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与缓解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双岐三联活菌片,同时配以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甲硝唑,同时配以综合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38%。结论益生菌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与缓解期颇具疗效,应该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时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益生菌(复合乳酸菌胶囊)对其的影响,探讨益生菌治疗UC的疗效。方法UC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复合乳酸菌胶囊,B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肠镜检查情况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另选择同时期行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且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者20例(C组)作为对照。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肠黏膜中NO增高、SOD减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临床症状改善率、肠黏膜征象改善率和住院天数也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UC患者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异常,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益生菌治疗UC有效,其机制与其调整肠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抑制NO及氧自由基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益生菌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来院诊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随机法实施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积分变化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积分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联合EcN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诊治7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基础组(美沙拉嗪联合环丙沙星治疗,37例)和研究组(美沙拉嗪联合环丙沙星+EcN益生菌治疗,37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疗效及相关炎症指标.结果:治疗3月,相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敏感抗生素复合益生菌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进行监测,具体观察治疗的有效率和对症状缓解的作用.方法:收集院内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4例进行评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试验组,使用敏感抗生素复合益生菌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临床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2.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73.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症状进行评估的分数总和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缓解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抗生素复合益生菌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对患者症状缓解的作用也明显,是临床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时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益生菌(复合乳酸菌胶囊)对其的影响,探讨益生菌治疗UC的疗效.方法 UC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复合乳酸菌胶囊,B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肠镜检查情况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另选择同时期行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且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者20例(C组)作为对照.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肠黏膜中NO增高、SOD减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临床症状改善率、肠黏膜征象改善率和住院天数也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 UC患者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异常,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益生菌治疗UC有效,其机制与其调整肠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抑制NO及氧自由基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治疗U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复发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32例以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30例以柳氮磺胺吡啶与益生菌联合治疗(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泻、脓血便、腹胀、里急后重、肛门灼痛、舌象及脉象)积分、结肠镜下黏膜变化,检测患者大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转阴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变化;统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结肠镜下黏膜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gG水平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转阴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96,P=0.03);治疗期间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柳氮磺胺吡啶与益生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益生菌联合氨基水杨酸诱导缓解UC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1966-2014年4月期间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评估指标为缓解率。结果共纳入17项RCT,包括1 146名患者。益生菌联用氨基水杨酸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用氨基水杨酸组(OR=1.77,95%CI:1.39~2.25,P0.00001)。益生菌联用柳氮磺胺吡啶组诱导缓解率是单用柳氮磺胺吡啶组的3.01倍(95%CI:1.46~6.19,P=0.003),益生菌联用美沙拉嗪组诱导缓解率是单用美沙拉嗪组的1.67倍(95%CI:1.29~2.16,P0.0001)。结论益生菌与氨基水杨酸联用能明显提高UC患者缓解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益生菌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UC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接受益生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接受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62,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UC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魏思忱  孔郁  白文元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95-209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研究认为细胞因子的失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介素.18(IL-18)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不论是在加强机体的免疫力方面,还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IL-1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确诊的9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的腹泻率为71.87%,镜下充血水肿率为95.83%,直、乙部位病变率为96.87%,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71.87%。结论UC易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好。结肠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UC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成年Wistar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A组)、溃疡性结肠炎组(B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组(C组)、乌司他丁治疗组(D组),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实验性UC的大鼠模型,A、B二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大鼠。用药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各组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变化以及病理学的改变。结果:乌司他丁、SASP可使实验性UC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MDA、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上升,并可明显减轻其结肠急性损伤程度及病理学的改变,且乌司他丁组疗效优于SASP组。结论:乌司他丁对UC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清除自由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确诊的9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的腹泻率为71.87%,镜下充血水肿率为95.83%,直、乙部位病变率为96.87%,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71.87%。结论UC易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好。结肠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UC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