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敏  徐祖浩  林木灿  陈婷 《新中医》2013,(11):11-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疗法,2组观察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2.50%,对照组为1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较西医常规疗法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ADL-Barthel)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及7 d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加快受损神经恢复过程,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实验室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玉郎活络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玉郎活络膏口服,治疗6周,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中医证候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CRP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郎活络膏可以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NIHSS、中医证候评分,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四虫通络胶囊对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四虫通络胶囊口服,疗程30d;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颅脑MRI或CT、血液流变性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结论四虫通络胶囊对于气虚血瘀络阻的缺血性中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学国 《北京中医药》2008,27(7):528-530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 两组经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和功能缺损积分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卒中进展方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卒中进展方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中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估(mRS)等。结果:治疗组患者NIHSS、中医证候积分、mRS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卒中进展方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痰瘀络型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醒脑静注射液佐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8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佐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采用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85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出院后经3个月随访,治疗组生活能力状态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部手针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部手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及神经递质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QOL-BREF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递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头部手针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保护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存质量;而其对于Gly和GABA表达上调作用可能是疗效优势形成关键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任氏脑脉苏茶剂治疗中风后遗症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任氏脑脉苏茶剂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任氏脑脉苏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中风回春片;3个月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页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任氏脑脉苏茶剂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维持血压、血糖平稳,加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祛风化痰汤。两组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包括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 45%高于对照组81.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NIHSS、ADL、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祛风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38例随机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续命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4天,随访3个月。治疗14天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随访3个月后,使用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残障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远期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第30天、第90天的BI指数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第14天,第30天,第90天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续命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玉郎活络膏口服,治疗6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中医证候评分、血脂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7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NIHSS、中医证候评分,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神解毒方治疗热毒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醒神解毒方;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90 d;观察治疗后(28 d、90 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BI)、社会参与水平(MR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70.0%(P〈0.01)。两组治疗前后NIHSS积分、BI指数、M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解毒方结合西药可改善热毒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学国 《北京中医》2008,(7):528-53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两组经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和功能缺损积分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首乌补肾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首乌补肾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补肾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中的地位。方法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首乌补肾方;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及血脂、血液流变性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血脂等各项指标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首乌补肾方能较好地改善中风患者的病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天智颗粒治疗阴虚阳亢型缺血性中风患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云枝  王磊  王媛  封臻 《中医杂志》2008,49(11):992-994
目的 观察天智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天智颗粒;对照组30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生活能力状态以及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组证候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的各项积分、生活能力状态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 结论 天智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罗霞  ;张剑荣 《中医药研究》2009,(12):1414-1415
目的探讨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为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豁痰祛瘀通络方法治疗,连续观察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肾脑复元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诊断及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肾脑复元汤,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参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ADL评分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安全性指标与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脑复元汤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动性,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