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90例老年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对照组,静息状态发病率、无痛型比例、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发病率及死亡率高,通常为无痛型,症状存在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电图有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心电图有J波者58例为研究组,心电图无J波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胸闷、前壁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舒张功能减低、室性心动过速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有J波者比无J波者临床情况差,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而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典型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牙痛、呼吸困难起病者多于对照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认识,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糖尿病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3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老年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典型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肺部感染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化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5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和52例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的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梗死发作各时段分布较为平均,而对照组有发病高峰;观察组无痛性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发作的昼夜节律消失,首发症状多样,胸痛不明显,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42例作为参考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或消化道等临床症状、并发症、病情恶化死亡情况以及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出汗、双肺啰音、恶心呕吐以及心悸等各项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非典型心绞痛、肺部感染等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恶化死亡率为52.4%,参考组恶化死亡率为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各项左心功能指标水平与参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恶化死亡率均较高,左心功能受损严重,患者需及时接受临床有效措施治疗,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刘永武 《中国药业》2008,17(11):65-6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组(A组)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组(B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A组发生无痛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明显多于B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也明显高于B组,死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心室纤颤。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高,病情较重,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1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与同期住院治疗的30例急性心梗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及病死原因对比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病死率十分必要。‘临床医师应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认识,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4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43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肠道微生物菌群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总厌氧菌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总需氧菌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后,研究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总厌氧菌数量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和总需氧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出现明显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情况,经过治疗,肠道菌群紊乱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情况。方法选择观察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选择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临床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除血脂水平相差不大外,早期压榨样疼痛、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均不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关注其早期典型临床症状,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1年3月~2006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DM)合并AMI患者62例与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AMI 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AMI的临床表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AMI较非糖尿病合并心梗者相比有以下临床特点:(1)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及死亡率较高(P<0.01);(2)多部位梗死多见及梗死面更广;(3)2型糖尿病合并AMI组中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改善高脂血症等综合措施,对预防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静脉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两种治疗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动脉残余血管狭窄多于20%、TIMI血流3级率、左室射血(LVEF)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回落不良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可缓解心肌坏死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无糖尿病合并症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典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2支及以上病变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EDV与ESV显著高于对照组, 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病死率,在临床中需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无痛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梗死部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典型症状,患者伴有多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时明确临床特点对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讨PCI手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随机从某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40例PCI手术介入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前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LVEF高于对照组,LVE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7.50%(P0.05),研究组死亡率0%(0/40)低于对照组5.00%(2/40),但差异小(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PCI手术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甘油三脂(TG)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无典型临床症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时,必须要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0岁以上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DM-AMI)与4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NDM-AM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胸闷、心悸、倦怠乏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恶心、呕吐、出汗,12例患者低血糖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静息状态发病率高,无痛性居多,血脂紊乱多为混合型,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且严重心脏事件的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预防低血糖,老年2型DM患者合并AMI预后差,病死率高.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肌梗死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应高度重视并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无痛型AMI发生率为60%,心律失常发生率95%,多部位心肌梗死病变为62.5%,死亡率为40%。对照组无痛型AMI发生率为7.5%,心律失常发生率55%,多部位心肌梗死病变为27.5%,死亡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心梗症状不典型,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认识其特点有助于本病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8例和非糖尿病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的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三酰甘油水平、高血压、住院病死率等7项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明显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多器官功能衰竭、胆固醇水平、体质量指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