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6例,其中前路组14例,后路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前路组相比,后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椎体高度恢复以及Cobb角矫正率、椎管狭窄恢复情况均优于前路组(P<0.05)。结论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后路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更优,安全性高,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方法 28例住院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诊12~36个月,平均随诊25个月,无结核复发,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Frankel分级显示神经功能均有恢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Cobb角平均(11.5±4.8)°。结论采用一期前路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临床治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为(95.13±9.43)%,椎体后缘高度为(96.43±10.52)%,Cobb’s角为(5.23±1.0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恢复胸腰段脊柱椎体前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杨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132-133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8例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和记录手术情况,术后引流及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和Cobb角纠正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治疗后无A、B级患者,治疗后E级患者上升至10例,较治疗前数目明显增多,B、C、E级患者比例治疗前后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Cobb角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术中应注意术野开阔、碎骨血块清除干净、植骨块加压以提高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86-186,188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的7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高度、Cobb's角及神经功能(Ftankel分级)恢复情况等。结果:术后患者椎体高度恢复达70%~100%,Cobb's角由术前的27.4°(12.2°~41.6°),降至7.2°(3.1°~14.3°),78例神经功能均有1级以上的改善;随访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表现,无断钉及钉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手术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减压,可作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1例行经后路伤椎及其上下脊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及其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前缘恢复高度和Cobb角大小及自身功能情况,腰背部及下腰痛。结果20例得到随访1~2年。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得到恢复, Cobb角得到矫正,较术前明显改善,腰背部及下下腰痛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只要病例选择适当,骨折复位会相对满意。脊椎骨折术后即刻稳定性明显提高。从而减少了术后中晚期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腰背痛等后遗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一年时测量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腰背部疼痛、胸腰段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胸腰段活动度较前明显好转,术后随访1年其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胸腰椎Cobb角恢复情况均优于术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选用合适的惠者,使用后路脊柱椎弓根固定系统(RSSⅡ)对伤椎置钉治疗65例,在手术中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时固定伤椎及临近椎体、C臂X光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椎弓根置钉及固定情况,根据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420个月,平均(16.9±4.2)月,术后1、3、6个月,治疗组病例在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评分中,较对比组中更好的评分。结论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有效恢复胸腰椎序列的稳定、降低了患者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让患者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爆裂骨折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采用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6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价、影像学指标及自我满意率。结果平均随访42个月,Frankel评分平均提高1~2级;Cobb角由术前平均23°恢复至2.3°;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37.5%(12.0%~46.0%)和79.0%(31.0%~87.0%)恢复到术后平均92.5%(90.0%~100%)和97.4%(94.5%~99.8%),18例术后CT扫描椎管内占位分别由61%恢复至32%;术后优良率(自我满意率)为88%。结论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尽早恢复日常生活,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椎管容积、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胸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采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5±53)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30±72)ml.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手术前后患者AMS评分有明显改善,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可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24例。前路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Cobb角、术前及术后12个月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前路组和后路组患者术前Cobb角分别为(26.41±4.23)、(27.87±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前路组的Cobb角分别为(15.25±1.92)、(16.68±1.39)°,后路组的Cobb角分别为(4.12±1.85)、(5.51±1.21)°。术后1周、12个月,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后路组低于前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方式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无差异,但后路手术对脊柱畸形的矫正效果优于前路手术,且后路手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损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G 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6月经G SS手术治疗的5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Fm nke 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椎管减压范围、植骨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神经功能按Fm nke l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原先高度的92%,Cobb角矫正至7°。结论:G 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03-206
目的观察并分析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多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确诊超过2个节段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42例共94椎进行PKP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Cobb角、椎体矢状位指数(VSI)、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为(7.56±1.24)、(2.65±1.31)、(1.96±0.89)分,Cobb角为(32.83±6.78)°、(10.11±5.75)°、(9.79±4.81)°,VSI为(0.61±0.21)、(0.89±0.26)、(0.85±0.19),Barthel指数为(29.11±11.95)、(75.75±13.88)、(71.47±12.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发生并发症15例,发生率35.71%,其中穿刺并发症2例,骨水泥渗漏7例,发生率为16.67%,至术后1年发生临近椎体骨折6例(14.29%)。结论 PKP治疗多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氏角、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特点。方法34例符合手术指征的腰椎结核患者,进行2周以上HRZE抗结核治疗后均行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并随访1~2年,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畸形矫正情况(cobb角)、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结果34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900 ml,手术时间3~7 h,平均手术时间4.2 h,住院时间25~65 d,平均住院时间35 d,出院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术后末次随访X线均显示骨性融合, VAS获得改善,26例患者Cobb角减小,31例患者frankel分级获得提高。结论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在系统抗结核化疗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目前手术治疗腰椎结核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学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81-182
目的: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确诊为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植骨技术治疗。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X线片、CT显示复位、固定良好,植骨融合良好,Cobb’s角由术前20°~26°恢复到术后7°~1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0%恢复到术后的90%。术后均未出现继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于椎体压缩〉30%和锥管占位〈50%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选用后路AF内固定并常规植骨手术治疗。后路手术保留了脊柱后路结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发生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骨折的患者69例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VAS评分变化以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81.95±10.12),伤椎后缘高度(95.45±7.19),Cobb角(10.27±6.96);对照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76.34±10.35),伤椎后缘高度(90.11±7.14),Cobb角(16.23±6.07);两组组内较治疗前比较有差异,组间比较也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手术治疗方式较多,通过改良后实施经伤椎固定法治疗的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明显恢复(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8~26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显示36例均骨性融合。3例完全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不明显,19例不完全损伤者17例功能恢复到1级以上。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弯曲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36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X线检查结果和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术前Cobb角(9.63±3.21)°,术后恢复至(1.1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56.45%恢复至术后的95.4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在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术后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了1~2级;另外,B级、C级、D级患者术后随访平均感觉评分和平均运动评分亦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5).而A级患者术后随访平均感觉评分和平均运动评分与术前相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剥离组织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确诊为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植骨技术治疗。结果本组28例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X线片、CT显示复位、固定良好,椎体内、外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Cobb’s角由术前10°~25°恢复到术后7°~1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0%恢复到术后的90%。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管椎体压缩严重程度均应早期手术。因为通过手术可以维持脊柱三维空间结构,通过对伤椎植骨减轻椎管占位现象,后路手术近路,保留了脊柱后路结构,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均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Cobb’s角、椎体高度等方面变化,比较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和1个月后患者Cobb’s角都明显小于术前,椎管占位率也显著小于术前。并且术后1d和1个月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占正常高度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矫正畸形以及恢复脊柱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