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年龄≥70岁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为临床高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进一步降低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2例年龄≥70岁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体外循环14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各项指标及术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OPCABG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600 ml、呼吸辅助时间24 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36 h者均少于或者低于CCABG组(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安全可行的。OPCABG和CCABG比较,OPCABG具有手术时间短、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及血管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早、中期临床疗效、通畅率、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的差别。方法选择同一时期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OPCABG组和CCABG组,每组各40例。术中测量两组旁路血管血流量、比较术后4 h、12 h、1 d、3d、5 d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移植血管数量、24 h引流量、输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旁路血管流量、搏动指数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OPCABG组患者24 h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输库血量、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P<0.05),cTnI水平在术后4 h、12 h、1 d均明显低于CCABG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减少心肌损伤和呼吸功能损害,减少术后出血和输血,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但远期效果还有待随访,OPCABG不能完全代替CCABG。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非体外循环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将60例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切除等合并手术的病例)患者分为AOPCAB组和CCABG组,40例AOPCAB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AOPCAB组与CCABG组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2.9±0.8支比3.9±1.1支(P<0.01),但所用的血管材料两组间无差异。A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A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死亡1例(P>0.05)。结论 AOPCAB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结果,评价两种方法优越性.方法:将3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分为0PCABG和CCABG组,0PCABG组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患的术前及术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术前治疗及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质量、心梗史、心功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无差别;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术后0P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CCABG组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如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呼吸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0PCABG组为6.4%,CCABG组为9.1%,0PCABG组无1例死亡,CCABG组死亡率为1.5%,两组比较无显性差异.结论:0PCABG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收取我院90例冠心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10月15日直至2016年11月22日,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组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带管时间(12.07±5.25)h、输血量(3.15±1.49)u、苏醒时间(2.01±0.01)h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初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地将76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OPCAB组(n=46)和CCABG组(n=30).OPCAB组患者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OPCAB组与CCABG组的移植旁路血管数分别为(2.8±0.9)支及(2.7±0.9)支(P>0.05);术后多巴胺使用率为32.6%比70.0%(P<0.05).OPCAB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较少,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均<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OPCAB组为10.9%,CCABG组为30.0%,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手术中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 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效果优于CCABG,但其近、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及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60岁以上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1例(OPCAB组),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4例(CCABG组),检测术前,术后1、2、3 d和术后7 d的血清肌酐值(Cr)。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肌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BG组术后肌酐值高于OPCAB组(P<0.05),OPCABG组肌酐水平在1 d后达到高峰值,CCABG组在2 d后达高峰值。OPCAB组发生5例急性肾功能损伤(AKI),CCABG组发生11例AK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60岁以上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肾功能保护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 (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 :将 36 2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 OPCABG组 (n=1 5 2 )和 CCABG组 (n=2 1 0 ) ,分别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 ,或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下完成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 ,OPCABG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颤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出血量、输血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OP-CABG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缩短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经济费用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采集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我院择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198例临床资料,分为CCABG组(280例)与OPCABG组(3918例)。对两组患者各项经济费用、术前因素、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OPCABG组死亡率(1.77%)明显低于CCABG组(6.79%,P〈0.05),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低于CCABG组(P〈0.05),住院期间护理费、药物费、处置治疗费、麻醉费、检查费和检验费也均低于CCABG组(P〈0.05)。OPCABG组的消耗材料费显著高于CCABG组(P〈0.05)。两组总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G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但在经济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脉造影与冠脉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准确性。方法:入选63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冠脉CT和冠脉造影。结果:共检测378支冠状动脉分支。冠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24支,中度狭窄19支,重度狭窄83支。冠脉CT显示轻度狭窄85支,中度狭窄14支,重度狭窄54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做为标准,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28.2%,准确性为53,1%;阳性预测值为46.49%,阴性预测值为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初步探讨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ro32多层螺旋CT机,对12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共计511支冠状动脉,其中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有485支;显示冠状动脉有狭窄的血管段共有167处,其中18个血管节段有单发软斑块,76个血管节段有单发钙化斑块,73个血管节段有多发斑块(包含钙化斑块)。结论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微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成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应用冠脉内低速旋转成形术(ROTACS)处理7例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其中4例先行球囊扩张失败后改用ROTACS技术,3例获得成功。另3例直接行ROTACS技术,1例成功。结果提示,ROTACS技术是处理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成玲 《中外医疗》2016,(16):191-193
目的:对比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患冠心病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心电图组和造影组,每组83例。心电图组给予行心电图检查,造影组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组阳性率为90.36%﹑阴性率为40.96%与造影组对比(83.13%﹑4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检查对冠心病诊断无差别,但心电图乃对冠心病检查诊断具有一定作用,对冠心病病变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吴作莉 《中外医疗》2016,(5):179-180
目的:分析螺旋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确诊和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方法整群选择于2013年4月—2015年3月该院首次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冠脉成像,并在10 d后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以经皮选择性冠脉造影术为参照,50%狭窄为阳性,评估螺旋CT冠脉造影的准确性。结果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94.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98.38%,k值为0.9611,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准确度接近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无创的、可靠的冠心病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心磁图(MC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疑似缺血性胸痛患者接受MCG检查后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C).将MCG结果与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CG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8.0%,特异性为90.2%,准确性为89.1%.结论 MCG对静息心电图表现正常或呈非特异性改变的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9.
20.
内皮抑素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CHD患者中内皮抑素这一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冠状动脉循环中的动力学,并阐明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的关系。纳入了72例疑似CHD或曾诊断CHD的受试者。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时采集患者左室(LV)腔和冠状窦(CS)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测定内皮抑素血清浓度。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组(n=15),其定义为具有不典型胸痛、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患者组;CHD组(n=57),其定义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75%且有劳力性胸痛的患者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