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底大型洞穿缺拟较少见,修复较难。1982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6例,手术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例均为口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前臂桡侧皮瓣加胸大肌骨肌皮瓣瓦合式修复1例,前臂桡侧及尺侧肌皮瓣加舌瓣瓦合式  相似文献   

2.
鼻唇沟皮瓣应用于临床修复面部缺损,效果较好,但由于蒂的长度限制了修复范围,有其不足之处。两年来,我们在鼻唇沟皮瓣的基础上,对3例面部缺损病人进行了鼻唇沟筋膜瓣修复缺损的尝试,亦获得了满意效果。该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带血管蒂皮瓣要损伤一条知名血管之弊,弥补了带皮蒂皮瓣的局限性,修复缺损或畸形后形态效果较理想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加逆行隐神经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足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治疗的小腿远端、足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创伤后急性骨髓炎7例,慢性骨髓炎14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填充骨髓炎清创后死腔,应用逆行隐神经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彻底清创后,平均软组织缺损为2 cm×2 cm~8 cm×6 cm(长×宽),胫骨缺损范围为3 cm×2 cm×2 cm~6 cm×3 cm×6 cm(长×宽×深)。采用腓骨短肌肌瓣+逆行隐神经皮瓣治疗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逆行隐神经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未见皮瓣下腓骨短肌肌瓣坏死、液化现象。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及外形良好,患者骨髓炎未见复发。结论应用远端蒂的腓骨短肌肌皮瓣加逆行隐神经皮瓣移植,可消除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清创术后死腔,控制骨感染,同时可修复此区域范围更大的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能Ⅰ期治疗骨髓炎并修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额瓣或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缺损,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34例患者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术后随诊2年无复发,供区瘢痕轻微。结论采用设计灵活的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四肢严重创伤多合并有大面积皮肤缺损,采用游离植皮或普通带蒂皮瓣修复成功率较低。1995年8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54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相邻两处创面的方法 和疗效. 方法 2001年3月-2007年1月采用吻合血管的双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9例不同部位的相邻两处创面,包括3例洞穿性缺损创面. 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Ⅰ例皮瓣出现远端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愈合.9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外形满意. 结论 双叶股前外侧皮瓣除具有股前外侧皮瓣的优点外,还可同时修复相邻两处缺损,是修复同一肢体相邻两处缺损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自Egyedi于1977年报道应用颊脂垫瓣封闭口腔上颌窦瘘和口鼻腔洞穿性缺损后,颊脂垫被广泛用来修复和重建口腔组织缺损。自2001年应用带蒂颊脂垫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23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带血管蒂的皮肤组织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用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全部修复,恢复了手的外形及功能。结论: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广泛缺损修复中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肿瘤、创伤等因素导致的鼻缺损,对患者外貌及心理极易产生严重影响,如何恢复良好的鼻部三维形态及功能,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应用邻位组织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鼻缺损的常用手段,特别是前臂桡侧皮瓣容易制备,与传统前额岛状瓣行鼻再造相比,具有减少额部大面积瘢痕、缩短治疗周期等优势,目前在头颈部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修复中使用率较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91年12月至1992年12月应用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急性手指外伤6例,烧伤后远节指关节骨外露3例,烧伤疤痕切除后远节指关节肌腱外露2例。供瓣部位皆在受伤手指根部侧面。本文认为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一般可一次修复创面,病程较短;手指不用固定,供瓣区较隐蔽。优于其它修复手指端软组织缺损的带蒂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肌皮支营养皮瓣进行修复。结果85例全部成活,住院25—30d;术后随访1.5个月-1年,修复皮瓣色泽红润,质地柔软,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能最大限度保存肢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1981年以来,我们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和皮骨瓣,修复各种手部刨伤组织缺损1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手术方法 妥善处理受区创面备用。皮(骨)瓣切取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皮瓣修复电烧伤致头皮巨大缺损合并颅骨外露坏死的临床治疗经验,为头部严重电烧伤的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15例电烧伤致头皮巨大缺损创面合并颅骨外露坏死,头皮缺损面积14cm×9cm-21cm×19cm,彻底清除坏死软组织,保留坏死颅骨,利用1~4个局部或带血管蒂的轴型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5例36个皮瓣全部成活,14例一期愈合,1例因缺损面积大,应用4个局部皮瓣修复,张力大,拆线过早,部分裂开,行二次手术修复愈合。其中6例二期行头皮扩张术修复供瓣区游离皮片移植形成的秃发畸形,效果满意。结论:多个局部任意皮瓣或带血管蒂的轴型皮瓣组合是修复头皮巨大面积缺损合并颅骨外露的有效方法,清创时应保留已失活的颅骨以防止颅内感染,并有利于颅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7月2003年6月共33例颞骨次全/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33例患者,其中恶性26例,良性7例,病变范围广,颞骨次全切除22例,扩大切除11例。移植组织充填修复33例次,各种修复总存活率为81.8%(27/33),其中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77.8%(7/9),带蒂颞肌瓣转移100%(9/9),颞肌瓣加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皮瓣100%(4/4),胸锁乳突肌上段60.0%(3/5),脂肪充填66.7%(4/6)。病变性质,累及颅内外、术前放疗、复发、术后脑脊液漏是影响修复愈合的因素。结论 修复方法根据病变性质,缺损大小,局部血循环情况以及上述影响因素而定。局部缺损小,良性病变,首选游离脂肪充填(带真皮更佳),如为恶性首选带蒂颞肌瓣。组织缺损多,血运欠佳时考虑应用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多次修复失败者应采用游离植皮覆盖创面。  相似文献   

15.
我科1982~1992年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面颈部软组织缺损32例,体会本瓣对口腔、颌面部大型组织缺损,尤其是洞穿缺损的修复优点较多,且并发症少。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跟部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适应证及皮瓣的优化选择。方法 2000年1月~2014年3月收治47例足跟部负重区软组织缺损患者,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7~56岁,平均37.8岁。根据足跟部负重区缺损创面大小及位置,采用皮瓣修复,吻合皮神经重建感觉。结果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1cm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1例游离皮瓣术后10d暗红,经解痉保暖缓解。随访6个月~11年,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未见破溃。结论足跟负重区缺损需要一定厚度组织瓣修复,并重建感觉,应合理选用组织瓣,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中小创面,游离皮瓣、小腿内侧皮瓣及健侧隐神经皮瓣可用于修复巨大创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是修复重建外科常见的手术。我科多年收治战创伤病人,较早开展各种皮瓣手术进行组织缺损的修复。笔者收集36例发生皮瓣坏死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皮瓣坏死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顺行、逆行修复足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由于小腿胫前软组织菲薄,烧伤后容易造成该处软组织缺损、骨质烧伤或长期暴露坏死,加之创面周围多同时存在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或瘢痕,不易找到合适的筋膜皮瓣或肌皮瓣,而且游离皮瓣手术要求高、供皮区损伤较大。2006年以来,我们采用肌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烧伤后胫骨外露17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手指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对18例手指皮肤缺损合并血运障碍患者,缺损面积为1cm ×2cm~1.5cm ×2.5cm,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指动脉。6例合并指固有神经缺损移植正中神经掌皮支桥接,腕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质地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皮瓣整形。结论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合并指动脉断裂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