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宽QRS波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既往诊断明确的6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心电图,使用Vereckei四步法进行分析诊断。结果 6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中,9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10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旁路前传,43例为室性心动过速。QRS波越宽,则提示为室速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Vereckei四步法分析方法简单,准确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爱莲  郭琳  李威  王品  许伟 《中外医疗》2011,30(18):70-70
目的无人区心电轴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诊断评价。方法 1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测定额面心电轴。结果 1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54例,室性心动过速58例。室性心动过速中31例为左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7例为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31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均为左室室速,27例右室性室速及54例室上速患者无l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特异性高、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宽QRS心动过速的临床鉴别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50例宽QRS心动过速病人,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发病率,观察两者在心电图上的差别及治疗。结果50例宽QRS心动过速的病人,经积极救治,除8例猝死,余42例痊愈出院。结论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及时正确认识VT和SVT,在处理和预后方面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食管电生理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比较 4 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内和食管电生理检查的效果。结果  4 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 4 5例分型诊断一致 :房室结双径路 2 4例 ,左侧旁道 17例 ,右侧旁道 5例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10 0 % ,94 1%和 10 0 %。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诊断和初步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这对选择射频消融术病例和简化消融术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彭景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20-1321
目的:探讨用单一aVR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06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用aVR 4步流程鉴别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与临床诊断(病史+心电图演变+药物治疗观察)两种诊断方法对照比较。结果:按aVR流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占30.19%,临床诊断室上速34例,占32.08%。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诊断符合率94.11%;按aVR流程诊断室性心动过速74例,占69.81%。临床诊断室速72例,占67.9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诊断符合率97.29%。结论:aVR流程是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动过速时右心室起搏诊断间隔快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心动过速时右室快速起搏方法(即心动过速时,以短于心动过速周长20ms起搏右室心尖部)将14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74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68例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并观察体表QRS的变化及相应的心房激动时限变化。结果:心动过速时右室快速起搏,74例AVNRT患者出现融合波时,心房激动均未被影响;68例间隔隐匿性AVRT患者均在最后1—3个心室融合波时心房提前激动。结论: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在诊断间隔隐匿性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极高,均达100%,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心动过速时QRS时间≥0.11s称宽QRS心动过速。各种定QRS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各不相同,治疗差别亦较大。因此,对宽QRS心动过速的确切诊断至关重要。我们1988年11月~1998年6月,随机选择的152例宽QRS心动过速,对其诊断方法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2例,女70例。年龄18~40岁组39例,41~59岁组48例,60岁以上组65例。2诊断及鉴别诊断2.1心电图诊断①找出P波,确立P波与QRS波的关系,如果心动过速是以异位或过早的P波开始(P波与QRS波有关),不论QRS的形态如何,总是属于室上性的。如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或来支…  相似文献   

8.
王向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50-3351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200例,对其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分析相关检查结果。结果200例患者中,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所占比例为51.00%;诱发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所占比例为2.50%;诱发室性心动过速3例,所占比例为1.50%;诱发房性心动过速2例,所占比例为1.00%。结论食管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它可以准确地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分型。进而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轴特征。方法: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心电轴。结果: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27例,室性心动过速53例。室性心动过速中32例为左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为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17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性及27例室上速患者无1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可以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汪宏  朱岚 《实用医技》2008,15(3):344-345
目的:分析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轴特征。方法: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心电轴。结果: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27例,室性心动过速53例。室性心动过速中32例为左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为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17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性及27例室上速患者无1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可以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我科收治室上性心动过速24例,其中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单纯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本文对其一般资料、原有疾病、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主要临床症状、预激综合征与心律失常关系、心电图及胸部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本病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2例宽大QRS波的心动过速进行常规心电图、食管心电图检查,并予食管心脏调搏、同步电击复律、药物复律。结果室速20例,7例室上速,宽QRS心动过速不能分类7例。食管心脏调搏复律11例,电击复律4例,药物复律15例,死亡2例。结论宽QRS心动过速以室速最多见,房室分离、食管心电图、食管心脏调搏有助室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血液动力学稳定与否采取同步电击复律、食管心脏调搏及药物复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时V1导联假r’波对鉴别室上速的发生机制及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快型 )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消融的 7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快型 )和 70例隐匿性房室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时的 12导联体表心电图 ,找出心动过速时逆传p’波在不同导联中的位置及与QRS波的关系。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快型 )发作时 ,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肢导联无逆传p’波 ,而V1导联有假r’波 43例 ,发生率 5 9.7% ;肢导联有假s波 ,V1导联有假r’波 15例 ,发生率 2 0 .8% ;12导联有假q波 1例 ,发生率 1.4% ;12导联均无逆传p’波 13例 ,发生率 18.1%。隐匿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 ,V1导联未发现有假r’波。本文资料显示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快型 )发作时 ,V1导联出现假r’波共 5 8例 ,总发生率 80 .5 % ,V1导联假r’波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快型 )诊断的特异性 10 0 % ,敏感性 80 .5 %。结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V1导联假r’波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 )的诊断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 ,是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快型 )的一种简捷、准确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EAP进行诊断,对诊断的结果与心腔内电生理检查(IEPS)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IEPS结果相比,TEAP诊断的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指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确诊率达到100.00%,高于IEPS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患者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成功率达到93.10%。结论: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诊断中,经食道心房调搏诊断确诊率高,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童辉  丁玲新 《西部医学》2007,19(5):827-827
目的探讨宽QRS心动过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5例住院病人临床资料。结果3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其余42例均复律为窦性心律。结论病史及体表心电图、食道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主要方法,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心动过速心电图的宽大畸形QRS波群究属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临床鉴别诊断较难,笔者遇一例,经食道心电图证实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覃桂凤 《华夏医学》2005,18(1):38-39
目的:了解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救治的宽QRS心动过速者65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上宽QRS心动过速患者以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且多具特异的心电图表现,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病情凶险,但处理得当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本文收集1985~1995年在我院明确诊断的室性心动过速23例.现对其病因及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17~84岁.按室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分: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QT间期延长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8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运动平板试验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分析8例疑似冠心病而行运动平板试验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 1034例运动平板试验者中,有12例疑似冠心病病人而运动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16%,其中8例患者作了进一步的检查,冠状动脉造影仅3例有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达50-100%。结论 疑似冠心病病人运动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2例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我们给予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心内标测和消融治疗,其结果:①心房和心室电刺激易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②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QRS波窄型、逆行的P波、RP>PR;③心动过速与右心室起搏均呈同样的偏心性心房激动顺序;④心动过速时于希氏束不应期刺激心室可提早夺获心房;⑤经劳路室房传导呈递减性,未发现旁路有前传特性;⑥射频消融阻断心动过速的逆传支,2例分别于600ms及500ms心室起搏时显示室房分离。根据以上结果诊断为隐匿性慢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隐匿性慢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