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AAA)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AAA破裂是美国致死原因的第13位.自1952年,Dubost首次报道成功切除肾动脉下AAA以来,手术切除一直是治疗AAA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1991年,Parodi等[1]创用经股动脉AAA腔内隔绝术(EVAR)治疗AAA后,立即在临床受到莫大的重视,并迅速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和推广.学者们公认,成功的EVAR的标准是血流完全从瘤腔内隔离.据文献报道,目前EVAR手术操作的成功率最高可达90%[2].但是10余年来,发现EVAR术后也有不少并发症,如移植物移位、腹股沟部血肿、移植物分支内血栓形成、周围动脉栓塞和移植物周围漏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内漏,即在移植物的腔内和完整的瘤腔内,术后都有血流通过,其严重性是瘤壁可因腔内高压而发生破裂,造成大量内出血甚至致死.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 (endoleak)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并发症[1] 。腔内治疗的方法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放置带膜的血管支架 ,用移植物将循环血流和动脉瘤囊相隔开 ,使动脉瘤不再承受到循环血流的冲击 ,不再承受动脉压的压力 ,腹主动脉瘤不再增大和破裂。如果经过腔内隔绝术后 ,移植物外层的动脉瘤囊内仍有循环血流进入或进出 ,说明动脉瘤未与循环系统完全隔开 ,动脉瘤继续扩大甚至发生破裂 ,导致腹主动脉瘤隔绝手术的失败[2 ,3] 。所有类型移植物的内漏率是 2 4% (12 4/ 5 2 3) ,即发性内漏率约为 17% (89/ 5 2…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内漏处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漏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腔内隔绝术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本文综述了内漏形成的机制,结合作者单位的经验,讨论了术中内漏的处理方法,并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对随访期内漏与动脉瘤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09,自引:3,他引:10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1例高龄男性和多病并存的AAA患者在全麻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用11.0cm×2.6cm的内支撑-涤纶血管复合体,对AAA进行了腔内隔绝术。结果术后1周和20天分别行彩超和螺旋CT复查显示:复合体内径为2.2~2.4cm,通畅,无移位和扭曲。复合体壁外原AAA腔内充满血栓,未探及通畅的腰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AAA外径无变化。复合体近端与AAA颈前壁之间有一微裂隙,但对AAA体影响不大。随访6个月,患者腹部搏动性肿块及左下肢间歇性跛行消失。结论AAA腔内隔绝术避免了传统AAA手术的各种缺点,而具简便、微创和疗效确实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瘤体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瘤体变化规律,并讨论其机理.方法:随访1997年3月到2002年10月间136例实施EVE的病例,分别于术后出院前,第3、6、12、18、24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行CTA检查.观察有无内漏,测量动脉瘤最大直径.结果:105例获得完整资料,在随访期间有55例瘤体缩小,其中1例证实有内漏;瘤体缩小多在6个月左右出现.12例瘤体增大,其中11例证实有内漏,1例原因不明.38例瘤体大小稳定,其中1例有内漏.结论:EVE术后瘤体变化受多因素影响;内漏是瘤体增大主要原因.腔内隔绝术后瘤体缩小是术后瘤内压降低后瘤壁的重塑过程而不是弹性回缩.部分存在内漏病例瘤体也缩小提示使瘤体缩小的压力不必小于腹内压.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继发性内漏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应用腔内隔绝术或称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其特有并发症内漏到目前还无法完全避免。内漏按其发生机制被分为Ⅰ~Ⅳ型,从发生时间来分又可分为原发性内漏和继发性内漏。我们将通过介绍几个病例的处理,对EVAR术后继发性内漏的发生原因、处理指征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患腔内隔绝术(EVGE)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78例腹主动脉瘤患传统手术(OS)及EVGE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上述指标均无显性差别。术后OS组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显下降,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明显升高;球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变化。EVGE组术后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均明显下降,直接胆红素增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术后OS组较EVGE组白球比值明显下降(P=0.0082),BUN明显升高(P=0.0497)。结论:EVGE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小,是适合腹主动脉瘤患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8.
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术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IAAA)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IAAA高龄患者13例(均≥80岁),统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2.6%,病死率7.7%,平均住院时间为22.6d,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3.5d。结论高龄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但病人的手术指征及治疗过程更应严格和仔细。 相似文献
9.
目前主要采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内漏发生率较高;监测EVAR术后有无内漏发生是随访的主要目的。超声检查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检出内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本文围绕超声诊断EVAR术后内漏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腔内隔绝术的腹主动脉瘤分型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们在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对腔内隔绝术(EVE)的腹主动脉瘤(AAA)分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7年3月以来我院共进行了肾下AAA的EVE52例。术前评估以螺旋CT为主[1],辅以MRA。2.测量参数:测量参数主要有:远近端瘤颈、瘤体、髂总动脉的内径、长度,瘤体的最大外径,髂外动脉的内径。3.分型方法:根据远近端瘤颈长度分为3型,以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Ⅰ型定义为近端瘤颈(瘤体上缘至肾动脉开口水平)长度大于或等于15mm,远端瘤颈(瘤体下缘至主动脉分叉)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Ⅱ型为近端瘤颈长度大于或等…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与传统术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疗腹主动脉瘤(AAA)传统的手术方式为AAA人造血管内置术。目前逐步发展的是AAA腔内隔绝术。本通过两种术式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和生物学反应的比较表明,AAA腔内隔绝术较传统手术最主要的优点是减少了创伤程度,避免了全麻,避免了剖腹术,避免了手术中主动脉的钳夹.避免了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TNF-2、IL-1β、IL-6等的损伤。避免了手术后常见的心、肺、肾并发症,明显降低了术后见亡率,尤其使那些有严章并存病而不能耐受AAA切除的高危病人荻得了救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14.
<正>患者男,68岁,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左肾动脉狭窄9个月。查体:脐周偏右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呈橄榄型,约5cm×13cm。腹主动脉CTA: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肾下型)伴附壁血栓形成,左肾动脉起始部中度狭窄伴局限性混合斑块(图1)。入院后全麻行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主体支架24mm×12mm×170mm,右髂支16 mm×12 mm×100mm。先用4.5 mm×12.0mm球囊预扩张左肾动脉狭窄处,在其内保留导丝;释放主动 相似文献
15.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 ,SG)将瘤体与血流隔离开来,从而减少高速血流对瘤壁的不断冲击,降低瘤体不断增大和破裂的风险.自1991年Parodi首先开展以来,这种微创术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其可行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已勿庸置疑,但随着EVAR的开展,一些特殊并发症也不断出现,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内漏(endoleaks),发生率大约15%~50%[1].内漏会导致瘤腔内压力持续增高、瘤体增大甚至破裂,而诊断与治疗又常较困难,阻碍了EVAR的发展.目前,内漏的机制、意义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为此笔者将近年国外文献报道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6.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1例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 ,以动脉硬化为病因的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aneurysm,AAA)逐年增加。传统的手术方式为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 ,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病死率高。近年来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基础上又发展了腔内隔绝术治疗 AAA。我院 2 0 0 1年 3月 3 1日完成西北地区首例 AAA腔内隔绝术 ,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男 ,71岁。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 1年余入院。入院诊断腹主动脉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 ,血压 1 3 5 /75~ 1 5 0 /98mm Hg(1 mm Hg=0 .1 3 3 k Pa) ;吸烟史近 5 0年。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 采用经股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腹主动脉治疗腹主动脉瘤。 结果 手术操作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髂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AAA)行腔内隔绝术时髂动脉的处理方式。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对43例瘤体累及单侧或双侧髂动脉分叉的AAA行腔内隔绝术,其中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27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16例。根据髂动脉病变情况,分别采取髂内动脉单纯覆盖、髂内动脉栓塞后覆盖、髂动脉外环结扎、一侧髂内动脉重建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操作成功,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部间歇性跛行6例(14.0%),便血1例(2.3%),无病例发生臀部或会阴部皮肤坏死、肠坏死及死亡。结论:术中避免同时封闭双侧髂内动脉,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腹主动脉瘤大小对腔内隔绝术及其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大小对腔内隔绝术及隔绝后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7年6月共429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依腹主动脉瘤直径将患者分为<55 mm组(A组,n=274)及≥55 mm组(B组,n=155).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研究两组动脉瘤大小、瘤颈长度、瘤颈直径、瘤颈扭曲程度及髂动脉是否受累等,并探讨动脉瘤大小对腔内隔绝术及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 A组平均年龄71.1岁,B组73.7岁(P<0.05).B组有冠心病史者(36.1%)明显多于A组(18.6%)(P<0.05),B组伴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多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腹主动脉瘤平均直径为(46.6±6.8)mm,B组为(66.8±11.2)mm(P<0.05);B组腹主动脉瘤较A组近端瘤颈短、瘤颈直径大、瘤颈扭曲、易累及髂动脉(P<0.05);B组患者应用腹膜外径路、髂内动脉重建或髂内动脉栓塞等附加手术、术中牵张导丝均多于A组,术中发生内漏数及使用移植物个数均高于A组(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术后B组内漏率及二次干预率均高于A组.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而腹主动脉瘤的大小对腔内隔绝术存在一定影响,较小腹主动脉瘤无论在术中操作、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等方面均优于较大腹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