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神经病变给人的感觉有很多 出现神经病变时.有些人会出现针刺样感觉或烧灼感,多发生在腿部.尤以夜间明显;也有些患者会出现蚁走虫爬感:有时还伴随触电样感觉,或是就像行走在破碎的玻璃上一样;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感觉过敏.即使很轻柔的触摸也会产生痛感.有的人甚至只是在脚上盖个床单也会感到非常疼痛。病情进一步加重后.患者会由感觉过敏转为感觉缺失.甚至踩到钉子都不能察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神经病的病原学尚未完全了解,因此目前处理办法主要依靠症状治疗,电疗法一直用于减轻关节炎和风湿病的慢性疼痛,这种疗法对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也许会有帮助,为此,作者对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病人和方法 有下列特征的患者进入研究:男或女,年龄31~70岁,证实患Ⅱ型糖尿病并有双下肢疼痛的外周神经病>2个月。根据患者陈述的主观症状、感觉异常、疼痛强度和频率,睡眠失调(疼痛引起)和活动障碍将疼痛和不舒服程度分为0~5等级。2级为轻度灼痛,有或无感觉异常,一天中大部分时间不舒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新世界》2008,(7):30-30
患者:我得糖尿病已经24年了,那会儿得的时候就是三多,能吃能喝,当初别人还说这是好现象,后来查出了是糖尿病,但由于上班也没有好好治,老觉得能吃能喝就行了,挺好。医生开的药也没正经吃,病情越来越厉害,后来检查发现有冠心病、心绞痛,血压也高,高压能达220mmHg,现在感觉走十几米腿就发胀(感觉),特别酸疼,听大夫说是因为血管堵住了。  相似文献   

4.
许多糖尿病友就座时诉说:一天到晚浑身好像是有无数蚂蚁在爬,那种感觉真是说不出来的难受;有的则讲,两条腿就像针扎一样,疼得成宿睡不着觉,简直生不如死;还有的说,胃胀得难受,吃点东西就感觉堵得慌……。其实,上述异常感觉,都属于糖尿病的慢性神经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并发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5.
许多糖尿病友就座时诉说:一天到晚浑身好像是有无数蚂蚁在爬,那种感觉真是说不出来的难受;有的则讲,两条腿就像针扎一样,疼得成宿睡不着觉,简直生不如死;还有的说,胃胀得难受,吃点东西就感觉堵得慌……。其实,上述异常感觉,都属于糖尿病的慢性神经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并发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末梢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如冷冻、麻木、疼痛、灼热等,是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研究的焦点。临床上糖尿病未梢神经病变包括许多娄型,其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常见。本病发生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糖有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2001年我国调查发现,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并且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神经病变的几率是一样的。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前期就可出现神经损伤。神经病变包括外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的主要表现是四肢疼痛、麻木、感觉丧失等,  相似文献   

8.
2%硝酸甘油软膏可部分解除老年糖尿病病人顽固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并发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目前认为糖尿病的神经性病变是周围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过程。慢性糖尿病病人最后几乎有一半病人可累及此病。其临床表现最常见是肢体末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迟纯和感觉异常,还可有向心性痛觉传导柬功能障碍。此时,无论机体整体血糖水平控制如何,均可造成下肢和足部严重的功能性损害及顽固性疼痛。对于此种疼痛症状的控制已成为临床治疗上难题。应用多种止痛剂、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及  相似文献   

9.
李大爷今年73岁,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近来,他最主要的问题是早晨散步的时候右腿肌肉发紧、疼痛,而且症状越来越重。现在,李大爷走上500米后就会感到肌肉发紧,而6个月前,他可以走上2000米都没有任何疼痛或肌肉发紧的感觉。疼痛令李大爷放弃了每天早上的散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将82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41例每组。一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将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折愈合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骨密度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更优,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骨折愈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张今年刚刚48岁。但是发现糖尿病已经有6年时间了。原本应该正处在创业的黄金时期.但是糖尿病却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最近一个月.老张常常感到两条小腿和两只脚像被火烧和针扎一样疼。其实.老张一年前就偶尔会出现手脚麻木的感觉.而且走不了几百米.双腿和双脚就好像灌了铅一样.没劲儿再走下去。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称为“三联病症”。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神经病变两大类。周围神经病变较多见的症状为四肢疼痛、感觉异常、感觉减退及肌力减退甚至肌肉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出现在下肢和足部。  相似文献   

13.
苏可 《糖尿病之友》2010,(10):70-70
在门诊,经常会碰到血糖偏高而自己浑然不觉的患者,当医生指出他的问题时,自己还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也常常听到“我没什么感觉”的说辞,患者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情形也常常让医生们痛心疾首,而因为这种疏忽大意从而延误糖尿病的诊治,或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事实证明,对待糖尿病绝对不能仅凭感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对87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周围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并随访3-14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60.9%,缓解29.9%,无变化9.2%。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9.1%,缓解55.2%,无变化5.7%。术后随访表明疗效稳定,症状无反复。结论 应用周围神经松解术,可有效帮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恢复肢体感觉,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致残、致死率高。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脚发凉、怕冷,皮肤苍白或青紫、水肿等症状,小腿容易抽筋、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出现伤口时经久难愈,这时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第四年以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例数明显提高。这就提示医生至少应该在糖尿病患者患病的第四年左右,督促其进行血管检查,这样可以使患者在血管病变发生的早期得到适当的治疗,临床上常用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的感觉性神经病变。疼痛的产生可能主要与小的C型纤维的损伤病变有关。治疗主要针对减轻中枢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和降低受损神经元的兴奋性。新近的治疗更集中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包括血管扩张剂、蛋白激酶C-β抑制剂、抗氧化剂和新一代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吴丙云  鲁珊珊  刘莹 《山东医药》2007,47(17):96-97
糖尿病是累及全身多系统和器官的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有年轻化和多发的趋势。糖尿病神经病(DPN)通常指伴有糖尿病的各种周围神经病,其中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胰岛索依赖型糖尿病(IDM)DPN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自主神经障碍和疼痛;而非胰岛索依赖型糖尿病(NIDM)DPN为远端感觉障碍和无力。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脱髓鞘和(或)轴索变性,IDM以小纤维为主,而NIDM以大纤维型损害多见。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现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M)痛性神经病变属于代谢性周围神经病范畴,为感觉性周围神经病,与DM其他并发症一样,血糖控制差为主要始因。患者常以双下肢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为主诉,强烈要求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与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既可累及足或腿呈对称性感觉多神经疾病,也可仅有个别神经或神经根受累。其疼痛发生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对称性地累及足或是单神经疾病所致股神经病变;其二是主要累及躯干神经根的疼痛。由于糖尿病易并发腕管综合征、双手疼痛感觉异常也较多见。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足部疼痛通常为烧灼感。也有人观察到一种长期日夜连续疼痛的类型,可引起失眠与忧郁,患者双脚肿胀,甚至接触衣服也觉明显不适,严重的烧灼样疼痛不堪忍受,因此体重明显减轻为其特征之一,而且往往先于其他症状,体重减轻1/5时可表现神经病变恶液质。无论年龄大小,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任何阶段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自从2013年8月开通“微信平台”以来,很多糖尿病患者利用该平台向我们在线咨询,大家的问题多集中在用药和饮食上,虽然大家对糖尿病的关注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咨询的各种问题来看,糖尿病患者仍然存在不少错误认识。比如不少刚刚查出糖尿病的患者病急乱投医,总想知道吃什么药降糖效果好,而忽视了糖尿病治疗的个体化差异,甚至相信一些非法的保健品或假药宣传;一些病程较久的糖友自以为久病成良医,却常常跟着感觉走,忽视了定期的血糖监测以及并发症筛查,直到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后悔不已。因此我们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为大家提供更好的糖尿病教育,千万不要让无知害了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