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及 胺碘酮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我们测量了126例阵发 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12导联心电图的P_(max)及 P波离散度(Pdisp),用胺碘酮后再次测量P_(max)及 Pdisp。结果证明,Pdisp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体 表心电图的可靠指标,胺碘酮可降低P波离散度,可 预防心房颤动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32例AF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并与30例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 AF组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AF组多数患者P波离散度≥40ms,P波最大时限≥110ms。结论 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是预测AF体表心电图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最大时间(Pmax)、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观察3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5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max、Pd。结果两组Pmax(123.99±3.61ms、110.37±2.58ms)、Pd(45.82±2.93ms、29.13±3.57ms)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max≥120ms和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92%和96%,特异性分别为91%和95%。结论Pmax延长和Pd增加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眭。  相似文献   

6.
7.
8.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与P波离散度 (Pdisp)、P波最大时限 (Pmax)的关系。方法 :应用 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定 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 6 0例年龄匹配的无房性心律失常者的Pmax和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之差 (即Pdisp)。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的Pmax为 ( 12 3.9± 16 .6 )ms ,Pdisp为 ( 4 8.4± 14 .8)ms ;而对照组Pmax为( 110 .0± 13.9)ms ,Pdisp为 ( 2 7.7± 9.1)ms ,两者相比均P <0 .0 0 1。以Pdisp≥ 40ms为标准 ,预报房颤的敏感性80 0 % ,特异性 85 0 % ,准确性 82 3% ;以Pmax≥ 12 0ms为标准 ,预报房颤的敏感性 72 9% ,特异性 80 0 % ,准确性76 2 % ;而以Pdisp≥ 40ms和Pmax≥ 12 0ms联合作为标准 ,预报房颤的敏感性 70 0 % ,特异性 90 0 % ,准确性79 2 %。结论 :Pdisp和Pmax可作为预报阵发性房颤的新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变化,探讨其在PA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PAF患者120例为PAF组,同期120例体检者为对...  相似文献   

10.
P波离散度(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长时间(Pmax)与P波最短时间(Pmin )的差值[1].国外有学者[2]报道Pd和Pmax可作为预测IPAF的体表电生理指标;作者观察IPAF患者Pd和Pmax与IPAF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4 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 ,1袋每日 3次口服 ,连续服药 4周 ,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 5 4 .5 % (2 4 / 4 4 ) ,不良反应轻微 ;P波离散度治疗前后分别为 (49± 13)ms和 (34± 12 )ms(P <0 .0 5 ) ,2 4例有效患者分别为 (49± 14 )ms和 (2 7± 8)ms(P <0 .0 5 ) ,2 0例无效患者分别为 (49± 11)ms和 (42± 13)ms(P >0 .0 5 ) ;P波离散度≥ 4 0ms治疗前后分别为 32例和 16例 (P <0 .0 5 ) ,2 4例有效患者分…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房颤动常由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反复发作演变而成 ,PAF本身虽不危及生命 ,但因会演变成慢性房颤及同样有导致血栓栓塞的危险 [1],所以防治PAF发作、维持窦性心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是目前防治PAF发作主要手段之一[2],近来研究提示PAF患者P波离散度(PD)显著增高[3],本文主要观察口服胺碘酮对PAF患者的PD 影响。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和标准1.1.1对象选择选择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符合二类PAF的住院病人64…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波离散度 (Pdisp)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一的电活动标志 ,其异常多提示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房内传导延迟与房内不应期缩短并离散的特征。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 ,其最大P波时限 (Pmax)与Pdisp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阳性预测准确度均好[1,2 ] 。为探讨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Pmax与Pdisp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我们分别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同步记录 12导心电图 ,测得Pmax与Pdisp值 ,旨在为老年患者预测阵发性心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及P波最大时限 (Pmax)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及房性心律失常 (AR ,含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 32例PAF(PAF组 )及 36例AR(AR组 )患者Pd、Pmax ,并与 32例正常人 (对照组 )对比分析。结果 :PAF组及AR组Pd及Pmax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 ,Pd≥ 4 0ms、Pmax≥ 10 0ms及Pd≥ 4 0ms+Pmax≥ 110ms时 ,PAF组阳性率分别为 84 .4 %、87.5 %、78.1% ,AR组阳性率分别为 83.3%、86 .1%、77.8% ,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 2 0 .0 %、2 5 .7%、14 .3% ,PAF组及AR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d +Pmax比Pd或Pmax对预测PAF及AR有更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结论 :Pd及Pmax是预测PAF及AR的可靠电生理指标 ,Pd和Pmax联合 ,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病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Ⅰ组38例,为有阵发 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Ⅱ组54例,为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同步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 联心电图,分别测定12导联P波时限[Pd=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 (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Pd≥40ms为阳性标准,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 阳性率、灵敏性、特异性。结果 Pmax:Ⅰ组显著高于Ⅱ组[Ⅰ组与Ⅱ组比较:(127±15)ms对(110±12)ms,P< 0.001];Pd:Ⅰ组显著高于Ⅱ组[Ⅰ组与Ⅱ组比较:(53±13)ms对(39±10)ms,P<0.01];LAD:Ⅰ组高于Ⅱ组[Ⅰ 组与Ⅱ组比较:(46±9)mm对(41±7)mm,P<0.05];LVEF:Ⅰ组低于Ⅱ组[Ⅰ组与Ⅱ组比较:(51±6)%对 (58±6)%,P<0.05];Pmin、LV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LVD外,Pmax、Pd、LAD和 LVEF均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以Pd≥40 ms为阳性标准,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Ⅰ组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P<0.01),灵敏性84.2%、特异性85.2%。结论  Pd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波时限及离散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确诊65例患者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记录(纸速50mm/s),4次/月,记录的心电图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采样测量,12导联P波宽度测量后,取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两者的差为P波离散度(Pd)(即Pd=Pmax-Pmin)。以Pmax≥110ms、Pd〉t40ms为阳性标准,随访1年,并对所有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P波离散度(Pd)和P~明显增大(P〈0.01),当患者心电图Pmax≥110ms时,其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发心房颤动的灵敏度最高,但特异性却不如Pdt〉40ms及(Pmax≥110ms)+(Pdt〉40ms),而且阳性预测值也明显低于后两者。其中以(Pmax≥110ms)联合(Pd≥40ms)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最高。另外患者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ax联合Pd在CHF患者中并发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联合利用这两项指标来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那些未被体表心电图证实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P波最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增平  郭丽娟  巩晓红 《临床荟萃》2003,18(13):754-755
房颤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大多转律后易反复发作 ,部分转为永久性AF。近年来 ,较多文献报道利用体表心电图和信号平均心电图预测AF的复发或评估药物及治疗AF的疗效。通过药物治疗转律或自动复律后 ,测定其P波最大时限 (themaximumdurationofthePwave ,Pmax)、P波离散度 (thedispersionofthePwave ,Pd)来预测AF的发生[1] 。我们对佩戴动态心电图 (DCG)的患者 ,通过测定 2 4小时之内发生并自行停止的阵发性AF发生前后的Pmax、Pd ,探讨Pmax、Pd对预测阵发性AF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对 1996年 6月至 2…  相似文献   

18.
胡钦  毛国顺  祝匡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25-1627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关系。方法:测量57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Ⅰ组)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的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单纯高血压组(Ⅱ组)55例比较。检测阵发性房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结果:PmaxⅠ组显著高于Ⅱ组[(121.5±16.3)msvs(107.3±10.3)ms,P<0.05];PdⅠ组显著高于Ⅱ组(45.3±12.7)msvs(24.7±10.5)ms,P<0.05);两组间Pmin、LAD、LVEF差异无显著性。Pmax>10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0.0/;Pd≥4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75.9/;Pmax>100ms Pd≥40ms的敏感性为78.5/,特异性为88.9/。结论:P波离散度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P波离散度(Pd)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标志,是引起房颤的重要的电生理学基础。最大P波时限延长是房内或房间传导延缓的标志,而P波离散度是近年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体表心电图一个新指标[1] 。对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 ] 。本研究观察了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max)和Pd ,并与非心房纤颤的患者比较,旨在探讨它们在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方面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与非心房纤颤患者…  相似文献   

20.
P波离散度(P Wave Dispwersion,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中测得的P波最大(长)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现将其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