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疼痛常常影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训练,自 1998年对脑血管病实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疼痛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998年 10月~ 2000年 10月,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症手肿胀疼痛 96例,其中男 72例,年龄 42~ 83岁,女 24例,年龄 50~ 74岁。 方法: (1)患肢的摆放:患者不论处于何种卧位,都应保持肩关节和手摆放于舒适安全的位置。肩关节避免后缩下沉,患者上肢抬高、伸直,腕背屈,前臂旋后。坐位时也应注意手不要悬垂于一边,患肢置于前面的…  相似文献   

2.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Daris等(1977)统计其发生率占偏瘫患者12.5%-70%常在中风1-3个月内发生,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如果不进行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畸形,影响手的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受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接收的91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A组(n=46例)和B组(n=45例),其中B组使用个性化运动康复,而A组则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疼痛问题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  相似文献   

4.
刘英震  韦道天  王敬雪  胡川 《中国康复》2023,38(11):654-658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同步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气动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及气动手同步治疗,2组均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在干预前后,采用手肿胀程度评估(掌指关节、8字缠绕法围度)、视觉模拟评估法(VAS)、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上田敏手功能分级评分、MBI、VAS评分均明显提高,手肿胀程度减轻(P<0.05),且观察组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BI、手肿胀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镜像疗法及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同步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手功能,降低手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5.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47例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其临床表现 ,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 ,在并发肩 手综合征时 ,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程度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 ,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P <0 .0 5 ) ,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预防和减轻脑卒中患者肩 手综合征的发生 ;发病后更易为综合康复治疗所逆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7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训练。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估。结果在不同测量时间点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引起的疼痛,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对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4周对患侧上肢疼痛、水肿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训练后患肢疼痛、水肿症状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上肢综合功能评定计分明显高于训练前(P<0.01)。结论 尽早采取康复护理对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为反射性神经血管综合征,可并发于冠心病、颅脑外伤等,尤其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肩痛的常见病因,是影响瘫痪上肢康复的主要原因,如不及早诊断、治疗,加强护理,后果严重,常引起残疾,给治疗及护理带来极大困难。我院自1996年4月~1999年10月,共收住急性脑卒中患者381人,其中发生肩手综合征者74例(占19.42%),现将我们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996年1月~1999年10月我院共收住急性脑卒中患者381例,入院后2天~3月,患者出现以偏瘫患侧肩胛周围进行性疼痛和活动受限,患侧…  相似文献   

10.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合并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易引起患手运动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因此,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促进患手功能恢复,尽可能减少致残程度。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我科对4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垚眉  王继先  谢青 《中国康复》2022,37(3):179-182
卒中后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总体发病率为30%~80%[1].一般表现为患侧肩关节疼痛,可伴有肘部及手背部肿胀疼痛、上肢肌张力异常、肩周肌肉萎缩、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等.通常发生在上肢康复的黄金期,一般在卒中后2~3个月发病,4个月内达到高峰[2]....  相似文献   

12.
良肢位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保持急性期床上的正确卧位,关系到康复的成败,必须给予重视。有关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文献报道较多,但脑卒中良肢位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价脑卒中良肢位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单元治疗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4周后采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8月-200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68例作为观察组,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护理;将2003年8月以前收治的8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rus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ADL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rusl—Meyer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对照组发生率为2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SHS为对照组,桂枝汤加减结合针灸与康复功能训练治疗SHS为治疗组,治疗观察10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②Fus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2分。结论: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缓解瘫痪侧肢体的疼痛,消除皮肤出汗、发紫、发凉等现象,缩短病程,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秀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43-2443
脑卒中偏瘫患者合并肩关节半脱位,造成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应用综合康复方法治疗8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治愈12%(10/80),好转60%(48/80),无效27%(22/80)。说明综合康复治疗肩关节半脱位有效,且疗效与病程长短有关,提示康复治疗及预防应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0 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康复单元组(n=45)和对照组(n=45)。康复单元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6 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 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上肢及手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及MBI 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康复单元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综合康复措施治疗5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正确体位摆放、避免腕屈曲、关节注射、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主动和被动运动、电针、超短波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和腕手关节的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56例患者经过为期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共显效35例(62.5%),有效2l例(37.5%);治疗后患侧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及腕手关节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上肢疼痛和水肿程度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病人偏瘫侧肩手疼痛、水肿、肢体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疼痛(简称肩痛)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通常在脑卒中后2~3个月内发生[1],其发病率16%~84%[2].肩痛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会延缓和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原因主要与患者惧怕疼痛,从而减少患肢功能训练甚至进行患肢制动有关[3].临床上发生脑卒中后肩痛的原因很多,如肩肱节律的丧失、肌张力异常、关节囊挛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粘连性改变、患肢体位和处理不当、臂丛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粘连性关节囊炎等[4-6].康复早期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肩痛的发生,已成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