardt病、黄斑裂孔和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眼皆出现色觉异常,平均总错误分方根均值较高,视网膜前膜眼和老年黄斑变性型眼的色觉异常率和平均总错误分方根均值较低。FM 100-hue试验总错误分方根值与视力呈负相关(r=-0.8944)。 结论:不同的黄斑病变产生的色觉异常类型和严重性不同,颜色辨别力和视力呈负相关关系。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80-82)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结果的特点及年龄对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等效球镜为远视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92例(184眼),按最佳矫正视力0.8~0.6、0.5~0.2、≤0.1三个级别分为轻度弱视组108眼,中度弱视组65眼,重度弱视组11眼.每组又以6岁为界进行分组,分为<6岁组和≥6岁组.采用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检测PVEP,对弱视组间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程度弱视组中的不同年龄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弱视程度组间及不同年龄组间P100波潜伏期(LP100)及振幅(AP100)的差异.结果 随弱视程度加重,PVEP的LP100延长,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30,P<0.01),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AP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9,P<0.05),两两比较示,重度组的AP100明显较其余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组较轻度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组中,年龄≥6岁组与<6岁组比较,LP100明显延长,AP10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7.45,P<0.01);中度组也呈类似表现(t=4.68、4.27,P<0.01);重度组结果类似,但由于例数少,未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PVEP的LP100、AP100可作为衡量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适应色觉试验(NCACVT)并且解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重要性.方法:法一孟二式100色度试验(FM100HT)和Holmgren试验已经被改良并且适应计算机应用.经典的Ishihara假同色法试验方法(IPPT)已被假定是色盲的一个简便的筛选检查工具;因此依照Ishihara试验结果,受试者被分为色觉有缺陷组(第1组)和对照组(第2组).第1组为色觉有缺陷者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在19~29(平均21)岁,而第2组为对照组,13个受试者色觉无缺陷(男8例,女5例),年龄在19~28(平均22)岁.为了研究两组人的色觉敏感性,所有的受试者都要进行FM100HT和NCACVT试验.将经典的IPPT,FM100HT和NCACVT的试验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在这两组中NCACVT和FM100HT的误差计分用秩和检验来分析.结果:在误差计分中的差别分别在统计学上是有显著意义的(U=169,P<0.05;U=153 P<0.05).根据NCACVT来诊断色觉缺陷的临界点是通过使用接受机器作特征曲线(ROC)而被发现是23.根据23这个临界点的误差计分,在筛选检查色觉缺陷方面,发现NCACVT具有100%的敏感性和100%的特异性.结论:根据Harper和Reeves,这些特点使得这个试验成为一个可靠的、有创意的眼科实践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植入黄色人工晶状体(IOL)及非球面变色IOL的白内障患儿术后对比度视力和色觉的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白内障接受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手术治疗的患儿43例(56眼)。方法 患儿按照术中植入的IOL不同分为两组:黄色IOL组(26眼)和非球面变色IOL组(30眼),所有复查患眼均在术后3个月以上,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对比度视力和色棋检查。主要指标 视力、对比度视力、色棋错误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的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远视力无显著差异。在40 lux光照下,5%对比度下非球面变色IOL组的视力(0.21±0.14)要优于黄色IOL组(0.39±0.11)(P=0.001)。明视下(户外日照和室内1000 lux光照),两组间的FM100测试的总错误评分无显著差异,黄昏视下(40 lux)黄色IOL组的辨色力错误总评分(48.51±16.73)明显高于非球面变色IOL组(31.25±11.39)(P=0.003)。结论 黄色IOL和非球面变色IOL在强光下对比度视力无明显差别,而非球面变色IOL在弱光下能够提供更好的对比度视力和更强的色彩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9年中国眼内异物发病和疾病负担情况。

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中国总人群、不同年龄组间1990年和2019年我国眼内异物发病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情况。

结果:2019年中国眼内异物发病例数为1 125.35万,发病率为79.12/10 000,2019年眼内异物发病数和发病率比1990年降低了12.87%和27.49%。 2019年中国眼内异物DALY为18.12万人年,2019年眼内异物DALY比1990年增加了6.14%。2019年发病例数、发病率和DALY最高的年龄组均为20~54岁年龄组,分别为801.26万、103.97/10 000和10.25万人年。1990~2019年中国眼内异物发病率呈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1.2%(95%CI: -1.8~-0.7,P<0.05),DALY率也呈降低趋势,AAPC=-0.6%(95%CI: -2.1~0,P<0.05)。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眼内异物发病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 2019年,中国眼内异物发病率和DALY率明显高于全球及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

结论:中国眼内异物发病率和DALY率虽然近年来呈降低趋势,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在全球范围内眼内异物负担占比仍然较大,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轻眼内异物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的特征,以获得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Monitor视觉诱发系统对正常人60例(73眼)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进行闪光VEP检查,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19眼,B组(15~29岁)17眼,C组(30~49岁)21眼,D组(50~65岁)16眼;对正常人62例(77眼)在15,30和60min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进行图形VEP检查。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20眼,B组(15~29岁)20眼,C组(30~49岁)22眼,D组(50~65岁)15眼。结果:在白色、红色、蓝色闪光刺激下P2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22.2±8.3,122.5±11.7,124.1±8.5ms;在白光刺激下D组P2波的潜伏期与其他各年龄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其他各年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意义。在红光和蓝光刺激下A组与D组比较,A组、D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延长,有显著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意义。在15',30'和60'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P100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11.6±6.0,105.9±5.3,105.1±3.8ms。各年龄组图形VEP相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14岁以下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闪光VEPP2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图形VEPP100波的潜伏期各年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色盲角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绿色盲患者戴色盲角膜接触镜后辨色力的改变状况和色盲角膜接触镜的实用性。方法 :色觉正常对照组 (Gn组 )和红绿色盲实验组 (Gc组 )各 10例 ,年龄匹配 ,矫正视力 1.0。两组在使用色盲角膜接触镜前后 ,针对色调图片 (红、黄、绿、蓝、绛、褐、灰 )、《色觉检查图》、《色盲检查D 15色彩排列盒》 ,比较戴镜前后不同的色觉变化。结果 :色觉检查图中的第一、第二组类型的假同色图 ,Gc组戴镜前读不出 ,戴镜后能读出 ;Gn组戴镜前后均能读出 ;第三组类型的假同色图Gc组戴镜前后不能读出 ,Gn组戴镜前能读出 ,戴镜后不能读出。D 15色彩排列检查Gc组戴镜前后均不能正确排列色调顺序 ;Gn组戴镜前排列正确 ,戴镜后排列错误。结论 :红绿色盲患者戴色盲角膜接触镜后能提高对某些假同色图的分辨能力 ,使原来混淆的色调有了深浅的变化 ,但不能改善其对自然环境中的色彩分辨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本人1980年设计的定量光应激(Quantitative photostress)试验法对33例Ⅰ期和Ⅱ期开角型青光眼的42眼,作了视力恢复时间的测定。该法系用四种不同强度的光刺激后,以四种不同亮度的试标检查,共获得16个参数,并与90例健康人117眼作了对照。作者发现青光眼病人的视力恢复时间只有3人正常,其余的与同年龄组相比,有5~16个参数增加,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中31~40岁年龄组中有4个参数增加;41~50岁年龄组有15个参数增加;60岁以上年龄组有12个参数增加。作者用卡方比较了青光眼病人和健康人的每一  相似文献   

11.
晶体后纤维增生(RLF)是幼儿时期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以前曾错误地认为与营养失调或感染有关,经过动物试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研究,认识到RLF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血管性改变。当发育尚未成熟的视网膜处于高含氧量的情况下,血管收缩。若持续收缩,可引起周边部视网膜血管闭塞,局部贫血。经过数天~数周的潜伏期,在周边部无血管区与中央部血管区毗邻处出  相似文献   

12.
探刊干性型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aneration,AMD)的病变发展特征并 寻找监测AMD病情进展的较敏感指标。 方法:用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明视视网膜电囤(ERG)、FM100-hue 色彩试验及视力检查,对60例(111眼)50~80岁、视力≤1.0的干性型AMD患者进行3~74个月(平均30.2个月)的随访观察。 结果:本组68眼经FFA检查、平均25.6个月随访,其中25%的患眼病灶损害有快慢不一的发展.全部111眼视力在平均30.2个月随访中有18%患眼的视力下降2行以下,且与病灶进展相符,FM100-hue 色彩试验的被随访者中,随访2年以后,其总错误分明显的增加(P<0.01).63眼的明视ERG在随访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结论:大部分干性AMD患眼的病灶损害和视力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FM100—hue的总错误分可能为监测AMD病情进展的较敏感指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50-15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及Spot筛查仪在屈光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 对北京市海淀区5 866例3~6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及自然状态下Spot屈光筛查。对视力状况进行似 然比卡方检验。对视力正常儿童的屈光度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比较,再 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用M(Q1,Q3)描述各屈光度及屈光参差的分布特征,以 百分位数法得到屈光筛查的界值点。结果:按2种视力判定方法得到3~6岁儿童视力低常率分别为 4.25%和17.29%。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正常儿童的球镜度、柱镜度 和双眼球镜度参差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远视度降低,散 光度降低。等效球镜度(SE)、双眼柱镜度参差和SE参差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球镜度和SE的P2.5、P97.5分别为0 D、+1.50 D和-0.25 D、+1.00 D。柱镜度的P5为-1.25 D。球镜度 参差和柱镜度参差的P95均为0.75 D。结论:Spot筛查仪屈光筛查数值获取率高,在大规模人群筛查 工作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参考各界值点结合视力等情况给予转诊。  相似文献   

14.
自 1992年以来对因纹眉、纹眼线不当 ,而致颜色过深、过宽、长短不齐及左右不协调 ,给患者造成面容缺陷 ,求治心切者 ,我科采用磨削术去除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对象 :本组 5 8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在 18~ 36岁 ,双侧纹眉线超出眉形外且色过深者 16例 ;单侧纹眉线过宽、长短不齐者 14例 ;双侧眼线色过深、过宽者 15例 ;单侧眼线色过深且超出睑缘下者 13例。本组病例共同特点为睑缘或眉毛处的皮肤呈蓝黑色 ,影响美观。2 .治疗方法 :将术区眉毛剪除 ,常规消毒 ,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应用牙科台钻带动 1.8cm大小钢刺轮磨头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7周~12岁(平均3.4岁)儿童30例(42眼)先天性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单眼者1岁以上、双眼者2岁以上Ⅰ期植入Acrysof人工晶状体,其中<3岁年龄组8例(12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4~6岁年龄组18例(24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6岁以上年龄组4例(6眼)保留后囊,术中行后囊抛光。术后常规皮质类固醇滴眼,应用散瞳剂。随访观察6~24月。观察记录视轴、眼底情况及其它并发症。结果(1)视轴区Ⅱ级以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3岁年龄组为1眼(8.33%),4~6岁年龄组为6眼(25.00%),6岁以上年龄组1眼(16.67%)。(2)其它并发症:瞳孔移位<3岁年龄组为3眼(25.00%),4~6岁年龄组为5眼(20.83%),6岁以上年龄组0眼;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在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同时,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阻止视轴浑浊的发生;而对于6岁以上先天性白内障则没有必要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正常人黄斑部各分区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neurosensory retinal thickness,NRT)。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3000)对60例(120眼)正常人的黄斑部进行扫描,扫描模式为快速黄斑厚度地形图(fast macular thickness map),分析模式为视网膜厚度/体积分析(retinal thickness/volume analysis),应用OCT3000自带软件分别测出9个分区和黄斑中心小凹的NRT及总黄斑体积。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不同年龄、眼别、性别组间上述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不同年龄组间除黄斑中心小凹、上、下方外环区、总黄斑体积外(P<0.05),其余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眼别间除鼻侧内环区、上、下方外环区、颞侧外环区外(P<0.05),其余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性别间中央区、内环区各象限、鼻侧外环区、颞侧外环区、总黄斑体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CT3000可用于测量黄斑部各分区的NRT,其厚度值存在年龄、眼别及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成年人闪光视网膜电图参数及其变异性。

方法:将30例60眼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分为2组:20~30岁组(15例30眼)和40~50岁组(15例30眼),按ISCEV标准行全视野闪光ERG检查,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及变异系数。

结果:两组相比各波隐含期均延长,振幅均下降,尤其在暗适应3.0、明适应3.0及震荡电位振幅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项观察指标中隐含期的变异系数最小,振幅次之,而震荡电位振幅变异系数最大。

结论:40~50岁年龄组与20~30岁年龄组相比,ERG各波隐含期延长,振幅下降,各波隐含期变异系数小。  相似文献   


18.
正视眼瞳孔特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志兴  陈慷  王丽娅  丁行振 《眼科研究》2010,28(11):1083-1086
目的研究健康人不同年龄组正视眼在不同光照度下的瞳孔大小及瞳孔震颤特点。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120例240眼,均为正视眼,男女各半;分为21~30岁、31~40岁和41~50岁3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男女各20人。应用P3000型双眼瞳孔测量仪测量各年龄组正视眼瞳孔大小及瞳孔震颤,测量分别在暗视(0.04lx)、低光照度(0.40lx)和高光照度(4.00lx)下进行。结果所有受试者暗视、低光照度及高光照度下瞳孔直径的均值分别为(6.14±0.95)、(4.90±0.99)、(3.81±0.59)mm,瞳孔震颤的均值分别为0.31、0.46、0.3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F=323.78,P=0.00;瞳孔震颤:F=16.94,P=0.00)。21~30岁、31~40岁和41~50岁组在3种不同光照度下瞳孔直径分别为(6.48±0.67)、(5.19±0.73)、(3.99±0.50)mm;(6.01±1.07)、(4.80±1.10)、(3.77±0.68)mm和(5.62±0.88)、(4.26±0.74)、(3.43±0.43)mm。所有受试者瞳孔直径及瞳孔震颤在不同光照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光照度下不同年龄组间瞳孔直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20,P=0.00;F=14.87,P=0.00;F=13.31,P=0.00)。女性受试者和男性受试者在3种不同光照度下瞳孔直径均值分别为(6.00±0.86)、(6.33±0.99)mm;(4.73±0.83)、(5.11±1.10)mm和(3.73±0.48)、(3.90±0.69)mm,除高光照度组之外,其余2组光照度下男女瞳孔直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暗视:t=-2.50,P=0.01;低光照度:t=-2.57,P=0.01;高光照度:t=-1.76,P=0.08)。3种光照度下受检者双眼间瞳孔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暗视:t=0.42,P=0.68;低光照度:t=0.95,P=0.34;高光照度:t=-0.01,P=0.99)。结论瞳孔直径受光照强度、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瞳孔震颤在3种光照度下均可发生,低光照度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7-16岁学生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CVA)及不同对比度、年龄和性别对CVA的影响,评估在学生体检时引入低对比度视力测量的重要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入选标准:年龄7-16岁学生,单眼裸眼视力≥1.0。共入选299名学生,将学生分为7-10岁、11-13岁和14-16岁3个年龄组。对受检者先行视力及眼部检查,然后使用电子视力测量仪MFVA-200检测对比度分别为100%标高及10%标低下的CVA。结果随着MFVA-200检查时对比度的下降,各年龄组受检者的右眼和左眼的CVA均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右眼=56.28,t左眼=63.93,P值均〈0.01);在100%对比度下,3个年龄组间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眼CVA:F100=1.74,P=0.18;左眼CVA:F100=1.73,P=0.18),在标低10%对比度下,3个年龄组间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CYA:F10:4.59,P=0.01;左眼CVA:F10=5.65,P=0.004),右眼7-10岁、11-13岁和14-16岁3个年龄组CVA分别为(0.53±0.14)、(0.50±0.14)和(0.46±0.15),左眼分别为(0.53±0.16)、(0.49±0.15)和(0.45±0.15);男性和女性在标高和标低对比度下,男性CVA值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CVA:t100=3.67,P〈0.001;t10=2.54,P〈0.01;左眼CVA:t100=3.64,P〈0.001;t10=3.83,P〈0.001)。结论7-16岁学生随着对比度的下降,视力也出现下降趋势,高对比度视力年龄组间无差异的学生,在低对比度下年龄较大组视力差于年龄较小组,同-对比度下男性CVA好于女性。对于近视高发年龄段的学生,在体检时引入对比度视力的测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用3%~25%梯度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25%Gradient SDS-PAGE)测定人类胚胎晶体蛋白的方法,对照试验了蛋白质样品在电泳前的不同预处理条件和预处理时间,发现当水溶性晶体蛋白在电泳前与样品处理液混合后,在37℃保温3小时,在分子量为45KDa 附近有2—3条亚基谱带的颜色明显加深,而在100℃沸水中保温2分钟,这些谱带颜色变浅,在29KDa 附近的谱带颜色加深。从这些现象我们初步推断出在胚胎晶体水溶性蛋白中存在一种酶,这种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SDS 和巯基乙醇对某些晶体蛋白质肽链的降解作用。但在晶体水不溶性蛋白中,则不存在这一种酶。本文还介绍了使用硼酸——NaOH(0.1%SDS)电极缓冲液代替 Gly-Tris(0.1%SDS)电极缓冲液进行 SDS-PAGE 测定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