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超  付慧  胡江飞 《贵州医药》2007,31(10):917-918
心脏性猝死是(SCD)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有心脏疾病表现,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疾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很低,直接危及人类  相似文献   

2.
猝死是指貌似健康或症状不明显或病情稳定的人,由于体内潜在的器质性病变或机能突然改变,所引起意料不到、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时间通常在6h以内,有人认为应在24h以内。猝死的原因很多,其常见的原因有:心脏性猝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药物、运动性猝死,猝死型胰腺炎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有百万人以上因猝死而丧生。猝死是卒不及防,出乎意料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其中一部分无任何先兆症状或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院外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的”、“出乎意料”和“突然的”死亡称为猝死。1984年心脏性猝死科学小组认为“心性猝死指在原有心脏病、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基础上所致死亡”,且往往发生在貌似健康人的身上。猝死来得极其突然,多发生在院外,尤其是老年群体。由于猝死的病死率高,且目前我国院前的猝死复苏成功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注重猝死的院外急救,  相似文献   

4.
心脏性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16-17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先兆症状与预防方法。方法对9例心脏性猝死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发病诱因、先兆症状等。结论提高对心脏猝死的认识,掌握其特点,积极预防可以避免发病或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5.
邱赟 《江西医药》2012,47(9):829-832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为54.4万,平均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及15%,患者即使被及时送进医院,存活率也不及20%.因此理想的危险分层技术,以便能近早识别可能发生猝死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无创技术对于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脏性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的、意料之外的突然的死亡。其原因很多,但以心脏原因引起的占多数。引起心脏性猝死最常见原因为冠心病,约占75%,非冠心病者约占25%。20岁以前猝死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其中不少人为二尖瓣。 先兆征象:多数患者猝死前,无任何明显症状。少数冠心病患者,猝死前出现胸痛、胸闷,有些患者猝死前2周有极度疲劳感。对冠心病患者伴有Q-T延长,S-T段改变及室性早搏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AMI2周后发生心脏性猝死10例。分析了猝死的原因,认为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室颤均为晚发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对于室颤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如纠正心功能不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长期应用等,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脏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的、未能预料的自然死亡。绝大多数心脏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80%的患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他并发症引起。通过对16例心脏猝死发生的病因、诱因分析,便于探讨心脏猝死的预防,以减少猝死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吉林省梨树县东河镇卫生院与吉林省四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2例心脏性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8min内得到救治患者12例,救治成功4例(33.33%);>8min救治患者40例,救治成功2例(5.00%),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猝死以心脏性猝死为主,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对某些非医疗行来的特殊救助人群普及心肺复苏术技能,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事件导致的发生迅速而意外的死亡,是部分患者的首发心脏表现。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前期过程。目前被大多数教学者接受的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定义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h内先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的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我院地处海拔2800米,回顾2001年3月~2008年7月我院内科心源性猝死47例,均符合上述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将发病后6h内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定为猝死。但多数心脏病专家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为猝死。由于心血管痰病,尤其冠心病所致的猝死别称为心脏性猝死。本将1975年10月至1995年10月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性猝死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林  魏林 《哈尔滨医药》1998,18(4):41-43
心脏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目前多采用自发病到死亡1小时以内的死亡,由心脏病变导致的猝死多为心律失常所致,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急性心肌缺血等有关。仅日本资料,每年每千人有0.41—1.45人发生猝死,心脏性猝死为每年每千人0.26—1.0人(与美国数据相近),1989—1993年东京的统计显示,在18189例猝死中,缺血性心脏病约占45%,脑血  相似文献   

13.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看起来健康的人或经治疗后已稳定病情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为1小时)。疾病、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导致猝死,其中多数是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在筛选心衰患者高危心脏性猝死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分析经我院治疗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以更好的评价心脏功能,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50%,30例,0例发生猝死;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1%-50%,30例,1例猝死;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l%~40%时,30例,2例猝死;左心室射血分数≤30%,30例,3例猝死。结论射血分数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以及预测心脏性猝死的风险非常重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心血管疾病的规律。现将108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8例猝死患者均为心脏病住院者,在病情基本稳定后突然发生心脏骤停迅速死亡。猝死标准按WHO规定  相似文献   

16.
猝死指的是由自身疾病导致的自然死亡且死亡距发病时间小于1小时,其中75%为心源性猝死。为什么有的人在经历大喜大悲或大怒之后会感觉明显不适的症状,甚至发生猝死?情绪应激反应直接导致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猝死。国家十五攻关对于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达41.8/10万。对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分析中发现,80%的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因是冠心病,只有15%是因为各类心肌病,剩余5%为其他病因。我国在1991年统计,年龄35岁以上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病率男性为346.98/1 0万,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由于心脏原因引发的急性症状所导致的患者突发死亡,其发生机制复杂,尚缺乏有效、简便的早期识别猝死高危人群的方法。目前研究发现一些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可以预测患者有心源性猝死的风险,Lambda波就是其中一种和心源性猝死相关的特殊心电波形,其引起患者死亡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我们发现1例有Lambda样改变的年轻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仅5d,病情复杂,临床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魏林  杨林 《哈尔滨医药》1998,18(4):40-41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一直是困绕着临床医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美国每年猝死人数超过50万,平均每分钟有1人。我国国内调查统计猝死发生率城市为59.78/10万人,农村为45.75/10万人。本症发病突然,临床上难以预料,予以积极防治,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1 高危人群的临床识别 如何寻找高危患者 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此类患者,是一件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20.
心性猝死都是突然而意外的发生,因此收集猝死前的先兆受到了限制,但是,许多心脏病医师注意收集了临床和心电图学的心性猝死先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展心性猝死先兆的研究,对于心性猝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心性猝死的先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