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病理以及采取的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经积极治疗,12例患者治愈。6例死亡,其中4例因出血量过多引起心源性、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33.33%),其他患者均治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明显较高,患者大多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并同时伴有多种疾病,发病时病情相当危重;一旦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帮助本组病例消除了出血诱因,积极配合治疗,除3例因病情危重死亡外,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老年冠心病患者132例,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统计其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并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消化道病史、吸烟史、胃黏膜保护剂使用均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道病史、吸烟史、胃黏膜保护剂使用均为主要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其原因包括许多,应注意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保证药物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有4例患者因出血量较大而发生不可逆性心源性、失血性休克,最终死亡;另有2例患者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为23.08%,其余20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并且病因复杂,患者大多存在诸多危险因素,病死率较高,因此,患者一旦确诊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积极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微循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患者,将89例患者根据出血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出血48例,未出血41例,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3、5天采集咽、尿、血、腹水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出血组细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72.9%,未出血组细菌感染22例,感染率为53.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咽部和腹水部位感染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会导致细菌感染率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实施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同时注意采用抗生素做好预防性治疗,以有效防治静脉曲张所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减少细菌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及观察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组)24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奥曲肽组)24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ACTH、Gas、SS及IL-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ACTH及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SS及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对患者的疾病状态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为上消化出血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非甾体类药物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有93.0%的患者是由于非甾体类药物价格便宜,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有92.0%的患者是由于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前未得到用药指导,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上述两个原因为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发因素,显著高于其他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该类药物的管理,注意对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进行指导,从而预防非甾体类药物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符合条件的167例的患者资料,根据转归分为出血组(N=136例)和再出血组(N=31例),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预后等因素的差异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肌酐、急性期行胃镜检查(发病72 h内),病前合并多种疾病、接受输血治疗及输血总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患者再出血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肾病及高输血量为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均<0.05)。(4)在两组已行内镜检查患者中,再出血组患有消化性溃疡13/23例(占56.5%);而出血组患有消化性溃疡有28/47例(占59.6%)。结论 (1)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慢性肾病和高输血量为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2)再出血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再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行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两组患者最主要出血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如未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可能会因失血过多导致患者死亡。为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7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0月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男61例,女14例;年龄34~76(45±3.4)岁;其中消化性溃疡53例,急性胃黏膜损伤1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胃癌4例。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176例病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近8年来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将近8年来176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诱因、出血方式、出血病因进行对比。结果当地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其次为急性胃粘膜病变。性别、年龄等均为UGB相关因素。结论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了解起病前的服药情况,并建议内镜检查确诊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随机的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主要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B组主要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然后分析两组在进行抗血小板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总结出主要的危险因素。结果其中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上消化道的出血率要高于B组情况,通过资料分析发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和患者的年龄>65岁以及服用时间>3个月均为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双药(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是造成抗血小板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同时患者的高龄和长时间的服药以及既往的消化道疾病均可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救护体会。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急诊救治和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21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起病以呕血或(和)黑便为主要表现;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多见;积极有效的临床救治与护理有益于患者病情恢复。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及时诊治和有效护理能明显干预疾病发展进程,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4人,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致病因素展开回顾分析。结果此次研究的64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0人,占总数的62.5%,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4人,占总数的37.5%。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因素为消化溃疡,占总数的50%,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7/40)占总数的17.5%与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损伤(5,40)占总数的12.5%;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因素为炎症病变与肿瘤,各占12.5%与54.2%。结论消化道产生出血的位置通常为上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主要为消化溃疡,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主要为肿瘤。  相似文献   

14.
刘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633-634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总结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消化科接收的78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方式,总结发病原因,观察治疗效果,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癌等是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经内科保守治疗后,78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愈32例,好转38例,无效和死亡分布为6例和2例,治愈率达到41.0%。结论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成因复杂,且多伴有并发症,建议依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二次出血和降低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等一系列内科护理措施后,76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70例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治顺序分单双序列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双数-观察组(35例)与单数-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此为基础再给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内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再次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1例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感染23.2%(60/260);出血易感因素为年龄大、男性、存在并发症与合并症、春冬季、肝功能差、门脾静脉内径增宽、饮酒史、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诱因(P<0.05),与Hp感染无关(P>0.05).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参与发病因素较多.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行胃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9例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分析。结果出现5例吻合口出血,2例残胃黏膜损伤出血,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十二指肠残端出血各1例。9例患者均采用局部缝扎止血,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进行相应处理后痊愈。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且一年内未见再出血现象。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多由手术不当所致。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文献报道影响COPD合并呼吸衰竭预后因素较多,本组只探讨住院COPD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临床近期预后的相互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78例COPD呼吸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PD呼吸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与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无统计学意义,COPD呼吸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Hb<60g/L组病死率与Hb>60g/L组有非常显著意义,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与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方法7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出血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发出血的病例数最多,经过积极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停止45例,占64.29%,出血减少16例,占22.86%,治疗无效后出院7例,占10.00%,死亡2例,占2.86%。结论肝硬化患者若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应及时给予胃部检查,针对出血原因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以取得预期临床疗效,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