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100A4、annexinA2、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及三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果 S100A4蛋白、annexinA2蛋白及组织蛋白酶B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均高表达。结论①S100A4蛋白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annexinA2蛋白和组织蛋白酶B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②三者协同促进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共同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100A4、C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100A4、CB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100A4及C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20)及15.0%(3/20),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30.0%(6/20)及35.0%(7/20),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100A4及C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及72.5%(29/4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S100A4蛋白与C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100A4及CB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均高表达,且与乳腺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m23-H1、MTA1蛋白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并观察其与乳腺癌浸润及转移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肿瘤组织中nm23-H1和MTA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肿瘤中nm23-H1和MTA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MTA1蛋白高表达及nm23-H1蛋白低表达与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有关,二者在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正负调控作用。联合检测此指标的表达状况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乳腺、7例乳腺导管内癌、4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其中24例有淋巴结转移,24例无淋巴结转移),并用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正常乳腺、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5%(3/12)、57.14%(4/7)、70.73%(29/41)。在三种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上升趋势,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组织学类型、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成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对细胞凋亡起一定抑制作用,其过度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Survivin蛋白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比无淋巴结者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B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B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7%(57/65),明显高于在纤维囊性乳腺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乳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CB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C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TGF-β1与u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38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阴性对照组)中TGF-β1及uP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38例乳腺癌中TGF-β1及uPA蛋白的总阳性率分别为53.2%、56.4%TGF-β1蛋白和uPA蛋白在乳腺良性病、乳腺导管内癌(0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Ⅰ/Ⅱ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4、32.0%/36.0%、46.7%/53.3%、82.9%/82.9%,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GF-β1与uP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呈正相关(r=0.842,P〈0.01)。结论TGF-β1、uPA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且在乳腺癌中期别越晚表达越高,表明二者可能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有关,有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实验指标;TGF-β1和u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二者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比较2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及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各20例)中ALDH1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乳腺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与其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2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ALDH1均呈阴性表达;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呈阳性表达者17例(21.2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乳腺肿瘤组织(P0.007)。ALD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CK5/6、TopⅡ、Ki-67表达均无关,与ER、PR状态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LDH1呈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分子分型有关,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分型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8.
韩正杰  刘霞  高立勇  魏瑜  张俏  高一淋 《江苏医药》2021,47(10):1032-1035,封3
目的 探讨连接斑株蛋白(JUP)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制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8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JU P和β-catenin的表达,并比较其在临床病理参数组间差异,进一步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JUP和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成功制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芯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JUP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38.2%(26/68)vs.58.8%(40/68)],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72.1%(49/68)vs.60.3%(41/68)](P<0.05).JU P阳性表达在肿瘤直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β-catenin阳性表达在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JU P和 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13,P<0.05).结论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JUP和 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在疾病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100A11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46例乳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100A11在癌旁组织以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PR、ER、HER-2、绝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S100A11蛋白阳性的相关性。结果 S100A1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6.09%,在周围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3.91%,阳性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44,P<0.05);在46例癌组织中,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PR、ER、HER-2、绝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S100A11蛋白阳性的相关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非特殊型阳性率对比早期浸润型阳性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S100A11蛋白阳性和癌细胞浸润无关。结论 S100A11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阳性率,但与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PR、ER、HER-2、绝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乳腺癌临床特征没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mi-1及Her-2、ER、PR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表达情况。结果 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mi-1蛋白高表达29例(48.3%),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蛋白高表达6例(2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1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ER、PR等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Bmi-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提示Bmi-1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占45.00%(27/6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ER、PR呈负相关(P<0.05)。结论:C-erbB-2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ASPP在乳腺癌细胞株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指标。方法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5种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Bcap-37,HBL-100和ZR-75-30)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ASPP的mRNA,应用Quality One软件分析iASPP扩增产物的相对含量。免疫组化染色判断iASPP在乳腺癌细胞株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ASPP基因只在乳腺癌细胞株Bcap-37、MCF-7和HBL-100中表达,在其它2株细胞中不表达;iASPP mRNA在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有51例表达iASPP(87.9%),癌旁组织不表达iASP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ASPP蛋白在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53例表达(91.4%),而在对应的癌旁组织中不表达iASPP。结论iASPP mRNA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iASPP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有助于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有望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cadherin与34BE12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手术标本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34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E-cadherin与34BE12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cadherin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差异(P<0.05).E-cadherin与34BE1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与34BE12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adherin的检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力,为临床提示预后;联合检测E-cadherin与34BE12,有利于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TEN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02年-2012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00位患者的石蜡标本,使用S-P法检测PTEN的表达结果,研究患者绝经状态,肿瘤位置及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PTEN蛋白表达情况的关系。与非癌乳腺组织标本进行比较。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非癌性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高,与此相反表达率依次下降;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PTEN蛋白高表达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绝经状态,肿瘤位置及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临床分期与PTEN蛋白表达无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30例乳腺普通型增生组织中Snail与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nail和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普通型增生(P<0.01);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1);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6,P<0.01).结论 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过表达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乳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疾病患者,按照病理类型分组,6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纳入对照组,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纳入研究组,所选研究对象均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eIF4E蛋白表达予以检测,分析两组阳性表达率,并对eIF4E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经检测,对照组eIF4E蛋白阳性表达28例,阳性表达率为46.67%,研究组eIF4E蛋白阳性表达52例,阳性表达率为86.67%,研究组eIF4E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研究组患者中,36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其中eIF4E蛋白阳性表达36例,阳性表达率为100.00%,24例无淋巴结转移,其中eIF4E蛋白阳性表达16例,阳性表达率为66.67%,存在淋巴转移患者的eIF4E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研究组患者中,24例临床分期为中晚期(Ⅲ期、Ⅳ期),其中eIF4E蛋白阳性表达23例,阳性表达率为95.83%,36例临床分期为早期(Ⅰ期、Ⅱ期),其中eIF4E蛋白阳性表达29例,阳性表达率为80.56%,中晚期患者eIF4E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可以通过对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进而对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鉴别诊断,而且还可以通过检测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判断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情况,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超声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指数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25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详细记录乳腺肿物的超声特征: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术后行石蜡病理组织学诊断及检测ER、PR、Her-2表达、Ki-67表达,分析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的超声特点与ER、PR、Her-2表达、Ki-67表达之间关系。结果不同的PR组间微钙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阴性组更多出现微钙化;ER、PR、Her-2、Ki-67不同组的其他超声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组的Ki-6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组的Ki-67阳性率高于导管原位癌组。结论乳腺癌超声特点与ER、PR、Her-2、Ki-67表达之间有一定联系,对判断乳腺癌分子亚型和预后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a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预防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相对正常组织(>5 cm)中Gab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浸润性导管癌中Gab2、MMP-2及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中Gab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NAi技术将小RNA干扰质粒瞬时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成功后各组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性,用EGF刺激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Akt及ARK5的磷酸化情况。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a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浸润性导管癌中Gab2蛋白的表达与ER、组织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且其表达与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MDA-MB-231细胞系中Gab2蛋白表达量高于MCF-7细胞系中表达量;转染干扰质粒24 h后,与转染空载细胞组相比,SiG ab2/MDA-MB-231细胞组中Gab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结果显示转染成功。同时,SiG ab2/MDA-MB-231细胞组穿过Transwell小室人工基膜数量明显减少(P<0.05),并伴有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用EGF刺激各组细胞,结果显示:在SiG ab2/MDAMB-231细胞组Akt及ARK5的磷酸化明显受到抑制。结论Gab2通过PI3K/Akt/ARK5信号通路影响MMP-2、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上皮钙黏素(E-cad)的mRNA及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E-cad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X-2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74.2%,23.3%、72.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5.7%,90.0%、32.8%,二者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期有关(P<0.0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和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均相反,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结论 COX-2的mRNA及蛋白过表达,E-cad的mRNA及蛋白低表达均可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周期蛋白E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周期蛋白E(cyclin E)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周期蛋白E蛋白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周期蛋白E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7.14%(20/35),低表达率为42.86%(15/35)。周期蛋白E的高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ER、PR均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高度相关。结论 周期蛋白E蛋白的检测对评估ER、PR均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