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高脂饲料喂饲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探讨中药复方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10周后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TC,TG,LDL-C,TXB2较空白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6-keto-PGF1α及HDL-C显著下降(P〈0.05)。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TC,TG,LDL-C及TXB2均低于模型对照组,6-keto-PGF1α及HDL-C升高明显(P〈0.01),益气活血解毒汤组HDL-C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有所升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调节血脂、维持PGI2/TXA2的平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介质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CRP从其结构、生物特性来看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介导和标志物.本文就CRP与AS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实验和病理资料均提示C反应蛋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芪、三七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益气活血药黄芪、三七的交互作用和量效关系对AS模型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黄芪三七3:1治疗组、黄芪三七2:1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用药1个月后测定CRP、血脂.结果黄芪三七3:1组的CRP、TC、TG、LDL水平均显著低于黄芪三七2:1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模型组,各组HDL无统计学意义;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药黄芪、三七合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益气药物量的增加效果增强,降低CRP和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益气活血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脂及动脉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及动脉结构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益气活血预防组及益气活血治疗组,观察时间为二月。治疗前后血脂分析,治疗结果取主动脉作脂质及钙定量,并对主动脉作病理学检查,测量动脉管壁厚度,内膜厚度,管壁面积,内膜面积及管腔面积及管面积,结果:1.益气活血方治疗可以降低模型兔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动脉内甘油三酯水平显降低,但对主动脉内钙含量无明显影响。2.益气活血治疗减少模型动物粥样硬化的形成,使内膜面积,厚度减少,但对管腔面积无明显影响,结论:益气活血主具有降低血脂和抑制AS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维生素D3损伤动脉内膜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urantide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壁内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尾加压素Ⅱ组、氟伐他汀组、urantide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在胸主动脉内膜及中膜斑块内,模型组C反应蛋白阳性颗粒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加,urantide组及氟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的表达减少;urantide各浓度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中C反应蛋白的表达均有下调趋势,其中10-6mol/L urantide下调作用最强(P<0.01)。结论尾加压素Ⅱ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能促进炎症反应标志因子C反应蛋白的大量表达,而这种促进作用可以被尾加压素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抑制,该研究为临床应用urantide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视角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C反应蛋白的作用。 1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喂饲标准颗粒饲料 )、高脂模型组 (喂饲含 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 )和葡萄籽原花青素组 (饲喂含 1%胆固醇和 1%葡萄籽原花青素的颗粒饲料 )。于实验开始前 1天和实验后第 1、2、4、8、12周末取空腹血 ,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 12周末 ,所有大白兔经空腹取血后处死 ,取其主动脉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发现 ,与高脂模型组比较 ,葡萄籽原花青素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 1周末即明显降低 (P <0 .0 0 1) ,并维持至实验结束。高脂模型组和葡萄籽原花青素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时间均呈现高度相关性 (r =0 .990 4 7,P <0 .0 0 1和r =0 .74 777,P <0 .0 0 1)。病理学分析发现 ,葡萄籽原花青素组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主动脉壁厚度和泡沫细胞数量 )比高脂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果提示 ,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反应蛋白(CRP)一直被视为机体在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后而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CRP增高意味着机体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90年代后期,由哈佛大学Ridker的研究小组发现CRP增高可强烈预测未来冠状动脉事件,从而激发了广大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强烈兴趣。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CRP的血浆水平有助于区分高危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9.
高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反应蛋白被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栓塞等疾病诊断和预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C反应蛋白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之一.各种炎症、组织感染损伤均会引起循环中多种血浆蛋白水平增加,其中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水平增高是体内炎症的敏感指标.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高敏C反应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炎症机制中 ,C反应蛋白 (CRP)起着重要作用。超敏CRP检测可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通过监测CRP指导抗炎治疗 ,可能会在心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维生素D3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辛伐他汀10mg/kg)、丹皮酚组(20mg/kg),每组8只。灌胃给药4周后,各组取血清,ELISA法测定CRP的表达水平;取主动脉,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进行作病变分级评分。结果丹皮酚能改善AS大鼠的主动脉病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皮酚可降低血清CRP水平,为(6.0±1.5)ng/L,与模型组(8.8±1.3)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皮酚治疗大鼠A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CRP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饮食调节十运动锻炼及戒烟等生活方式改变)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活血汤,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180 d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及舌脉象的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后第1天,血脂、心电图ST -T段、中医症状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80 d各指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贞芪活血汤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改善心肌缺血.贞芪活血汤可改善阴虚血瘀证,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之效.  相似文献   

13.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与体重、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关系密切,有助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及预测。近年来逐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标记物,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在高胆固醇饲料复制的兔主动脉微小病灶期、脂纹期、纤维—脂质斑块期和纤维—粥样斑块期的各型病变中 ,血小板[Ca2 ] i浓度逐渐升高 ,血小板内 c A MP水平趋于降低 ,两者呈密切负相关 (r=-0 .6 6 7,P<0 .0 0 1)。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异黄酮抑制去势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卵巢切除(OVX)兔血脂、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28只4月龄雌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除A组行假手术外,余组均行OVX,并饲以胆固醇饮食,C组予大豆异黄酮,D组予雌二醇,12周后测定血脂、ET-1、TNF-α、IL-6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P<0.0 5);C组、D组血浆ET-1、TNF-α、IL-6均降低(P<0.05),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占主动脉总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改善去势兔血脂,并降低ET-1、TNF-α、IL-6水平,可预防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16只家兔随机分成高脂饲料加颈动脉空气干燥术组(手术组)和高脂饲料加假手术组(对照组),手术前及术后8周测定家兔血肌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处死后作病理检查,测量及比较颈动脉和肾动脉动脉内膜中膜比值。结果两组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组的AngⅡ水平(43.23±0.12)pg/ml,较对照组(37.02±0.42)pg/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比值(1.28±0.08)较对照组(0.04±0.02)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手术组肾动脉内膜中膜比值(0.45±0.11)也较对照组(0.12±0.0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重了肾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可能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探讨丹参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雌雄不分)1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饲喂标准颗粒饲料;高脂饮食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6%蛋黄粉的颗粒饲料;丹参干预组在给予同模型组一样的饲料同时给予丹参静脉注射及口服干预,于实验前及实验第7周末采集耳缘静脉血,检测血脂、MMP-2和ox-LDL水平。结果7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血脂(主要指总胆固醇)、MMP-2和血清ox-LDL水平明显升高,与高脂饮食组比较,丹参干预组血清中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明显(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冻干)有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其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MMP、稳定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L-精氨酸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脂的影响。将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用标准饲料喂养,对照组用含2.5%胆固醇的标准饲料及普通饮水喂养,治疗组用含2.5%胆固醇的标准中料及含2.25%L-精氨酸的普通饮水喂养,7周及14周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同时用油经O将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染色,利用图像分析仪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9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和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明显改善(P<0.05)。结论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