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鑫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3):1880-1883,1893
自1962年百草枯作为干燥剂和落叶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致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百草枯中毒。至今尚缺少特异性的解毒药。过去的40年中治疗百草枯中毒主要策略为改变百草枯代谢动力学。现对近年百草枯中毒若干机制和治疗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百草枯中毒后,在减少吸收和促进排出百草枯、清除氧自由基和诱发内皮细胞产生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进炎症缓解和减少炎细胞浸润、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百草枯中毒患者往往容易引起急性肺损伤,但具体的损伤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百草枯药物在肺组织中的聚集、产生氧类物质导致氧化损伤以及免疫激活和炎性递质的作用等有关。虽然目前主要采用的支持治疗法,取得的疗效欠佳,但在特异性百草枯抗体、免疫抑制剂、新型抗氧化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持续静脉滤过以及血液灌流等治疗方法均有了一定进展。本文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克芜踪,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对人具有中等毒性,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及误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口服是PQ中毒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内因中毒剂量、就诊时间、抢救方法及个体耐受性不同,报道的PQ中毒死亡率为2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赛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益赛普干预组,一次性灌胃染毒造模,肺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NF-α、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毒组TNF-α、NF-κB表达均明显较高,只是各时间点程度有所不同。与中毒组相比,干预组TNF-α、NF-κB表达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NF-κB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而益赛普对减轻其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百草枯是我国农村应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属剧毒农药,中毒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最主要的是肺、肾损伤,早期为急性肺损伤,逐渐演变成肺纤维化。在治疗上,百草枯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治愈困难,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给予早期及时清除毒物、药物联合应用及血液净化疗法(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该文主要对百草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中毒机制及临床救治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paraquat,PQ)是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因除草效果好,遇泥土分解而对环境无公害,故在全球广泛使用。但各种误服和自服可造成大量中毒死亡。PQ主要在肺内聚集导致急性肺损伤,最终患者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以及肺纤维化所致的低氧血症死亡。其机制不明,推测与过氧化物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氮氧合酶系统激活、DNA损伤等原因有关。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案,一般以减少毒物吸收、抗氧化、抑制免疫反应和支持治疗为主,但疗效均不佳。文中就急性PQ中毒有关的机制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预防及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3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A组,16例)和对照组(B组,14例).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来评定氧自由基水平及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血浆中MDA含量下降,SOD和GSH-px活力升高(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预防及治疗百革枯中毒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在急救医学科救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总结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第一时间的处理要点,以及院内救治的用药方法和治疗手段,并对防治肺纤维化及其他严重致死性并发症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该科近期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4例,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为32.6岁。对其早期处理方法、急诊用药方式、方法以及其他治疗手段进行了分析,对其死亡率、救治成功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口服市售20%百草枯溶液而中毒,服毒物剂量约10~100 ml。经抢救治疗,14例患者中死亡12例(85.7%),治愈2例(14.3%);死亡时间为中毒后3~18 d,平均为10.8 d。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除局部黏膜损伤外,肺纤维化和急性肝、肾功能损害为最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死于上述并发症者分别为12/12、8/10和8/10。结论: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服毒后第一时间及时失活和吸附处理。一旦出现肺纤维化,病情基本无法逆转。各种药物对晚期患者的并发症防治和治愈率的提高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病理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测定百草枯(Paraquat)中毒后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建立一种比较可靠、稳定的肺纤维化动物病理模型。方法:SD大鼠共96只,雌雄各半。5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给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百草枯溶液,计算并确定1、2周的半数致死量;确定半数致死量后,另备46只SD大鼠,仍为雌雄各半,其中28只作为中毒组,选取18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18只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等渗盐水,每天观察大鼠中毒症状,并于1、3、5、7、14、21、28、35和42 d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大鼠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1和2周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8.27和17.29mg/kg;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6.61~20.09和15.99~18.67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18 mg/kg剂量的百草枯溶液后,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了典型的中毒症状,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到百草枯中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及纤维化病理的演变过程。结论:百草枯对大鼠具有很强的毒性,选择适当剂量的百草枯溶液染毒,不仅可减少实验用鼠量降低实验耗材,还可导致大鼠肺出现典型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剂量左旋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模型。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n=24)、急性胰腺炎组(A组,n=24)。A组用6%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腹腔内注射,每次1.5mg/g体重,共3次,注射间隔1h,诱导ANP和APAu模型;c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注射完L-Arg后的第6、12和24小时三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分别测定两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观察各组对应各时点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变化。结果A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在各时点比C组明显加重(P〈0.01);在肺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rs=0.374,P=0.046;rs=0.452,P=0.027)。结论大剂量L-精氨酸分次腹腔内注射可成功诱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大鼠模型,ANP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胰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百草枯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百草枯组(20只)和槲皮素组(20只),后两组均再分为8,24,48和72 h四个小组(每组5只)。百草枯组和槲皮素组大鼠腹腔注射百草枯(50 mg/kg),槲皮素组在百草枯注射后3 h再腹腔注射槲皮素(100 mg/kg)。分别测定百草枯中毒后8,24,48,72 h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观察肺组织结构改变,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百草枯组血浆及BALF中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浆中SOD活力呈下降趋势,24 h后明显下降;GSH-Px活力呈增加趋势,在48 h后明显升高;BALF中SOD、GSH-Px活力均下降,但48 h后SOD活力显著升高。槲皮素组与百草枯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MDA含量下降,GSH-Px和SOD活力升高。百草枯组肺泡壁充血、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并有局灶性出血;槲皮素组肺泡壁充血、出血均有减轻。槲皮素组肺组织NF-κB p65的表达及W/D值较百草枯组明显下降。结论 槲皮素对百草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百草枯(PQ)致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33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腹腔一次性注射PQ 10 mg/kg,并于染毒后第2、5、7、14、28天处死小鼠,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于第28天处死。观察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大体结构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小鼠在染毒后2 h即出现中毒性改变,肺组织在第28天出现了明显的纤维化改变。结论腹腔一次性注射PQ能简便、可靠的构建出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PQ中毒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百草枯(PQ)急性中毒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影响及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UTI组和PQ中毒后12、24、48h组及PQ+UTI 12、24、48h组,同时应用RT-PCR技术对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MP-9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1)通过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肺组织切片证实PQ急性中毒模型成立.(2)PQ急性中毒组早期肺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3) PQ组大鼠12、24、48h时肺组织MMP-9mRNA水平分别为(1.13士0.02)、(1.28士0.04)、(1.38士0.06),PQ组大鼠经UTI干预后上述各时段肺组织MMP-9mRNA水平分别为(1.05士0.03)、(1.09士0.05)、(1.12士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TI可明显减低PQ急性中毒大鼠肺组织MMP-9mRNA表达水平,可能是其防治PQ致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葡聚糖在机体内能否增强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大鼠20只,经气管注入脂多糖(LPS)制成肺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二组:肺表面活性物质组(PS组),气管内注入PS(6mg/mL)2mL/kg;含葡聚糖肺表面活性物质组(DPS组),经气管注入含1%葡聚糖的PS(6mg/mL)2mL/kg。观察期间行定压式人工通气。结果治疗前PS组和DPS组PaO2无明显差异[(86.4±10.9)mmHg比(75.1±14.7)mmHg,P>0.05]。行替代疗法后两组大鼠的PaO2均显著增加,其中DPS组的PaO2增加值大于PS组(P<0.05)。治疗前两组大鼠PaCO2无明显差异[(39.4±8.4)mmHg比(48.1±11.0)mmHg,P>0.05],行替代疗法后两组大鼠的PaCO2均有所下降,但PS组的下降幅度较小,并且在60min时有回升。DPS组的PaCO2下降幅度大于PS组(P<0.01)。替代疗法后两组大鼠的胸肺顺应性有所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聚糖可增强PS替代疗法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邵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6):717-727
百草枯是一种高效触杀性除草剂。百草枯吸收入血后主要聚集在肺,造成肺损伤,尤其是中毒晚期形成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后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这是导致百草枯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百草枯的中毒机制目前仍不明,现推测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是其最主要的致病机制,而基因表达异常、线粒体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失、细胞因子网络和酶失衡等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除减少毒物吸收、增加毒物清除外,主要以抗氧化和抗免疫反应为主,但效果欠佳。虽然国内外已提出很多新型的治疗方法,但大部分仍处于实验阶段。因此,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