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腹腔镜诊断性检查的作用仍不能忽视,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一起可以帮助提高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断水平,并能相互补充,合适选用,有一定的价值,有的还可结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在慢性腹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腔镜应用于临床诊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起初的腹腔镜操作、观察、记录资料均不方便,加之超声扫描(US)、电子计算机横断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的出现,该技术一时受到冷落.随着电子影像技术和医疗设备的迅速发展,腹腔镜设备随之更新,自1987年3月,法国医师Mouret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腹腔镜技术便在外科领域迅猛发展,腹腔镜诊断技术也再次获得新生.现代腹腔镜不仅具有比过去更好的直观效果,而且能根据检查结果,完成一定的治疗,特别是慢性腹痛患者,经US、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仍难以明确诊断时,腹腔镜检查诊断就能显示其优势,现就慢性腹痛的腹腔镜诊断结合自己的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评估效果。采用影像学或CT等探查手段确诊分期,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分期一致率、手术情况及探查特异性、灵敏度,探究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效果。腹腔镜探查能够有效确定进展期胃癌分期,并指导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乳头部癌的诊断──各种影像学诊断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前病变进展程度的诊断对十二指肠乳头部癌的术式选择是重要的。作者将1977~1996年的20年间手术切除的乳头部癌42例术前US、CT、血管造影、内镜超声(EUS)、管内超声(IDUS)、核磁胆胰管造影(MRCP)等影像学检查与组织学所见对比,探讨比较各种影像学的诊断价值。全部病例行US,在可评价的37例中均未能显示肿瘤,发现59.5%病人胆管扩张,40.5%病人胆胰管均扩张。22例行CT检查,12例(54.5%)显示了肿瘤并有胆管或胆胰管扩张,在未显示肿瘤的病例中也分别见有胆囊或胆胰管扩张,表明所有病例经US、CT检查均能见到某种异…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附117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应用比较影像学方法,对117例患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CT、MRI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4.6%、90.6%、98.1%,术前定性准确率为39.2%、69.6%、79.6%.综合影像检查定位、定性准确率100.0%及87.5%.手术切除107例,其中巨大肿瘤(体积>10cm×5cm×4cm)30例.9例肾上腺转移癌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或介入性治疗.1例未手术.结论肾上腺肿瘤影像学检查B超可作为筛选手段,CT、MRI定位准确率高,定性准确率MRI略高于CT.综合影像学检查可发挥互补作用.正确的手术切口选择是手术成功的要素之一.围手术期充分准备是减少并发症的保证.腹腔镜B超技术具有术中诊断作用并可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修改.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瘤定位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我院收治35例胰岛素瘤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比研究其影像学定位诊断方法。结果:B超检查准确率28.6%,CT检查准确率60.6%,MRI检查准确率69.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准确率73.3%,内镜超声检查准确率70%,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73.9%,腹腔镜术中超声检查准确率87.8%。结论:在胰岛素瘤的微创治疗中,腹腔镜术中超声检查有利于发现和定位肿瘤,并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实施。术前合理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有助于肿瘤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7.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是胃癌综合治疗方案实施的需要.早期胃癌,特别是黏膜内癌,可以行内镜下切除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为了获得局部进展期胃癌R0切除,新辅助治疗倍受关注并已展开探索.随着内镜超声检查(EUS)、经腹超声检查(TAUS)、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PET)、PET-CT和腹腔镜探查分期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已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旨在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价值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CT对胃癌患者术前分期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182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CT序贯腹腔镜检查对临床分期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胃癌T分期诊断准确率:CT为80.77%(147/182),CT联合腹腔镜为91.21%(166/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癌手术N分期诊断准确率:CT为74.73%(136/182),CT联合腹腔镜为90.11%(16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癌手术TNM分期诊断准确率:CT为69.78%(127/182),CT联合腹腔镜为92.31%(16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胃癌TNM分期准确、有效,联合腹腔镜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策略的进步,多学科干预模式使晚期胃癌病人的生存有所改善。腹腔镜技术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诊断性腹腔镜辅助临床诊断及决策,到应用腹腔镜实施姑息性手术、腹腔镜结合腹腔热灌注置管化疗、转化手术等,以减少创伤为目的的腹腔镜技术为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超声在胰腺壶腹部肿瘤分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腹腔镜超声技术(LapUS)在胰腺和壶腹部癌肿分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6年12月~1999年12月连续对46例怀疑胰腺和壶腹部肿瘤病人进行腹腔镜和腹腔镜超声分期诊断。并与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中发现及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进行前瞻对比研究。着重检查肿瘤范围、周围血管侵犯、周围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和肝、邻近脏器转移;对可疑病变和肿大的淋巴结进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判断肿瘤切除性。结果 46例病人中。LapUS发现肿块性病灶44例,2例阻塞性黄疸确诊为壶腹部结石嵌顿排除肿瘤。44例肿块性病变中41例为恶性肿瘤,3例为炎性病变,肿瘤诊断正确率为93.2%。本组未发生腹腔镜和腹腔镜超声检查有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和腹腔镜超声检查应列为重要的分期诊断工具,剖腹探查前常规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完善肿瘤分期诊断和可切除性判断。可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在微创外科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技术在非创伤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查,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急腹症的确诊率。腹腔镜技术以其微创性、直观性及不断成熟的操作技巧,缩短了人们认识疾病的距离,在急腹症的诊断中已占有重要地位。我科自1991年9月至1999年5月完成了375例非创伤急腹症的诊断。现结合我们...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胃癌术前分期诊断常用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胃癌术前分期诊断常用检查方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腹超声、超声内镜、CT、MRI、PET及腹腔镜检查为胃癌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胃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各种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判定胃癌术前分期,也有助于根据不同的分期实施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胰腺癌的分期及其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的肿瘤分期不仅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制定治疗策略,而且用于比较治疗结果,设计和评估临床研究的长期趋势。胰腺癌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准确的分期手段,影像学和内镜技术的进展为胰腺癌的术前分期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临床应用的胰腺癌分期方法包括B超(US)、内镜超声(EUS)、CT、ERCP、MRCP、PTC、PET、经壶腹胰管镜和腹腔镜等。胰腺癌术前分期的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判断是否转移,另外是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癌患者术前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出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89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TNM分期,对比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在术前评估中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的T期、N期、M期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75.28%、73.03%、86.52%。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癌患者术前评估中可发挥一定的应用价值,能为TNM分期进行准确判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检查在诊治外疾病中的价值(文献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腹腔镜诊断性检查的作用仍不能忽视,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一起可以帮助提高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断水平,并能相互补充,合适选用,有一定的价值,有的还可结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对诊断不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16例诊断不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急腹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证实,腹腔镜手术成功16例,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具有独特优点,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同时进行治疗,在腹腔镜探查明确后选择各操作孔手术,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对甲状腺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根据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点的形态、大小、回声特征判断甲状腺疾病的性质,对诊断疾病和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腹症中腹腔镜诊治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病史和体检的采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实验室检查可基本确定病因.影像学检查对帮助诊断极具价值,尤其是对非特异性的腹痛.对于未能及时明确诊断的病例应及时地重复检查,以便动态观察病情的演进,及时地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予以手术干预.通常≥6 h的持续剧烈的急腹痛病例多需要普外科医师的干预,乃至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完善和人们对该技术认识的进步,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应用,由于在腹腔镜下可同时获得确诊并随之予以手术治疗,因此已被广泛重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肛瘘是因多种病理因素形成的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肛瘘的手术治疗既要保护肛门的功能,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同时又要彻底清除内口,达到根治肛瘘的目的。因此,术前明确内口的位置和瘘管走行及其与周围肌肉组织的关系,对肛瘘手术方法的选择和保护肛门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进展,肛瘘X线造影、超声检查、CT、MRI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肛瘘的诊断,为手术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对肛瘘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肛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非寄生虫性肝脏囊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对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仍显不足.单纯多发肝囊肿与多囊肝病的鉴别诊断需结合家族遗传史、囊肿数目、是否合并多囊肾、有无分隔及B超检查特点;单纯单发肝囊肿与肝内胆管囊腺瘤的鉴别需结合影像学特点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治疗上,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肝脏囊性疾病的治疗,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具体选择仍需依据患者的特点采取个体化、多样性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