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检测可反映宿主体内活性感染、虫负荷量以及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严自助等将日本血吸虫肠相关阴极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D0t-ELISA检测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取得满意效果[‘j。我们用此法对gi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做了检测,同时做了粪孵、COPT、嗜酸性细胞计数等项检查,结果如下。卫材料和方法1.l材料①单克隆抗体D。t-ELISA试剂盒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提供润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③肝吸虫病人血清由本院血防科提供;④正常人血清由本市兄弟医院提供。1.2操作方法用取样环…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是血吸虫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可以导致门静脉高压、腹水和上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和血清学诊断3种。影像学诊断在肝纤维化晚期,才能出现异常图象;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但存在肝穿刺的盲目性、肝脏病变的不均一性而导致取样误差;血清学诊断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被WHO归类为被忽视的热带病。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血吸虫感染率和致残致死率显著下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深入推进,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时有报告,输入性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的潜在传播风险值得关注。为了更好地巩固血吸虫病防控成果、提升对外部生物安全风险的检测能力,本文对血吸虫病病原学、免疫学与核酸等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目前仍然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早期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免疫学方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血吸虫抗原或宿主特异性抗体,而核酸检测技术可直接检测病原体DNA,这两种方法均已用于血吸虫病早期诊断并各有利弊。本文对近年来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贫穷所致传染病。目前,全球有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血吸虫病,感染者超过2亿,每年因血吸虫感染所致的死亡人数超过20万~[1])。我国主要流行日本血吸虫病。截至2012年底,全国仍有血吸虫病人24万余例~[2])。其病原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系统。当成虫移行至宿主脑部异位寄生时,即可引起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抗原在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疫苗研究和致病机理方面有重要作用,按其来源可分虫体抗原、纯化抗原、重组抗原等。纯化抗原和重组抗原因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望解决血吸虫病的诊断问题。本文就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急性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信息,是衡量疫情轻重的一个指标。根据急血的发生,可以分析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掌握流行规律,从而为制订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暴发流行,甚至蔓延到大、中城市,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干扰了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为有效地控制急血的流行,现将急血流行因素综述如下。1自然因素1.1地理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大致可分为湖活、山丘和水网3种类型。急血病人主要分布在湖沼地区,约占90%左右,而内陆、山丘地区仅占10%左右[1、2、3]。湖语地区因水位、钉螺孳生地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病数有所增加,由于人群流动,可在流行区感染后,到了非流行区时才发病,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现就有关血吸虫病诊断和治疗简要讨论如下.急性血吸虫病一般多发生于初次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但也可发生于再次感染大量尾蚴的慢性血吸虫病人。临床上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常有腹痛和腹泻. 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当人体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后,由  相似文献   

9.
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者可伴有中毒性神经精神症状,我站住院部于1992~1994年间收治急性血吸虫病患者20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5岁;农民12例,学生8例。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为血吸虫病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血吸虫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是目前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常用方法,所使用的抗原可分为粗制虫源抗原、纯化虫源抗原和重组抗原。研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抗原是免疫诊断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近年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兔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有了很大发展.可以说,所用抗原涉及血吸虫生活史中各个时期;所用方法包括了补体结合、间接血凝、胶乳凝集、凝胶电泳(或扩散)、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测定以及环卵沉淀试验等.免疫诊断的依据长期来主要为检测特异抗体.由于抗体在宿主体内长期持续存在,甚至经过有效治疗后粪便中已找不到虫卵,抗体仍长期不能消失,因此不能用于区分活动性感染和既往感染,也无法反映治疗的效果.而检测循环抗原则可弥补上述之不足.因此许多学者对之竞相研究,特别是引入单克隆抗体技术,使得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脑型血吸虫病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吸虫通常寄生于门静脉系统,若成虫寄居或虫卵肉芽肿病变发生于门静脉系统以外,称为异位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异位损害中以脑部损害较为常见,称为脑型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CSM)。其发病率占血吸虫病的1.74%~4.29%,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CSM的诊断和脑部其它疾患容易混淆,且各地区诊断方法不统一,往往依靠术后病理确诊,国内临床上误诊的病例已有多次报道。国外文献报告,90%以上CSM无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尸检。为避免不必要的开颅手术,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本文根据近几年有关CSM的诊断评价文献报道,对其常用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由于多年积极有效的防治,血吸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明显下降,传统的病原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已无法满足疫区查病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发展了一些针对血吸虫来源DNA的核酸诊断技术,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就核酸检测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靶DNA片段的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以急性血吸虫病为主题词,对200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发表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回顾性分析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结果共纳入26篇临床研究,138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感染病例数由高到低依次分布于湖北(656例)、四川(312例)、湖南(154例)、安徽(154例)、云南(51例)、江西(24例)、江苏(19例)、浙江(10例)等省份,感染人群以学龄期儿童及青壮年为主,均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发病时间集中于夏秋季。临床特征有发热[1256(91.0%)]、腹泻[766(55.5%)]、咳嗽[650(47.1%)]、腹痛[538(39.0%)]、畏寒[410(29.7%)]、脓血便[309(22.4%)]、腹胀[182(13.2%)]、头痛[50(3.6%)]、尾蚴性皮炎[48(3.5%)]等症状。实验室表现包括感染患者白细胞[885(64.1%)]和嗜酸性粒细胞[998(72.3%)]增多,粪便显微镜下可找到虫卵、毛蚴[901(65.3%)]和(或)血清免疫学检测阳性[639(46.3%)],超声检查提示肝脾肿大[635(46.0%)]。结论临床医生对于有血吸虫疫区接触史的发热、腹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应考虑感染急性血吸虫病可能。  相似文献   

15.
急性血吸虫病是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兼有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肝脾肿大等,因与某些疾病有一定相似之处而易误诊。许多非本专科临床医师对比病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所以近年来对本病的误诊率有增高的趋势。现将我所近几年收治的入院前曾经误诊的病例资料作如下报导与分析,并就该病的监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作为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但缺乏确实有效的单一无创检查方法,现就各种诊断方法及其进展,尤其是合理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将重组抗原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已成为当前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近10年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重组抗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境外输入尤其是非洲输入的血吸虫病病例逐年增多,敏感、高效的诊断方法对于输入性血吸虫病的风险评估及监测极为关键.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是现今血吸虫病诊断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各自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理想的诊断效果.该文就曼氏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2种非洲主要血吸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虫卵在肝脏沉积并释放可溶性抗原 ,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TNF- α、TGF- β、IL- 1等 ) ,激活枯否细胞 (KC)、星状细胞 (HSC) ,使前胶原m RNA表达增加 ,促进胶原与非胶原细胞外间质 (L N、HA等 )合成、分泌 ,成纤维细胞增生 ,产生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肝脏 ,沿肝内门脉小分支形成特征性的血吸虫性干线型肝纤维化 [1~ 3 ]。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早期及时祛除病因 ,肝纤维化多能终止或部分逆转。当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 ,可由干线型纤维化形成肝硬化 ,临床表现出晚期血吸虫病症状体征时 ,虽经彻底祛除病…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版《血防手册》规定,粪便查获血吸虫卵是确诊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依据。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循环抗原(CSA)检测血吸虫病在我省已广泛推广应用,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特异性强的特点。肖永富等〔1〕认为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无论其流行程度如何,均可使用三种试剂盒中的一种来取代粪检和其它查抗体的诊断方法。现收集我站住院部1994-1996年收治的具有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症状、体征,粪检阴性,经抗菌素或抗病毒治疗未见好转,而CSA检测阳性,按急血采用吡喹酮作诊断性治疗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