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检查进行相关性研究及原因分析.方法:共纳入符合要求的CT病理分型为膨出、突出、脱出的体检或住院或门诊患者326例,年龄22~58岁,平均39.6岁,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矢状径指数(si)、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硬膜囊前后径.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CT检查测量的矢状径、突出面积、黄韧带间隙、侧隐窝宽度和硬膜囊前后径等有相关性,P<0.05.但是轻度与中度患者在黄韧带间隙、侧隐窝宽度等方面无相关性,P>0.05.中度与重度患者在右侧黄韧带间隙、侧隐窝宽度方面也无相关性.P>0.05.与腰椎间盘突出的性质和类型有相关性,P<0.05.但与突出的部位无相关性.轻度与中度、轻度与重度患者在椎问盘突出的性质和类型方面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部位、类型与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必然关系.椎管内突出髓核是否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存在着诸多或必然因素,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物可代偿的椎管储备容量、受累神经根对机械压迫的逃选避让与弹性延长功能,以及受累神经根低氧消耗与抗缺血性损伤代偿作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检查进行相关性研究及原因分析.方法:共纳入符合要求的ct病理分型为膨出、突出、脱出的体检或住院或门诊患者326例,年龄22~58岁,平均39.6岁,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矢状径指数(si)、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硬膜囊前后径.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ct检查测量的矢状径、突出面积、黄韧带间隙、侧隐窝宽度和硬膜囊前后径等有相关性,p<0.05.但是轻度与中度患者在黄韧带间隙、侧隐窝宽度等方面无相关性,p>0.05.中度与重度患者在右侧黄韧带间隙、侧隐窝宽度方面也无相关性.p>0.05.与腰椎间盘突出的性质和类型有相关性,p<0.05.但与突出的部位无相关性.轻度与中度、轻度与重度患者在椎问盘突出的性质和类型方面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部位、类型与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必然关系.椎管内突出髓核是否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存在着诸多或必然因素,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物可代偿的椎管储备容量、受累神经根对机械压迫的逃选避让与弹性延长功能,以及受累神经根低氧消耗与抗缺血性损伤代偿作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检查和体征关联性。方法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132例,患者皆进行CT检查。结果经骨突出情况、许莫氏结节、矢状面髓核突出大小等CT表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髓核情况、髓核密度、髓核在水平面及额状位突出的大小以及神经根受压方式,和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硬膜囊前后径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而矢状径越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图像表现和患者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溶核疗效。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侧隐窝注射胶原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6例随访6—8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者40例,不能从事某些工作或娱乐受限6例。结论行侧隐窝注射胶原酶可溶解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良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中,84例行开窗式手术,14例行半椎板切除,4例行全椎板切除,摘除突出变性椎间盘,扩大狭窄的侧隐窝,尽量保留椎间小关节的完整性。结果102例经过7个月至3年,平均11.4个月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96例,良4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除了摘除突出变性椎间盘解除硬脊膜囊压迫,扩大狭窄的侧隐窝、彻底松解神经根和尽量保留椎间小关节的完整性,亦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并采用第二代后路椎间盘镜(MED、METRX)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引导准确定位,仅做长1.6cm纵行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金属手术通道及内窥镜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必要时清理或扩大神经根通道。结果:本组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37.9岁。随访6~12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12例,良3例,无神经根损伤及硬膜囊撕裂病例。结论:MED、METRX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安全、损伤轻微,恢复快等优点,能准确摘除突出椎间盘,能切除增厚的黄韧带,修整增生的关节突以扩展侧隐窝解除神经根压迫。随手术操作技巧的提高,适应证能扩大。并发症能减少,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征,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临床上广泛开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其技术成熟,疗效可靠。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从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对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同时行侧隐窝扩大术,获良好效果,现报告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蒋建农  郝思春  陈俊  王继峰  朱和平  王勇 《江苏医药》2013,39(2):221-222,124
目的 评价腰椎后方椎弓根螺钉弹性-半刚性固定系统(BioFlex)单侧弹性固定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侧隐窝狭窄患者,L4-L5间隙7例,L5-S1间隙4例,摘除突出的髓核及侧隐窝扩大后,应用BioFlex进行单侧弹性固定,对其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节段活动范围(ROM)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经1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术前VAS为(7.9±1.2)分,术后为(2.4±0.7)分,末次随访为(2.2±0.8)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ROM:整个腰椎和非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减低,邻近节段有所增加.结论 下腰椎术后行弹性固定,具有一定的安全、有效性,但仍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3年以来,对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60例病人进行磁共振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分析认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脊柱疾患,包括结核、肿瘤、椎间盘突出症等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最有价值。磁共振成像不但能显示椎间盘的形态,病理变化,还能清晰显示硬脊膜囊,直接观察突出髓核对硬脊膜囊的压迫程度,与脊髓造影相比无显著差异,因而完全可以代替对机体有一定损害的脊髓造影,而优于CT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附860例报告)@胡嘉存$浙江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李惠利医院!315040…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治疗过程(均采用全椎板切除方法)。结果 发现原手术椎间隙突出6例,侧隐窝狭窄3例。再手术后治疗效果优6例,占50%;良5例,占42%。结论 为了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手术时要注意尽量摘除变性的髓核、同时解除侧隐窝狭窄。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老年人由于椎间盘发生退变,使得髓核脱水而突入椎管内,对周围神经根及硬脊膜形成压迫,进而导致老年患者产生腰部疼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1];另外,老年患者由于存在椎间隙高度降低、黄韧带厚度增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或不良的外力作用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脊膜及相应节段的神经根,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约占腰腿疼痛的86.55%。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大剂量液体骶管内滴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或双侧"开窗",摘除突出的髓核,椎板减压,扩大侧隐窝,彻底将神经根减压。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在局部麻醉或硬外麻醉下于病变椎间隙后部正中做约1.5cm的切口,置入工作通道后,骨钻去除部分椎板,置入椎间盘镜系统于电视监视下进一步扩大椎板、咬除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彻底解除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随访半年到2年,按Nakai标准评定,优42例,良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2.6%。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能在电视监视下去除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对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实验组采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术后复发的患者均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结果以上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有25例患者术后复发的原因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不彻底,髓核残留过多;有16例患者复发的原因是局部肌肉韧带炎症及瘢痕组织粘连压迫神经根,有9例患者复发的原因是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有8例患者复发的原因是手术后腰椎失稳。结论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需要明确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尽可能的减少术后的复发;复发的患者通过二次手术治疗,效果仍然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疼痛门诊常见疾病,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或损伤,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迟钝等一系列神经症状,严重者影响患者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笔者采用侧隐窝注射联合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行双间隙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在应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为2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术中,选择L4、5、L5S1复合型椎间盘突出者52例(18.4%),采用同侧双切口入路或不同侧双切口入路对同侧或不同侧相邻的双间隙椎间盘突出者做髓核摘除术.结果接受本手术入路治疗的52例复合型椎间盘突出症者,其建立工作通道的成功率为100%、行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的优良率为96.1%.结论以同侧或不同侧作双切口入路在椎间盘镜下作相邻双间隙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13例,其中采用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系统治疗的单节段(L4/5)患者共43例,获得随访的2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ry disability index,ODI)、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隙高度及椎间髓核信号的变化作为疗效评估。结果获得完整随访的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分别改善了84.9%和71.1%,固定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减小、椎间隙高度增高(P<0.05);头侧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椎间髓核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系统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优越的手术方式,它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而且稳定椎体的基础上保留部分固定节段的运动功能,同时延缓了各节段髓核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的治疗。方法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隐窝狭窄,其中椎间孔内型3例,椎间孔外型5例。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TILF)术治疗。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本组优6例,良1例,可1例。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的患者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赵敦炎 《江苏医药》1991,17(3):125-126,T001,4
55例经CT扫描和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一组混合性症状,严重而颃固,病程较长。确诊需靠CT 扫描。治疗以手术为主,术时采用单侧椎板部分切除行突出髓核摘除,同时切除肥厚黄韧带、增生肥大的椎小关节内侧份以及椎体后缘骨赘等,充分扩大侧隐窝、使受压神经根完全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