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资料,50例患者均进行CT与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MRI检查诊断准确度为94.0%(47/50),CT检查诊断准确度为72.0%(36/50),MRI检查诊断准确度高于CT检查,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颅内肿瘤疾病采用CT和MRI检查方式,MRI检查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CT检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颅内肿瘤特点及CT诊断小儿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总结179例小儿颅内肿瘤的肿瘤部位、及幕上、幕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类,并就CT、MRI在小儿颅内肿瘤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小儿颅内肿瘤的共同特点是头痛呕吐;惊厥、多次多尿是幕上肿瘤的首发表现;走路不稳、颅神经麻痹是幕下肿瘤的首发表现。幕上好发于鞍区,幕下好发于小脑和脑干。CT、MRI对颅内肿瘤的诊断有可靠的价值。结论:对头痛、呕吐可疑颅内占位应及时行颅脑CT检查,及时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16排螺旋CT的使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9月我院经过手术确诊的7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PHILIPS Brilliance飞利浦16排CT进行检查,对于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1)本次研究中共有191处心血管畸形,其中MSCT、UCG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共有49处存在心脏畸形,其中MSCT、UCG两种检查的结果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共有142处存在心脏大血管连接部位及心外大血管畸形,MSCT、UCG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16排螺旋CT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将其与UCG联合使用能够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得到显著的提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与MRI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例GIST患者,进行MRI检查(A组)与CT检查(B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A组的肿瘤检出率、对于肿瘤部位的诊断率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对于肿瘤大小的诊断率优于B组(P <0.05)。A组的肿瘤中高度风险诊断率高于B组(P <0.05)。A组的诊断准确率86.67%、灵敏度91.67%、特异度66.67%均显著高于B组的40.00%、41.67%、33.33%(P <0.05)。结论为GIST患者行MRI诊断的效果优于CT,可有效评估肿瘤情况,进而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术前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20例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术前螺旋CT扫描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重点分析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螺旋CT能准确显示食管癌病变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判断食管癌侵犯气管支气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4%、91.2%和90.9%;判断侵犯主动脉及食管相邻大血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1.3%、94.2%和93.2%;判断侵犯心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2%、95.2%和94.5%;螺旋CT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5.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螺旋CT检查能比较准确判断病变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助于指导术前准确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肿瘤能否手术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评价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对71例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颅脑CT、MRI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1例患儿中,头痛57例,呕吐40例,视乳头水肿46例,共济失调21例,肌力减退或偏瘫7例,多饮多尿、眼球活动受限、眼球震颠各5例;CT检查阳性率95.8%,MRI阳性率100%;肿瘤的分布显示颅咽管瘤、髓母细胞瘤分别为幕上、幕下第一位肿瘤,星形胶质细胞瘤Ⅰ~Ⅱ级在幕上、幕下也占较高比例。结论 对非感染性高颅压的病人,CT、MRI应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所有患儿尽可能手术,既可以改善预后.又可减少影像检查对颅内肿瘤诊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一年来由于胰腺癌来我院就诊的患者50例,对其分别进行超声检查、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将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检查对于肿瘤结果的判断准确率高达97.3%,对于淋巴转移的判断准确率达到39.2%,对于远处转移的判断准确率达43.6%,结果显著高于超声检查。CT检查判断肿瘤分期准确率为97.3%,显著高于超声检查;CT检查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价结果各项指标都明显的由于超声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检查能够很好的评价胰腺癌瘤体的大小,并且可以比较准确的对胰腺周围血管的受累情况进行判断,尤其是对于肿瘤分期和手术切除性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胰腺癌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T/CT在卵巢良恶性及交界性肿瘤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采用手术或者病理学确证的34例卵巢良恶性及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PET/CT检测证实卵巢良性肿块17例,肿瘤直径为3~22cm;恶性肿瘤15例,肿瘤直径为2~30cm;交界性肿瘤2例,肿瘤直径为4~6cm。PET/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准确性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相比,PET/CT的临床诊断灵敏度显著性较高(P<0.05),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T/CT对于妇科卵巢良恶性肿瘤以及交界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MRI与CT诊断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诊断的136例颅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I与螺旋CT检查,而136例颅内肿瘤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观察MRI与螺旋CT的诊断检出率、疾病确诊率以及术后病理性质与分布情况。结果 CT诊断符合率73.52%(100/136),检出率88.23%(120/136);MRI诊断符合率100%(136/136),检出率100%(136/136),MRI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检出率显著优于CT诊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疾病确诊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5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分布率最高为松果体瘤22.05%,髓母细胞瘤与混合性胶质母细胞瘤分布最低分别为0.00、0.00,幕下分布率最高为髓母细胞瘤34.55%,毛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瘤与松果体瘤分布最低分别为1.47%、1.47%,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准确性较CT诊断高,该诊断方式具图像清晰、分辨率强的特点,对预后医治具重要意义,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与探讨星形细胞肿瘤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并探寻星形肿瘤细胞CT灌注成像对于手术前分级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星形细胞肿瘤患者20例,对其于手术前3~7d进行常规CT与CT灌注成像检查,并对其手术后病理学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检查,使用单克隆抗体CD34对血管进行标记。结果本文20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共8例低级星形细胞肿瘤,12例高级星形细胞肿瘤。且星形细胞肿瘤患者其脑血流量、表面通透性、脑血容量均比正常人高(P<0.05),而高级星形患者的脑血流量、表面通透性、脑血容量也明显高于低级星形细胞肿瘤患者(P<0.05)。由以上结果可得,肿瘤的脑血流量、表面通透性、脑血容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现正相关性。结论对星形细胞肿瘤进行术前CT灌注成像检查,其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现正相关,该检查不仅能够帮助医师准确地对肿瘤进行术前分级,还能为脑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区分提供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的影像学鉴别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结核结节患者31例和肺内肿瘤结节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而后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结节位置、CT值、CT增加明显程度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影像学表现予以充分了解对于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意义显著,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联合应用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腮腺肿瘤诊断方法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行的彩超、CT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这些影像检查诊断与最终病理诊断符合度情况,根据以上比较结果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联合应用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在腮腺肿瘤诊断上无显著差异(P>0.05),而二者联合应用在腮腺肿瘤诊断中具有更大的价值,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联合应用在腮腺肿瘤诊断中具有更大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腮腺肿瘤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彩建  王宁  陈子敏 《河北医药》2012,34(12):1796-1797
目的 观察分析骨转移瘤采取X线和CT诊断的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骨转移瘤48例,均采取X线和CT进行诊断,观察分析其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肿瘤为肺癌的骨转移率最高,其次为乳腺癌,鼻咽癌是第三位,明显高于其它原发肿瘤的转移率(P<0.05).X线诊断发现骨破坏27例,诊断率56.3%;CT诊断发现均有骨破坏,诊断率为100%,两种诊断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转移瘤采取X线和CT诊断的方法 均对其有重要诊断意义,应根据临床症状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对于合并软组织肿块或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建议使用X线检查,对于已明确原发瘤的患者建议使用CT检查,对于疑似骨转移瘤,临床诊断不明的患者建议联合X线、CT或MR检查确诊,结合各项检查的优势,尽可能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CT平片与MR在腮腺诊断中的对比分析。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腮腺肿瘤60例,进行MR及CT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情况;比较CT平扫与MR两种检查方式不同病理类型的腮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情况。结果 MR检查法的诊断阳性者52例(86.7%),其中良性43例(89.6%),恶性9例(75.0%);CT平扫的诊断阳性者36例(60.0%),其中良性32例(66.7%),恶性4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检查法的不同类型的腮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情况显著高于CT平片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肿瘤进行MR检查诊断准确性更高,有助于诊断腮腺肿瘤的性质及病理类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检查肿瘤骨转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通过病理证实的肿瘤骨转移患者61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扫描、螺旋CT扫描和MRI扫描,观察患者的骨转移瘤显示情况。结果使用螺旋CT对肿瘤骨转移的检出率低于MRI,检出率高于X线检出率,组间比较,P<0.05。在肋骨、胸骨、四肢骨、头颅骨方面,CT检查与MRI检查差异不明显,P>0.05;而骨盆骨和脊柱骨转移瘤的螺旋CT检出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螺旋CT检查对肿瘤骨转移中肋骨、胸骨、四肢骨和头颅骨的检出率较高,而对骨盆骨和脊柱骨转移检出率较低,此方法有助于临床初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周围型肺癌患者行CT及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确诊周围型肺癌患者共116例,将所选患者的CT、MRI诊断图像进行对比,比较钙化、肋骨受侵情况、肿瘤检出率以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血管断面、积液、胸膜凹陷征等检出情况。结果 CT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钙化及肋骨受侵程度的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超过5 cm的肿瘤,两种检查手段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肿瘤直径在2~5 cm的肿瘤检出,CT显著优于MRI,P<0.05;对于纵隔肺门淋巴结、胸腹腔积液及胸膜凹陷征等观察指标,MRI显著优于C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都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手段,CT对直径较小的肿瘤以及钙化点检出率高于MRI,而MRI对胸水、纵隔淋巴结、胸膜凹陷征等出现相关转移的敏感性高于CT,是对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补充手段,临床上可根据实际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丑凯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07-109,111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脊柱转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病情判定情况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确诊脊柱转移肿瘤有49例患者,其诊断敏感性为96.1%;而经CT 检查为脊柱转移肿瘤有23例患者,其临床诊断敏感性为45.1%;对脊柱转移肿瘤检查MRI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7,P<0.05)。本研究中经MRI与CT检查发现各种病变共269例次,MRI检出总例数261例次,均明显高于CT检查137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1,P<0.05)。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早期脊柱转移肿瘤,并且在评价脊柱受累的范围和程度有着重要意义,它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采用急症CT扫描在肝癌破裂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分别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以及CT检查,比较两次检查结果的确诊率。结果12例患者中,CT检查共确诊11例,确诊率为91.67%,显著高于造影检查结果的5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征象包括活动性对比剂外溢、肿瘤包膜中断并伴瘤周血肿、被膜下及腹腔内高密度、去核征、假皱缩征、肿瘤突出肝表面以及肿瘤边缘模糊毛糙。造影检查的征象包括微动脉洒血、小动脉喷血以及毛细血管渗血。7例(58.33%)患者的CT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或其他转移。结论螺旋CT对于真性以及隐匿性肝癌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造影检查,可以更好显示出血肿瘤的位置及更多细节,有利于评估出血范围,避免漏诊情况的出现,对于提高急性肿瘤破裂确诊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多发性脑梗死患者94例,对MRI、CT对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病灶部位、病灶大小、有无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时间<24 h时,MRI检查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MRI对<2 mm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MRI检查在小脑、脑干的病灶检查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无血管性痴呆患者中,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进行诊断,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查。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尤其是发病后2 h内,尽可能选择MRI,以利于准确判断疾病情况,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组织谐波成像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组织谐波成像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组织谐波和基波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胰腺癌对周围血管侵犯情况,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在判断胰腺肿瘤对周围大血管的浸润上,组织谐波成像优于普通基波超声成像;另外组织谐波成像对腹腔淋巴结显示更为清晰。结论谐波技术对诊断胰腺癌胰周邻近组织的病变情况很有价值,增加病灶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回声差别,有助于判断胰腺癌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