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血浆儿茶酚胺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萍  王庆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3):263-264
目的:探讨以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A—Ⅱ)等血管活性物质在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例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16例血压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A—Ⅱ含量,同时记录透析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结果:高血压组的MAP透析前后无改变。高血压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后无明显变化。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MAP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无相关关系。结论:以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为标志的交感神经活性与血液透析性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2.
董玲  关卫东  张贵林 《中国康复》2003,18(4):216-217,222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并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 (ET 1)。非药物康复治疗 8周后再次行ABPM及ET 1测定。结果 :38例患者中 ,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 16例 (4 0 % )。 38例患者平均血浆ET 1水平轻微升高 ,按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后发现 ,ET 1水平在非杓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康复干预治疗 8周后 ,动态血压及非杓型组平均ET 1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可作为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的初始治疗 ,康复干预后能明显降低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非杓型组血浆ET 1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20例,常规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检测2组透析前、后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结果常规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联合组治疗后血压、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其治疗作用与血液灌流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中、大分子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心理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运用心理应激法检测应激前后 3 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2 5例正常人群的血压、心率、血浆儿茶酚胺的反应情况 结果 心理应激前后两组测试人群的心率、血压和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高血压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 (P<0 .0 5 ) 结论 心理应激状态下 ,交感神经兴奋 ,去甲肾上腺素和血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血清肽素水平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学价值研究。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高血压组(n=34)和非勺型高血压组(n=56);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分析比较肽素和非勺型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白天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dSBP、nSBP)、平均舒张压(dDBP、nDBP)均明显高于勺型高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勺型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肽素水平诊断非勺型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置信区间(CI)为0.812~0.933,cut off值为2.41IU/mL,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6%。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肽素水平与非勺型高血压呈正相关(r=0.6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肽素(是否大于2.41IU/mL)为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肽素水平较勺型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肽素是非勺型高血压潜在的诊断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肝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与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以探讨其发生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2002-11/2004-05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及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和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以随机双盲法分设平肝降压胶囊治疗组、清脑降压片对照组各80例,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压、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结果:平肝降压胶囊具有明显的降低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浆内皮素(72.22±12.37vs59.08±12.77,ng/L)及血管紧张素Ⅱ(84.75±7.34vs61.37±8.31,ng/L)水平作用(P<0.05或P<0.01)。结论:平肝降压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浆内皮素、AngⅡ的水平,改善血黏度,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hemerin蛋白水平昼夜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8名为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的健康者28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将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组55例和非杓型组63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9及Chemerin蛋白水平,放免法测定肾素活性,化学发光法测量血管紧张素。比较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MMP-9及Chemerin蛋白水平值并计算MMP-9、Chemerin蛋白水平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其中MMP-9、Chemerin蛋白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水平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P0.01)。在高血压组的亚分组中,非杓型组较杓型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显著增高(P0.05),而夜间血压下降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夜间肾素-血管紧张素、MMP-9和及Chemer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其昼夜差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高血压MMP-9及Chemerin蛋白水平与年龄、高血压病程、24 h平均收缩压、肾素、血管紧张素呈正相关(P0.01)。结论MMP-9以及Chemerin蛋白与非杓型高血压昼夜变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平肝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与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以探讨其发生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2002-11/2004-05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及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和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以随机双盲法分设平肝降压胶囊治疗组、清脑降压片对照组各80例,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压、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平肝降压胶囊具有明显的降低血压和改善l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浆内皮素(72.22&;#177;12.37vs59.08&;#177;12.77,ng/L)及血管紧张素Ⅱ(84.75&;#177;7.34vs61.37&;#177;8.31,ng/L)水平作用(P&;lt;0.05或P&;lt;0.01)。结论:平肝降压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浆内皮素、AngⅡ的水平,改善血黏度,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Losartan ,商品名 :科素亚 )抗心力衰竭疗效 ,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33例患者 ,服用氯沙坦 2 5~ 5 0mg/d ,治疗 12周 ,观察其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和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E)、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水平及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3例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血浆PRA、AngⅡ、NE、ET水平均显著下降 ,NO水平升高。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不仅能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交感神经活性 ,还能调节内皮细胞舒缩功能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与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波动与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方法35例老年EH患者,血压正常时和血压波动时各抽取静脉血一次,放射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II)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同时检测33例健康老年人群各因子水平,比较EH患者血压波动前后各因子水平的差异和血压正常范围时两组人群各因子水平差异,分析不同状态下血压和各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EH患者血压波动时ET、AngII、E和NE的含量明显升高。CGRP的含量明显下降;两组人群在血压正常范围时各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血压波动时收缩压与ET、AngII和E呈正相关(r=0.304,0.337,0.587,P=0.031,0.019,0.036),与CGRP呈负相关(r=-0.416,P=0.028);舒张压与AngII和E呈正相关(r=0.357,0.333;P=0.039.0.028);血压波动时ET与AngII和E呈正相关(r=0.361,0.315;P= 0.041,0.029)。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波动时各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变化显著,其中以缩血管物质升高为主,血管活性物质在血压升高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及6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与神经降压肽(NT)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其动态血压监测的特征将其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2: 00、8: 00、16: 00分别测定其血浆NPY、NT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而N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非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在2: 00时NPY水平明显升高(P<0. 05),NT明显降低(P<0. 05)。结论 不同昼夜血压分布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3.
吴鹏  张佳晨  沈蕾 《临床荟萃》2020,35(10):914-921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压形态特点,以及睡前服用降压药对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住院的182例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数据和临床指标,描述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和特殊血压类型分布。分析睡前服用降压药对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结果 不同CKD分期患者的年龄、24 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形态以非杓型为主。与杓型血压组患者比较,非杓型或反杓型患者的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protein,hs CRP)偏高,血红蛋白偏低(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s CRP是发生异常血压节律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诊室血压控制率25.3%,动态血压控制率14.3%,均控制率5.5%,夜间血压未控制率83.5%。19.8%的患者有隐匿性高血压,8.8%的患者有白大衣性高血压。将降压药改为睡前服用的患者3个月后的24 h尿蛋白和血尿酸显著改善(P<0.05)。结论 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形态以非杓型为主。年龄、hs CRP是发生血压节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越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非杓型血压。睡前服用降压药可能通过恢复血压昼夜节律来减少尿蛋白及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14.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8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与24h血压节律正常组(杓型组)及异常组(非杓型组)的关系。结果 78例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水平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呈正相关;血浆NT水平与24h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结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二者含量的改变与血压波动相关。NPY、NT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并促进其发生、发展。血浆NPY和N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24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123例和非杓型组101例 ;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血糖(FPG),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重指数(BM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杓型高血压组血浆APN水平显著高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1).②杓型高血压组患者BMI、IRI低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5).③血浆APN水平与性别、收缩压(SBP)、BMI、IRI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血浆AP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相关,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PN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征,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9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测定。结果93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非杓型组,在非杓型组中,TXA2、NPY明显增高(TXA2:P<0.01,NPY:P<0.05),PGI2,CGRP明显降低(P均<0.001);且夜间血压下降与TXA2、NPY呈负相关(TXA2:SBP:r=-0.254,P<0.05,DBP:r=-0.229,P<0.05;NPY:SBP:r=-0.277,P<0.01,DBP:r=-0.245,P<0.05),与PGI2,CGRP正相关(PGI2:SBP:r=0.302,P<0.005,DBP:r=0.324,P<0.005;CGRP:SBP:r=0.289,P<0.01,DBP:r=0.33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XA2,PGI2,NPY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直线相关(F=7.554,P<0.001),TXA2,PGI2,CGRP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直线相关(F=7.242,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TXA2,PGI2,NPY,CGRP可能参与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血压负荷与老年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 (ABPM)监测方法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血压负荷变化与靶器官受损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老年 (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随机分为杓型组或非杓型组 ,并分析血压负荷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 (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 )进行比较。结果 :2 4h动态平均收缩压 (SBP)和平均舒张压(D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夜间平均SBP、DBP有显著差异 (P <0 .0 1)。而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与无杓型变化者比较 ,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血压负荷值 >35 %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信号。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2 4h总体SBP水平及SBP、DBP负荷值是导致老年高血压并心脑在管疾病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夜间血压均值较白昼血压均值下降≥10%者确定为杓型组(42例);夜间血压均值较白昼血压均值下降〈10%者为非杓型组(61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DTI记录二尖瓣环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的舒张早期和晚期的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计算上述四个位点的均值,分别以Em、Am、Em/Am表示,并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MPWD)检测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A峰及E/A比值以作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二尖瓣环DTI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杓型组和非杓型组间E、E/A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非杓型组Em、Em/Am比值明显低于杓型组(P〈0.05)。结论DTI技术能简便、准确定量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从而准确判断舒张功能受损的程度,其作用优于传统的MPWD。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提示存在更严重的左室舒张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昼夜24h血浆内皮索(ET)、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及心率(HR)的关系。方法:对46例高血压患者佩带24h血压、心率动态检测仪自动记录心率、血压等参数,同时采用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患者24h内不同时间点血浆ET、NO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ET与平均动脉压(MAP)、HR有明显的夜间2:00低谷和晨起8:00高峰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并且高血压患者ET及MAP24h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呈正相关。同时高血压患者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浆NO与MAP24h两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血压的调节明显受ET、NO的影响,ET、NO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血压的昼夜波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