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LPS)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胁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予生脉散灌胃2h及8h后,检测血清LPS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D-氨基半乳糖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IL-1β水平(P〈0.01),随着D-氨基半乳糖作用时间延长的趋势明显减弱,但对血清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生脉散能显著降低D氨基半乳糖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1,〈O.05)。LPS攻击2h和8h后,能明显诱导D-氨基半乳糖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增加(P〈0.01);除在8h对TNF-α无影响外,生脉散能明显减轻LPS攻击D-氨基半乳糖大鼠后对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的影响(P〈0.01,〈O.05)。[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存在严重LPS血症,并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炎症级联反应,生脉散可通过调节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精氨酸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肝衰竭组)、C组(精氨酸强化Ⅰ组)、D组(精氨酸强化Ⅱ组)、E组(精氨酸强化Ⅲ组)和F组(精氨酸强化Ⅳ组)。采用D-半乳糖胺诱导法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结果肝衰竭大鼠血清TNF-α含量升高,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大鼠IL-2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B、C、D、F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动物IL-10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大鼠血清IGF-1含量降低,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可调节肝衰竭大鼠体内细胞因子水平,以0.8g.kg-1.d-1和1.6g.kg-1.d-1剂量比低剂量或高剂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茵陈泽兰方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600mg/kg),制成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用茵陈泽兰方干预,检测实验大鼠肝功能相关指标,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6的水平,探索肝衰竭和肝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显著降低,TNF-α和IL-1的水平相应升高。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均能有效减轻模型动物肝脏的损害,并能降低TNF-α和IL-2R的水平。结论:TNF-α和IL-2R与肝衰竭密切相关,可能引发肝细胞坏死从而影响肝功能。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能有效防治肝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和IL-2R的水平而达到减轻肝功能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和内毒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及内毒素的动态变化。 方法 腹腔注射半乳糖胺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10只;B组12只,C组18只(均为肝衰竭大鼠)。实验开始时(A组)、造模后24 h(B组)和48 h(C组)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并检测肝功能,定性、定量分析空肠、回肠及结肠菌群,定量测定门静脉、右心室血,回肠及结肠内毒素。 结果 肝功能检测显示:B组大鼠的肝脏损伤最为严重;与B组相比,C组大鼠的肝功能开始好转。肠道菌群分析显示:B组大鼠肠道内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加(空肠、回肠间,P<0.01;结肠间,P<0.05)、乳酸杆菌下降(P<0.01);与B组相比,C组空肠和结肠内的肠杆菌科细菌出现下降(P<0.05)、乳酸杆菌增加,以空肠为显著(P<0.05)。内毒素测定表明B组回肠内毒素增加(P<0.05);C组空肠和回肠内毒素继续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门静脉内内毒素在B组最高,与A、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存在菌群失调、肠杆菌科细菌过度生长,菌群失调程度与肝损伤程度有关;肠道菌群失调伴有回肠和结肠内内毒素升高;门静脉内毒素的增加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二次打击后急性肝损伤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阐述其对肝衰竭的防治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赤芍承气汤低(C)、中(D)、高(E)剂量组,培菲康组(F),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末次灌胃1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通过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24 h后成肝衰竭模型对SD大鼠制造第一次打击,之后给予赤芍承气汤或培菲康治疗,再腹腔注入脂多糖(LPS,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作为第二次打击。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二次打击后2h、8h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内毒素(ET)水平、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二次打击致各组大鼠ALT、AST、TBil、ET、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肝脏内炎细胞浸润、坏死明显,药物干预组大鼠相关指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二次打击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防治作用,该方能减轻其肝脏的损伤,改善肝脏功能,提高其大鼠生存率,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减轻内毒素血症从而切断了部分内毒素的信号传导通路,有效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TNF-α等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减轻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肝衰复方(KGSFF)对急性肝衰竭大鼠防护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KGSFF对大鼠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阳性对照组20只、茵陈蒿汤(YCHT)组20只、KGSFF小剂量组20只、KGSFF大剂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给予D-氨基半乳糖(D-GalN)800mg/kg和内毒素脂多糖(LPS)0.1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次成模,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除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后2小时用药,按每次1.5ml/100g,每天灌胃两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均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服。造模后72小时取材。观察造模后72小时内大鼠病死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TNF-α水平。结果:KGSFF大剂量组大鼠病死率及血清ALT、AST、TBil含量降低,肝细胞损伤程度显著改善,血清及肝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1或P0.05。结论:KGSFF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产生,降低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枳黄方对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TNF-α和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枳黄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组织TNF—α的变化及其血浆内毒素水平的改变,验证此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枳黄方组、模型组及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量肝组织内TNF—α值,用生化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枳黄方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肝组织TNF-α和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并且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组织TNF—α活性变化呈正相关(r=0.993,P〈0.01)。结论:枳黄方合剂可显著降低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液中内毒素水平及肝脏中TNF-α水平,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病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CD163分子及促炎与抗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只无特殊病原体(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与模型组各6只,治疗组1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8周及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联合冲击制备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治疗组按地塞米松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不同3个时段:造模后0小时、造模后4小时、造模后8小时。各组于造模后24小时处死大鼠,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清ALT、AST、TBil,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其肝组织中CD163分子水平;ELISA法检测其血清TNF-α及IL-10水平。结果: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复制成功,其肝组织纤维化基础上出现片状坏死,炎细胞浸润明显,肝脏生化指标显著升高,血清TNF-α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造模后0小时地塞米松治疗后大鼠肝组织学明显好转,生化指标及血清TNF-α水平比模型组大鼠下降,而血清IL-10及肝组织中CD163分子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小时与8小时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可平衡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同时也促进了肝组织CD163分子的表达,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予乳果糖+三联活菌溶液)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12小时时ALT和AST较正常组升高(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造模后12小时各观察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造模后24小时两组ALT和AST、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D-gal腹腔注射可建立大鼠肝衰竭ITEM模型,温阳解毒化瘀方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减轻ITEM而达到抗肝衰竭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赤芍承气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内毒素(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治疗组用复方中药赤芍 承气汤分别灌胃,4天后开腹取鼠肝组织作病理检查,以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大鼠肝 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赤芍承气汤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LPS+D-GalN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坏死并有广阔物肝细胞凋亡,伴Fas,FasL蛋白在肝细胞中强烈表达;肝细胞Fas/FasL阳性率,模型组为83%:92%,中药组为53%:50%,经统计学分析,P<0.01;其阳性表达率随肝细胞坏死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赤芍承气汤可减轻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抵抗内毒素诱发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白介素-12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白介素-12及内毒素水平。结果与正常人比,肝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12及LPS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血浆置换后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415.2±54.1 pg/ml、158.2±27.3 pg/ml和42.5±8.2 pg/ml,较治疗前527.3±78.2 pg/ml、211.9±35.7 pg/ml和58.7±10.9 pg/ml明显下降(P<0.05);血清白介素-10水平为19.8±4.2 pg/ml,较治疗前11.2±3.4 p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及内毒素水平,提高白介素-10水平,可能通过调整细胞因子平衡状态,降低内毒素水平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在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25只),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D-乳酸、DAO和内毒素水平,分别用HE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回肠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浆D-乳酸、DAO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回肠黏膜明显萎缩,部分绒毛断裂、脱落。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出现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丹黄方对硫代乙酰胺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丹黄方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按600mg/kg的剂量经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1次,24小时后按相同剂量重复注射1次,造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于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生理盐水,不同剂量丹黄方及促肝细胞生长素,观察造模后48小时内大鼠病死率,并于造模48小时后经腹主动脉采血测定ALT、AST、TBil、TNF-α、IL-6,取肝组织作病检。结果:丹黄方能明显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死亡率、降低ALT、AST、TBil及TNF-α、IL-6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与模型组及促进肝细胞生长素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丹黄方具有抗TAA大鼠急性肝衰竭作用,可能与降低大鼠急性肝衰竭的重要介质TFN-α、IL-6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y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UTI,各组于造模后6h、12h、24h、48h4个时间点留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观察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变化;RT—PCR法测定各组肝PPAR-γ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肝衰竭模型组大鼠肝PPAR-γ mRNA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肝PPAR—γ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提高PPAR—γ mRNA水平对急性肝衰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平 《肝脏》1997,2(2):95-97
急性肝衰竭模型,长期以来多采用四氯化碳或半乳糖胺等肝毒性物质诱导。最近较多的报道是采用内毒素造模,特别是建立了LEC大鼠等自然性肝损伤模型。这些模型形成肝损伤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肝血窦壁细胞和肝细胞本身两类。本文就急性肝衰竭常用的大鼠模型及其形成机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TNF—α、IL—lβ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患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AP患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联合应用Ranson标准、APACHE I评分和Batthazar CT分级系统将17例确诊为AP的患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例,并于人院后第1、2、3、4、5天连续监测患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 SAP组患内毒素水平于人院后第2天起较MAP组显升高,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于人院后第1天和人院后第5天较MAP组显升高(P<0.05)。AP患血浆内毒素水平于入院后第4天起与血清TNF—α水平呈直线正相关,AP患血浆内毒素水平自第2天起与IL—1β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与AP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因此这些指标在判断MAP和SAP以及衡量AP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卢琳  贾如意 《心脏杂志》2011,23(3):309-3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AMI)心衰(HF)大鼠血清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泌的相关性。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HF组(20只)、治疗组(20只)和假手术组(1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后HF模型。治疗组在手术结扎后饮水中给予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HF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量的蒸馏水。术后6周,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秤取心脏组织的湿质量;取动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NF-κB、TNF-α的水平,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 ①HF组和治疗组大鼠心室重构指数和肺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HF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状况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HF组有所好转(P<0.05)。③HF组和治疗组血清NF-κB、TNF-α和hsCRP的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又较HF组明显下降(P<0.05)。④NF-κB的水平与TNF-α、hsCRP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465和0.323,均P<0.05)。结论: AMI后HF大鼠血清NF-κB的水平升高,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hsCRP分泌增多,HF大鼠可能是通过NF-κB水平的升高上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毒汤对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模型,以清毒汤进行干预,通过血液生化及病理检查,观察其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的影响。结果:清毒汤能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的含量,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清毒汤能使内毒素含量、TNF-α水平降低是其对TAA所致大鼠肝损伤具有防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肝衰竭时血中内毒素(LPS)及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变化以及天然蒙脱石(思密达)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半乳糖胺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思密达预防组(D组)和思密达治疗组(E组)。采用双色荧光染色法检测血中LPS;荧光素标记的抗TLR4/抗CD14对大鼠血液单核细胞表面TLR4及CD14分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与A组比较,C组、D组和E组LPS及TLR4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和E组LPS及TLR4表达显著降低(P〈0.05);D组与E组相比,D组LPS及TLR4表达较低(P〈0.05);B组与A组比较LPS及TLR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肝衰竭时,血中LPS及TLR4的表达显著上调,用思密达预防和治疗后显著下调,且预防组下调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小剂量内毒素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持续24周的高脂饮食建立了大鼠肥胖、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观察了小剂量内毒素处理后模型大鼠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