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100例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蛋白质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6、12月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且不良反应情况较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长期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NIHSS、mRS、ADL评分、血清因子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TNF-α、Hcy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卒中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2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46例)和观察组(n=46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100mg,每日1次;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日1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的CRP水平。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NIHSS评分、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14d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NIHSS评分、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得更明显,均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应用西洛他唑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E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MMES评分(23.1±0.7)分、MoCA评分(19.2±1.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2±1.1)、(16.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轻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分析分析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及NIHSS评分的临床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录的总计98例轻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随机每组49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以及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5.91%)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1.63%)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ADL评分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ADL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15 m L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9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明显降低,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调节血清学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2018年收治的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的进展性卒中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和抗血小板组。阿加曲班组予以阿加曲班治疗,抗血小板组予以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 d、7 d、14 d行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后14 d行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结果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阿加曲班组在3 d、7 d、14 d的NIHSS评分的改善均优于抗血小板组(P<0.01)。阿加曲班组14 d mRS评分明显低于抗血小板组(P<0.01),临床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症状性出血。结论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到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发病4.5h内在本院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每天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注,并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并使用NIHSS评估治疗前、治疗7d及治疗14d时疗效。结果两组溶栓前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对比有意义,经治疗后7d、14d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观察9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14d、90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4d、90d,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老年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替罗非班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进展时、治疗后3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预后评定,观察记录患者出血及死亡例数。治疗后24小时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进展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治疗组患者m 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ADL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小时,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比较治疗组最大振幅、凝血综合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不增加出血率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螺内酯治疗,共治疗6个月。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使用经颅多普勒成像测定患者脑动脉脑血管微栓子信号(MES)、采用 NIHSS 评分和 Barhtel 指数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和生活能力,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病死率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 MES 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 NIHS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治疗6个月后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 Barhtel 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治疗6个月后 Barht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病死率和脑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卒中复发率、短暂脑缺血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微栓子并以此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降低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SF-36量表分别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Fugl-Meyer、MBI、MMSE及SF-36评分增加,NIHSS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MBI及SF-36评分高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2周后(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MBI、MMSE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2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同时联用阿司匹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血糖、凝血功能及NIHSS评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组患者血糖、凝血功能及NIHSS评分指标较用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0%,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疗效确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塞通胶囊联合西洛他唑对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胶囊治疗,西洛他唑组给予血塞通胶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两组治疗观察周期为2个月。结果:治疗后西洛他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治疗后两组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西洛他唑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低,Braden评分高于治疗前,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动脉收缩期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值低于治疗前,西洛他唑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血塞通胶囊在脑梗塞患者的应用能改善脑组织的血流循环状况,降低压力性损伤和疼痛发生的潜在风险,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涿州市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发病6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恶化患者90例,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恶化时是否使用阿加曲班治疗分为对照组(n=45)及试验组(n=45),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尿激酶1.50×106 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 min,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24 h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后启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 mg,每日1次,持续服用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溶栓24 h内发现脑血管病进展,即启动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治疗。具体用法: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前2 d用120 mg原液以2.5 mg·h−1持续静脉泵入48 h;治疗第3天开始改为阿加曲班注射液每次10 mg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持续静脉滴注3 h,每日2次,连用5 d,阿加曲班注射液共用药7 d;静脉溶栓24 h后启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用法用量及疗程同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尿激酶静脉溶栓前、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最好时、神经功能恶化时和应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出院后第90天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评估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是否存在脑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果 应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静脉溶栓前、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最好时、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时,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7、14天,对照组NIHSS评分较神经功能恶化时有降低趋势,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14天时对照组NIHSS评分较神经功能恶化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7、14天,试验组NIHSS评分较神经功能恶化时显著降低(P<0.05),且较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出院后90 d进行mRS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远期预后良好者有31例(占比6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例(占比24.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住院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脑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90 d,均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生活能力,患者远期预后良好,未发现脑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8):52-5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50例缺血性轻型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后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雷格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效果确切,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林彩云 《安徽医药》2016,20(3):574-575
目的 探索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52)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52)采用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4 d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P<0.05),而ALD评分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66-6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平衡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并进行降压、降血糖等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d,观察组同时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d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4d。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一例恶化,总有效率达9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无变化10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4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的NIHSS评分对比分析显著降低(P 0.05);对照组4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的NIHSS评分对比分析也显著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赵炜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625-62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笔者对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与对照组(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后NDS、ADL评分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患者有效率达到86.05%,而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到6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实践证实,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川穹嗪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不良反应率低,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